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543篇
安全科学   35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6篇
综合类   1322篇
基础理论   597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83篇
灾害及防治   15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DDT及其衍生物对2种单细胞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DDT及其衍生物对2种单细胞藻(Nannochloropsis sp. 和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及细胞活力的影响.将单细胞藻接种于f/2培养液中,接种培养10 d后,再添加各种种类及质量浓度的DDT及其衍生物,其后每隔7 d记数一次,培养周期为38 d,观察并记录单细胞藻的生长状况.单细胞藻的定量方法,参照血球计数板计数法.结果表明,Nannochloropsis sp. 具有较明显的抗性及良好的生长特征,其生长受DDT及其衍生物的影响较小,在p. p′-DDD作用组中,培养36 d后细胞数达到最高(23510细胞数·μL-1),空白对照为23290细胞数·μL-1;而DDT及其衍生物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p.p′-DDT,p.p′-DDE,o. p′-DDT,p. p′-DDD;其中,p. p′-DDT的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5 μg· L-1,p. p′-DDE的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10 μg·L-1,o. p′-DDT最大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 μg·L-1,p. p′-DDD的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10 μg·L-1.细胞活力的测定采用MTT法,检测结果表明,从第10 d起,Nannochloropsis sp. 就呈现出较高的细胞活力水平.其中p. p′-DDT,p. p′-DDD,p. p′-DDE 对其作用所引起的变化较大,在0.13~0.325 OD范围,o. p′-DDT 引起的变化较小,在0.145~0.237 OD范围,这与该藻具有抗逆性强特性相吻合.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DDT及其衍生物后,从10 17 d起,Nannochloropsis. oculata均呈现出呈较低水平的细胞活力,平均在0.072~0.26 OD范围,但从24 d起出现较高的细胞活力,平均在 0.249~0.408 OD水平,其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12.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健康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房城 《生态环境》2008,17(2):851-857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是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空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来源解析上.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由金属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盐类等组成,城市交通、工业等各种源的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按照粒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悬浮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来源和成分组成就有别,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文章从粒径大小、来源、成份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并从其对人体、其他动植物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综述了空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及影响因素,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13.
利用涡流空化效应降解水中罗丹明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涡流空化通过特殊结构的涡流仓产生,流体在涡流仓中形成压力远低于大气压力的低压区域,从而产生空化效应.通过CFX计算软件对涡流形成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确定了适宜的结构参数.对罗丹明B进行了实际降解试验,考察了压力和温度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提高对降解有利,而温度的影响有一定复杂性.涡流空化降解和超声空化降解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涡流空化降解效率远大于超声空化.   相似文献   
814.
退耕还林是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论文以沙漠化严重的民勤县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民勤县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在农户中的响应进行了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并搜集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退耕还林涉及到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农户的退耕意愿主要取决于退耕后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承受退耕地收益减少的负担,但长期可以得到退耕还林的保肥效果和减少风沙灾害损失的生态经济效果。退耕还林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应该为退耕还林的成本全部买单,同时,在调整退耕地结构、优化退耕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退耕还林与农户增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15.
PO3-4和柠檬酸对稀土元素在小麦体内积累和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营养液培养,添加外源稀土和ICP-MS分析技术,研究了无机配体PO43-(Pi)及有机配体柠檬酸(Cit)对小麦器官中稀土元素积累和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i水平对小麦根中的稀土总含量(∑REE)影响较小,但显著降低叶中∑REE含量;而不同Cit水平对小麦根、叶中∑REE含量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对照植物(无Pi、Cit添加)中,稀土元素在小麦根中具有中稀土(MREE)富集及M-型四重效应分布特征,叶中有重稀土(HREE)富集及W-型四重效应分布特征.不同Pi处理对四重效应无明显作用,但进一步加强HREE在小麦叶片中的富集.添加柠檬酸使对照植物根和叶中的分异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高浓度处理时(Cit≥150μmol·L-1),小麦根和叶中出现轻稀土(LREE)富集.  相似文献   
816.
