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2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烯啶虫胺的水解与光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琪  胡静  王鸣华 《生态环境》2011,20(11):1735-173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烯啶虫胺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及其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光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不易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快。烯啶虫胺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2.34。烯啶虫胺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活化焓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活化熵与温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烯啶虫胺在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有显著的差异,在高压汞灯、自然光和氙灯下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42.3 s、6.9 min和55 min;烯啶虫胺在甲醇中的光解速率大于丙酮中的光解速率;烯啶虫胺的光解速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减慢;pH值对烯啶虫胺的光解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烯啶虫胺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氟虫双酰胺对蚯蚓的生化毒性与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酰胺类杀虫剂已成为全世界第4大类最常用的杀虫剂,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关于双酰胺类杀虫剂生态毒性评估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为探究双酰胺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作用,选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典型双酰胺类杀虫剂氟虫双酰胺对非靶标动物蚯蚓的生化毒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其在人工土和蚯蚓体内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在人工土壤中十分稳定,在整个暴露期间氟虫双酰胺的浓度变化不超过20%。氟虫双酰胺在蚯蚓体内的含量随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在染毒浓度为0.1和1.0 mg·kg-1的处理组中,氟虫双酰胺未对蚯蚓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效应。在染毒浓度为5.0和10.0 mg·kg-1的处理组中,蚯蚓体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过量的ROS诱导蚯蚓体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异常变化,并在蚯蚓体内造成了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羰基化和DNA损伤。研究表明,当土壤中氟虫双酰胺的浓度为5.0和10.0 mg·kg-1时可能会对蚯蚓产生很高的风险。此外,彗星实验对氟虫双酰胺诱导的氧化胁迫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敏感生物标志物对氟虫双酰胺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13.
研究啶虫脒和对甲酚在单组分、双组分水溶液中在大孔吸附树脂D201和氨基修饰的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ZH202上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2种吸附剂对单组份两种吸附质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对甲酚和啶虫脒在2种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均属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双组分吸附体系下,在较高平衡浓度下,呈现协同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针对西部开发“退耕还林、还草”中的虫鼠害,指出了当前的突出问题,并从生态治理的新技术、环保型新药剂的研制开发和生物天敌的工厂化生产与应用三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5.
利用藻类-卤虫-对虾系统深度处理含盐含汞化工废水的模拟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对BOD_5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5.5%和80.0%,对PO和Hg ̄(2+)去除率都在98%以上,在卤虫密度52.1个/L和36.0个/L,藻类密度25725.8万个/L和20924.9万个/L,水中汞能被不同营养等级的生物累积,在水中汞浓度1.0×10 ̄(-4)-3.0×10 ̄(-4)mg/L范围内,藻类和卤虫对水中汞的浓缩倍数分别为7.5×10 ̄2-7.8-10 ̄3和2.10×10 ̄2-1.04×10 ̄4;卤虫吞食藻类,它对藻体中汞的浓缩倍数较低,变化范围在0.1-1.7之间;食染汞卤虫的对虾对汞的累积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6.
发光菌法研究镉离子、草甘膦和啶虫脒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费氏弧菌( Vibrio fisheri )发光原理研究了3种环境毒物对费氏弧菌的单一毒性与联合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除草剂草甘膦、除虫剂啶虫脒单独存在时,均对发光菌产生毒性作用,其光抑制率随测试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三者对费氏弧菌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的影响有所不同,Cd2+及啶虫脒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趋于S型,而草甘膦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为直线型.Cd2+、草甘膦和啶虫脒对费氏弧菌的联合毒性与作用时间和体积比密切相关.当体积比为1∶1时,Cd2+与草甘膦的联合作用在5 min时表现为相加作用,15~45 min时表现为拮抗作用;Cd2+与啶虫脒的联合作用在5 min时表现为拮抗作用,15~30 min时表现为相加作用,45 min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草甘膦与啶虫脒的联合作用在整个测试时间段均表现为弱相加作用.从整个测试时间不同体积比来看,Cd2+与草甘膦按0.1∶0.1和0.2∶0.5混合表现为拮抗作用,按1∶1混合表现为相加作用;Cd2+与啶虫脒按各比例混合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草甘膦与啶虫脒按各比例混合均表现为弱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7.
自然界中生物炭有多种产生途径,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比较实验室和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生物炭的吸附性能,以杉木为原料,分别于马弗炉(700 ℃)和自然开放环境中制备了2种生物炭(分别标记为BC1和BC2)。运用氮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了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研究了其对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ACE)和噻虫胺(CLO))的吸附行为,分别考察了初始pH、温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700 ℃下裂解制备的BC1吸附能力明显优于自然条件下制备的BC2。BC1对ACE和CLO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6 mg·g−1和31.56 mg·g−1,BC2对ACE和CLO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3 mg·g−1和12.24 mg·g−1。BC1和BC2对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BC1的吸附较BC2存在更明显的3阶段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结果表明,BC1对2种杀虫剂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BC2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BC1和BC2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随着初始pH的升高和离子强度的增加抑制了生物炭的吸附能力,相同浓度Na+的抑制作用小于Ca2+。以上结果可为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正确评估新型杀虫剂环氧虫啶(CYC)的环境风险,了解环氧虫啶在水环境中的光降解规律,探讨了CYC初始浓度、温度、初始pH值、过氧化氢浓度及硝酸根对CYC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CYC的光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直接光降解中,随浓度降低、温度升高,光解速率加快,环氧虫啶的反应活化能为21.27kJ/mol.通过测定CYC的pKa值为3.42以及模拟计算CYC不同粒子形式的光反应活性,可知pH值对CYC光解的影响较为复杂:酸性条件下,CYC的降解速率取决于其形态(阳离子和中性粒子)与单线态能量;碱性条件下,降解速率主要受羟基自由基数量的影响.间接光降解中,硝酸根和过氧化氢对CYC光解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评估环氧虫啶的环境风险时,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其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环境技术》2009,27(6):1-2
日前,东菱公司成功研制出了超大型转臂式离心机,该离心机转臂直径为14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离心机。它的负载为2吨,最大加速度可达100g,正常运行时转臂两端的线速度高达322千米/小时。从开始设计到产品交验,前后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且设计、加工、装配、调试一次成功,展现了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  相似文献   
120.
为揭示不同碳氮比对纤毛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及纤毛虫对碳源和能量来源的选择性,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海水养殖水体中3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和巨大拟阿脑虫(Paranophrys magna)在牛肉浸膏及梯度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种群增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数据分析表明,在牛肉浸膏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于纤毛虫种群增长影响显著,其中在0.05 g L-1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3种纤毛虫种群增长最佳(P< 0.05),而在0.4 g L-1浓度时纤毛虫的生长繁殖均受到高度抑制(P<0.05).这一结果显示,不同CN比对纤毛虫的种群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图3 表3 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