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双信号细胞电化学法检测氯酚类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壁碳纳米管和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电极(MWCNTs-IL/GCE)为工作电极,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电化学行为,检测到了2个明显的氧化峰,其氧化峰电位分别为0.725 V和1.038 V.结合4种嘌呤碱基与模型细胞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细胞的电化学响应来源分别为细胞质中黄嘌呤与鸟嘌呤、次黄嘌呤与腺嘌呤的电化学氧化.基于2个响应信号峰电流的变化,研究了五氯酚(PCP)、2,4,6-三氯酚(TCP)和2,4-二氯酚(DCP)对MCF-7细胞的毒性效应,根据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效应浓度(IC50)值,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氯酚类污染物对MCF-7细胞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电化学法与MTT法测得细胞毒性顺序均为:PCPTCPDCP,表明细胞电化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氯酚类污染物的细胞毒性.该研究结果可从核苷酸代谢角度为危害化学品的安全无标记、准确客观的毒性评价方法建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2.
Thiosemicarbazide-graf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ere prepared and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concentration of Cd(Ⅱ), Cu(Ⅱ) and Pb(Ⅱ) from aqueous solution prior to their determination by ICP-OES. The resulting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TGA and SEM. Various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enrichment factor typically is 60. Under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d(Ⅱ), Cu(Ⅱ) and Pb(Ⅱ) were found to be 1.98, 10.94, 3.69 mg/g,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are 〈 3.5% (n = 6). The new adsorbent shows superior reusability and stability.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quantities of Cd(Ⅱ), Cu(Ⅱ) and Pb(Ⅱ) in wa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153.
文章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邻苯二酚(CC)、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MWNTs/GCE)表面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同时对pH、扫描速度、温度等试验条件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WNTs/GCE电极对CC、HQ和RS均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和电分离作用;在高浓度HQ和RS存在条件下,CC的氧化峰电流在0.05~7.00mmol/L范围内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9;修饰电极实现了对实际废水中苯二酚三种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4.
低温热催化杀菌技术具有优异的杀菌效率和良好的经济性,是具有应用潜力的灭菌方法.本文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空位氧化铋(BiO2-x)材料,同时将多壁碳纳米管(CNTs)进行酸化处理,之后将两者通过自组装的策略复合获得BiO2-x/CNTs复合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XPS、电流响应及电化学阻抗分析等手段对所得BiO2-x/CNTs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其物化特性.与BiO2-x相比,BiO2-x/CNTs有着更高的电荷分离和迁移效率,CNTs比例为15%的BiO2-x/CNTs复合催化剂有着最佳的热催化杀菌效率,在2 h内,55℃条件下,可杀灭5.42 lg·cfu·mL-1的大肠杆菌(E.coli K-12).自由基猝灭剂的实验结果表明,·OH(羟基自由基)、1O2(单线态氧)和·O2-(超氧自由基)是BiO2-x  相似文献   
155.
降雨易沿堆积体土体孔隙下渗至软岩强风化层,并在中风化线以上汇聚赋存。针对软岩区堆积体公路边坡滑塌病害频发的现状,以重庆某高速公路50 m高页岩与块石土混合高切坡变形体为例,从项目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病害形态等方面对边坡变形机制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结合变形体区内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经济性和安全性最优的综合处治方法。采用该方法处治后的高切坡变形体历经多年的雨季检验,安全稳定无变形,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6.
颗粒污染物(如PM_(10)等)在暴露体附近壁面的流动很普遍,与背景流场作用和运动归宿较复杂,且具较大研究和实用意义。本文采用近壁面湍流模型对典型直管边界层颗粒流进行模拟,研究直管湍流中颗粒沉积等特性。研究发现:在本模拟条件下,采用增强壁面模型所得流动与前人DNS结果较吻合,所得颗粒无量纲沉积速度在前人研究结果区间内。无量纲沉积速度随无量纲松弛时间增大而增大,但略有不同。在无量纲松弛时间较小且壁摩擦速度较小时,近壁面模型影响较大。当颗粒数St1时,通过率随St增加而减小,随摩擦速度增大而增大;当St较小时不受影响。本研究初步给出不同近壁面湍流模型对暴露体附近湍流和颗粒流动的影响,有利于颗粒污染物的暴露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7.
李波 《安全》2007,28(8):36-36
某氯气使用单位有一台氯气缓冲罐,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该罐在检修中从底部排污阀排出380kg酸液,判断罐体内可能有较大腐蚀,随即进行了内外部检验. 检验结果为,罐体外表面完好无腐蚀.对罐壁50点测厚,在距下封头与简体连接环缝80mm~220mm范围内壁厚减薄较大,测厚值在1.8mm~6.1mm之间.  相似文献   
158.
碳纳米管-羟磷灰石对铅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金利  李宇 《环境科学》2015,36(7):2554-2563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羟磷灰石(MWCNT-HAP)复合材料,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MWCNT-HAP对Pb(Ⅱ)的吸附特性.主要探讨了固液比、p H、离子强度、反应时间、Pb(Ⅱ)的初始质量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p H与温度对于去除Pb(Ⅱ)的影响较大,离子强度影响较小.当温度为20℃,固液比为0.08 g·L-1,p H0为5.5,Pb(Ⅱ)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吸附量为716.13 mg·g-1.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MWCNT-HAP吸附Pb(Ⅱ)为快速反应过程,在30 min时,吸附量可达最大吸附量的90%,60 min即可达平衡.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动力学试验数据,可采用该模型描述MWCNT-HAP对Pb(Ⅱ)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均为负值,表明MWCNT-HAP对Pb(Ⅱ)的吸附为自发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进行.Langmuir模型拟合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试验结果得到可决定系数(R2为0.999 8~1.000 0),可采用该模型模拟MWCNT-HAP对Pb(Ⅱ)的等温吸附过程.MWCNT-HAP去除Pb(Ⅱ)的主要机制为MWCNT-HAP表面含氧官能团与Pb2+间的络合反应、HAP的分解-沉淀、Pb2+与Ca2+离子交换等.  相似文献   
159.
选用石英砂填充柱模拟土壤体系,通过对比在有无膨润土颗粒(Bentonite particles)存在时得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考察膨润土颗粒对MWCNTs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实验选取的Na Cl溶液离子强度为1 mmol·L-1和30 mmol·L-1,Ca Cl2溶液离子强度为0.3 mmol·L-1和1.2 mmol·L-1.溶液p H不进行调节,p H值大约为5.6.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离子强度Na Cl(1 mmol·L-1)溶液中,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与没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相近,表明该条件下MWCNTs的迁移和沉积行为不受膨润土颗粒影响,而在高离子强度Na Cl(30 mmol·L-1)溶液中,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低于没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表明该条件下膨润土颗粒会抑制MWCNTs的迁移,且增加的滞留主要发生在柱子入口端;在Ca Cl2溶液中,无论离子强度的高低(0.3 mmol·L-1和1.2 mmol·L-1),有膨润土颗粒共存时,MWCNTs的穿透曲线和滞留曲线都不发生变化,说明在二价溶液中膨润土颗粒对MWCNTs的迁移和沉积行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0.
选取走道式平面组合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宿舍,建立部分尺寸模型,采集动态火灾数据,通过对火灾烟气、可见度、温度、CO等参数的分析,讨论挡烟垂壁在火灾中的作用,提出相应结论和建议,为实际管理和工程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