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3篇 |
综合类 | 47篇 |
基础理论 | 5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哑铃湾水域实况,本文采用一种不同于ADI与破开算子法的交错网格差分形式来建立该水域的潮流模型,并模拟了芝麻洲岛填海前后水域的潮流运动过程,以便为水生生态的评价提供流态改变程度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程序编制简单,能方便地用于复杂地形水域的潮流模拟;节省内存,一般环境评价中遇到的流场问题,均可在微机上完成;计算稳定性好,计算值无需作任何平滑处理。 相似文献
22.
渤海三面环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度使环渤海的围填海活动趋于白热化。虽然围填海造地拓展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却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首次提出渤海海域禁止开发任何围填海项目,并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本文结合大连金普新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统一围填海遗留问题界定标准、强化监管、跨部门协调、开展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等要点,为今后我国围填海遗留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3.
随着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推进,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状况愈加恶劣。以围填海研究为出发点,构建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全面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和国家标准,确立各评价指标的三级标准临界值,运用基于熵值和层次分析的模糊物元模型,对胶州湾1986年、2000年、2010年围填海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损害进行评价,证实围填海工程规模与海洋生态系统恶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推移,围填海活动造成的生态累积效应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24.
关注填海造陆的生态危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填海造陆是一些沿海地区用以解决土地不足,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大面积填海造陆却给海岸带及其周围海域带来了地理地质条件的改变,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动植物的灭绝。本文叙述了填海造陆所造成的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环境的改变和生态的破坏及一些已经采取的措施;研究了我国相关的一些法律政策;提出了控制填海造陆,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5.
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填海回顾性评价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要做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出项目实际目标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情况的偏离度,从而比较客观地做出评判。文章建立了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曹妃甸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生态、水动力环境、水质环境和底质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综合评价。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定性评价的主观性缺点,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为衡量和分析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累积影响及后期围填海工程的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1975~2015年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Landsat MSS/TM/ETM+/OLI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Google Earth,研究了大连市1975~2015年大陆海岸线及围填海面积和类型的变化。结果显示:(1)大连市海岸线的变迁包括向海扩张和向陆退缩两种情况,以向海扩张为主;(2)1975~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围填海面积分别为187.56 km2、90.50 km2和425.42 km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0 km2/a、9.05 km2/a和28.36 km2/a,其中2000~2015年围填海面积最大,1990~2000年围填海面积最小;(3)1975~2015年围填海覆盖类型中工业用地的比例逐渐增高,水库/坑塘的比例逐渐降低,岛屿和交通用地的比例先降低后升高,水田和裸土只出现在1975~1990年;(4)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1975~2015年共有15个大小不同的岛屿与大陆相连;(5)海岸线向陆退缩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池或工业用地被拆除,主要发生在2000~2015年。 相似文献
27.
环渤海围填海遥感监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渤海地区不合理的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提取和分析。通过分析环渤海不同时期围填海状况可知自1982-2014年环渤海地区围填海面积总计是2803.51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87.61km2。32年来环渤海地区年均围填海面积逐渐增加,2000年之前,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小;2000-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较快增加;2010-2012年迅猛增加,以后年均围填海面积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2012年之后年均围填海面积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8.
人们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生产活动空间,通过修筑人工堤坝、填埋土石方等工程措施将天然的海岸带开发成陆地,以供人们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这就是围填海开发的主要目的。虽然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保护项目可形成海湾面积3670亩,滨海水域面积约3100亩,利用白沙湾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资源,实现临港新城白沙湾海岸段城市岸线功能,同时防潮挡浪,提高临港新城的防灾减灾能力。但是工程的施工也让海洋资源受到了无法磨灭的影响,水动力逐渐下降、海鲜产量的减少都预示着海洋的平衡正在倾斜。本文主要以临海市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保护项目为例,研究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港湾围垦或填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问题的提出 近岸海洋中的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海洋岸线资源以及海洋物理资源。这些资源中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和物理资源多数是可更新(可恢复或称可逆)的资源、而岸线资源中多数为不可恢复或难以恢复的资源。岸线资源中包括旅游岸线(沙滩、海岛、海岸风光、礁石等)、深水码头岸线、滩涂岸线(滩涂养殖等)以及浅海养殖岸线等。这些岸线资源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辽宁省岸线及围填海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岸线利用和围填海状况,选取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对该区域岸线和围填海状况进行了遥感信息提取和变化分析。通过分析辽宁省不同时期岸线变化和围填海状况,得出2014年辽宁省岸线总长度为2446.81km,32年间增加了720.27km,但是自然岸线却减少582.71km,人工岸线增加1302.98km;辽宁32年间围填海总面积为969.82km2,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0.31km2,大连围填海面积最大,其次是盘锦和锦州,围填海面积分别是417.64km2、176.68km2及175.11km2;围填海主要集中在2010-2014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101.98km2,其次是2000-2005及2005-2010年年均围填海面积是38.23km2,1982-2000年间年度平均的围填海面积最小,为9.98k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