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淮海经济区采煤塌陷土壤在复垦时间、复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并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以及邻近标准农田土壤中的pH、有机质(SOM)、总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SOM和AP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标准农田(P<0.05);与标准农田相比,...  相似文献   
32.
郑彦华  李昌存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31-336
本文在分析唐山市区几个典型岩溶塌陷(凤凰山公园荷花池塌陷、唐山十中塌陷、体育场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3.
灵东矿煤炭开采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根据矿井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地的适宜性,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对不同类型的沉陷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沉陷区治理措施,使治理区域最大限度的恢复原有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4.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多源数据,从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景观以及采矿塌陷4个方面对研究区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空间分布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由东北和西南向中心递减趋势;土壤盐渍化除西部平原区盐渍化高风险突出外,敏感性普遍较低,由西向东递减;景观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轻度敏感,由四周向中心递减;采矿塌陷敏感性指标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呈现极端分布,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地区;研究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布空间差异显著,以不敏感区为主,整体上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
福建省龙岩象山隧道工程施工时发生突水事故,引发了岩溶塌陷,造成了重大的地质灾害.本文主要从水文、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该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对该地质灾害救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
地下水年龄在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阜,同位素和示踪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地下水研究中,其中以对地下水定年的研究尤为突出.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实例,分析得出地下水年龄在评价地下水更新能力,正确认识地下水运动和溶质迁移规律,以及约束地下水模型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对指出地下永定年不仅受到地下水混合作用、气-水-岩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  相似文献   
37.
阮菊华 《青海环境》2005,15(2):66-68
祁连县默勒镇地下分布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加剧,严重威胁着默勒镇所在地居民和建筑设施的安全。为避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建议尽快将默勒镇搬迁出开采区,在未搬迁前,不得对其下煤炭资源进行大规模开采。  相似文献   
38.
采煤塌陷对地表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植被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对陕西省神府-东胜补连塔煤矿采煤塌陷区不同塌陷年限(2、7、12、17 a)区域和未塌陷区域(对照)植被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14科39属46种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采煤塌陷对植被种类组成、物种分布有很大影响,导致植物种类显著减少31.03%~44.83%. 塌陷区优势种较对照区有较大变化,优势种由多年生草本植物演变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但是不同塌陷年限区域植物优势种基本稳定,主要为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烛台虫实(Corispermum candelabrum)、刺叶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等. 采煤塌陷导致植株密度显著下降58.62%~68.00%、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17.43%~27.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4.07%~22.76%,但植被盖度差异不显著. 采煤塌陷显著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其中,塌陷12和17 a样地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塌陷2 a样地显著提高. 群落排序结果表明,物种分布与塌陷有明显相关性. 塌陷区植株密度及其植被组成中多年生草本种数很难恢复到对照区水平,植被恢复进程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39.
<正>"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2年4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13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根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这将对  相似文献   
40.
淮南潘北矿塌陷湿地土壤退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带来的地面塌陷是极为重要的新生环境地质问题。以淮南潘北矿塌陷湿地为研究区域,其总氮(TN)含量平均水平为1.04g/kg,总磷(TP)含量平均水平为425mg/kg,在空间分布上均有从非季节性积水区向季节性积水区递减的趋势。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间总氮与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与pH呈负向相关,与有效磷(AP)呈正向相关;总磷与有效磷表现为极显著相关;AP与有效钾(AK)、SOM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应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原理,以TN、TP、AP、AK和SOM等5个土壤肥力指标为基础,对该区域季节性积水区和非积水区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季节性积水区IFI为0.463,非积水区IFI为 0.601,表明塌陷湿地形成后会加剧水域周边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