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723篇
基础理论   144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臭氧(O3)已成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控制O3污染是我国“十四五”期间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常用的O3催化剂成本较高、制备工艺复杂。本文采用沉淀聚合法研制了一种高分子聚合物O3催化剂,动态分解实验表明,其O3分解效果要优于商品Mn催化剂。本文还对形成O3的前体物NH3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表明,未优化的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聚合物对NH3的吸附量仅为0.30 mg/g。而EGDMA聚合物经酸优化后,对NH3的吸附量大幅上升。经1 mol/L硫酸优化后,其对NH3吸附量上升了275倍。本研究研制的高分子聚合物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对O3去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微塑料已成为一类新型污染物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将微塑料污染列为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海洋环境方面,有关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毒性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较系统地回顾梳理了有关土壤-地下水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归趋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做出评述和展望,旨在促进土壤-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污染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地球看病     
张瑾 《环境教育》2014,(11):81-81
正卫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地球来到了宇宙医院。其他星球一看,哇!是稀客。地球先到了眼科。眼科医生太阳在给地球做完检查后说:"地球老兄,你近视了,要戴眼镜,大约是10000度。""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地球疑惑不解。"因为人类大量砍伐树木,使大片绿地变成沙漠,给你的眼睛蒙上了一层很厚的灰尘,"太阳遗憾地说,  相似文献   
994.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作为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颗粒小、难去除和分布广等特性,并且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易被生物吸收,因此海洋微塑料成为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近岸珊瑚礁海域水体中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陆源污染对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珊瑚礁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探究中国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文昌和徐闻海域)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拖网法(0.33 mm)在该海域设置10个站位并收集表层水体中的微塑料样品,经过微塑料鉴定及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186±1.370) n·m-3,高于外海珊瑚礁海域;与国内外其他近岸海域相比,其丰度处于中等水平.(2)粒径0.1—3.0 mm范围内的微塑料数量检出最多,占总数的82.1%;文昌珊瑚礁海域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主要颜色为白色,形状以纤维为主;徐闻珊瑚礁海域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主要颜色为白色和透明,形状分布相对均匀,以片状和泡沫状为主.(3)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表层水...  相似文献   
995.
<正>日本研究人员以虾蟹壳为原料,研制出软质透明塑料,有望应用于新一代有机发光电子显示器产品。京都大学研究团队于2011年11月21日发布这项研究成果。研究团队着眼于蟹壳的纳米级纤维构造,使用药  相似文献   
996.
杜伟 《环境化学》2011,30(10):1833-1834
六溴环十二烷(HBCD)是除十溴联苯醚、四溴双酚A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阻燃剂产品,主要用作添加性的阻燃剂添加在热塑性塑料中.HBCD为添加型阻燃剂,易从产品中释放进入环境.HBCD的难降解性及高辛醇-水分配系数使其在动物体脂肪组织中具有潜在生物累积性,能够对动物体内分泌和免疫参数产生影响,导致人体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997.
《环境化学》2011,30(7):1258-1258
近日,台湾媒体报道了起云剂遭受增塑剂污染的事件,导致食品安全检测市场顿时风起"云"涌,邻苯二甲酸盐的检测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起云剂(又名浑浊剂、乳浊剂、增浊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相似文献   
998.
继饮料增塑剂事件之后,又有新闻爆料:增塑剂在制药业也有广泛使用。这又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事实是,增塑剂主要用于药片的薄膜包衣,剂量很低,对人体并无危害。它也被用在输液包装袋中,但只要不是盛装血液等含脂肪的液体,通常也很安全。药片薄膜包衣安全  相似文献   
999.
调查了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上游干流和纳林河、海流兔河、榆溪河、芦河等支流水体微塑料的丰度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无定河上游流域水体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5.5 8n/L,范围2.5~3 5.63n/L.微塑料类型丰富,占比依次为PEG(62.96%)、PE(6.17%)、PPS(3.09%)、4-vinylbiphenyl(2.7 8%)、PCTG(2.47%)、PS(2.16%)、PTFE(2.16%)、PPSU(1.85%)、PMMA(1.54%)、其他(14.81%).超过96%的微塑料小于1mm,极易进入生物体富集.形状以片为主,其次是薄膜和颗粒状;大部分为透明或棕色,其他颜色占比约25%.基于微塑料的源特定分类体系,初步判定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地膜、个人洗护用品.结果表明无定河上游流域水体微塑料整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有毒有害塑料的滥用尤为需要引起关注.无定河上游流域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部的风沙滩地,其微塑料研究一方面揭示了风沙滩地水体微塑料的赋存现状和潜在污染风险;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即以微塑料的视角,科学认识沙漠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环境、海洋生物、人体健康等均会产生潜在危害,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剖析东中国海表层海水微塑料的丰度分布以及粒径、颜色、形状、种类组成特征,总结东中国海微塑料污染概况,进而分析微塑料可能的来源。研究表明,东中国海表层海水微塑料丰度整体变化幅度小,沿岸局部及河口附近海域丰度高。其中,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较为均匀,渤海海峡以及靠近陆地处略高;黄海局部(青岛近岸、桑沟湾海域)丰度较高,其余海域丰度与渤海相近,南部略高于北部;东海沿岸河口附近丰度明显升高,从沿岸向海呈降低趋势。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粒径组成以小于1 mm为主;黄海以小于0.5 mm为主;东海以0.5~1 mm和1~5 mm为主。东中国海各地表层海水微塑料的颜色组成差异大,形状组成以纤维状为主,种类组成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