长江山区航道剖面能见度分析及局地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三峡航道不同区域能见度基本特征,比较不同垂直剖面、沿江距离对局地能见度的影响,基于中国气象局沿江、剖面布设的12个能见度监测点近3 a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三峡航道涪陵、万州、宜昌3组区域12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能见度的局地差异做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涪陵区雾情对航运安全影响最大,万州和宜昌区其次。涪陵区和万州区雾日的月际变化趋势一致,5、6月和11、12月为大雾高发时期。不同剖面能见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早晨至上午时间为大雾高发时段,午后至傍晚前为大雾低发时段。通过能见度与局地因子的关系模型验证,三峡航道能见度局地差异大部分源于监测点的海拔高度及可能的水体影响等,同组区域内,高海拔点、临近水域点平均能见度明显偏低,雾情频次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17.
房琪  李绍萍 《环境科学》2023,44(5):2983-2994
当前,在中国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不仅给碳排放量相对较高的工业企业带来较大环境治理压力,同时也给其在经济增长方面带来较大冲击.对其随着碳交易政策的提出,是否能够产生"减碳促经"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基于2005~2019年30个省市数据,通过双重差分等方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与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展开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够明显提升工业碳生产率水平;同时该种作用效果会随着试点区域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该政策能够产生显著的环境规制、结构优化、技术和能源结构优化效应.建议通过加速完善环境规制层面法律制度、加快构建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和加速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向低碳化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818.
赵伟高  张晓晴  田一梅  赵鹏 《环境科学》2023,44(10):5861-5869
微纳塑料是当今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已被证实存在于饮用水流经的各个环节.饮用水中的微纳塑料比表面积大,能够吸附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增加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危害.微纳塑料与典型污染物的吸附、团聚行为被称为"胶体泵效应".聚焦于饮用水中的微纳塑料,从微纳塑料的赋存情况、胶体泵效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和胶体泵效应对其去除影响这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微纳塑料广泛存在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中,其胶体泵效应促进了与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团聚,在加剧微纳塑料毒性的同时,也影响其去除效果.混凝沉淀对微纳塑料的去除效果存在争议,传统砂滤对其去除效果有限,深度处理是去除<5 μm微纳塑料的高效处理工艺.探明微纳塑料胶体泵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引发条件可有效提高其去除率.最后,从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胶体泵效应的角度,对饮用水中微纳塑料的控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降低微纳塑料在饮用水中的赋存及毒性、保障饮用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19.
黄小刚  赵景波  辛未冬 《环境科学》2021,42(7):3107-3117
基于遥感反演数据,研究了2016年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从气象因素、地形、植被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等方面选取评价因子,以0.25°×0.25°网格为评价单元,利用GAM模型研究了长三角PM2.5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交互效应.结果表明:①长三角PM2.5浓度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态势,但以南北向差异为主.长三角南部PM2.5浓度多低于35 μg·m-3,PM2.5超标零星出现在城镇周围,呈孤岛状分布.北部PM2.5浓度多超过35μg·m-3,PM2.5污染多呈连片状分布.②长三角PM2.5浓度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北部,低低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南部.③ GAM模型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度、气温和降水量对PM2.5浓度主要呈负向影响;污染物排放量主要呈正向影响;风速<2.5 m·s-1时影响不显著,风速≥2.5 m·s-1后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地形起伏度、气温和降水量南高北低是造成长三角PM2.5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风速东高西低是造成长三角PM2.5浓度东西向差异的原因之一.④除地形起伏度-PM2.5排放量外,其余因素两两间的交互项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PM2.5分布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820.
磷是水域重要的营养或污染物质之一,主要随河川径流循环,河流大型水库建设和运行将对磷的输运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三峡水库2008~2016年实测水文和水质资料,建立了总磷(TP)通量和泥沙通量的统计模型,利用模型插补TP的日过程浓度后建立了TP通量计算公式,分析了三峡水库TP浓度时空变化特征、通量变化及滞留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区间小支流TP入汇影响, 2008~2012年,三峡入库TP浓度年际变化为0.196~0.290mg·L~(-1),年内TP浓度变化趋势呈"M"型,具有明显的双峰特性,三峡干流上游至下游TP浓度基本表现为沿程减小,部分年份清溪场断面TP浓度高于寸滩,该时段三峡年均入库TP通量和滞留率分别为8.23万t和49.76%. 2013~2016年,三峡年均入库TP通量和滞留率明显减小,分别为4.79万t和12.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