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669篇
安全科学   254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191篇
综合类   1549篇
基础理论   365篇
污染及防治   348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某市郊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填埋时间分别达6、8、10年的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表层(0~50 cm)和底层(100~150 cm)矿化垃圾中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幅度大于中层(50~100cm);填埋达6、8、10年后的各层矿化垃圾中的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放线菌数量则明显高于对照,而真菌数量在表层和中层中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在底层则低于对照,各层中的脲酶、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明显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总体来说,相同填埋深度的矿化垃圾中,填埋达6~8年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填埋8~10年的,且均在填埋8~10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2.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作为判定依据,对广西水田、园地、旱地3类农田土壤的8种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类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率较高的元素是Cd、Hg、Ni,其次是As、Zn,而Cu、Pb、Cr较低;旱地土壤重金属超标率远高于水田和园地,水田又高于园地;在超标样品中,水田和园地以单项重金属超标为主,旱地以多项重金属复合超标为主。  相似文献   
193.
实验发现,铁氧化物或铁的羟基氧化物对As(V)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而锆氧化物或锆水合氧化物则对As(Ⅲ)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但其使用的pH通常要在〉9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了Zr-Fe双组分复合吸附剂,在制备过程中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如:沉淀剂浓度、金属离子总浓度、金属离子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吸附剂价格等因素,最终合成出了对As(V)和As(Ⅲ)都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这种吸附剂在中性条件下对As(V)和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62mg/g和118mg/g。  相似文献   
19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滨水区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对于合理、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区景观资源,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滨水区开发有着重要意义。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在湘江滨水区景观资源调查、景观资源分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聚类法对湘江滨水区景观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提出景观资源优化思路,探讨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途径。认为现代城市大规模滨水区更新改造和开发大背景下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尊重城市地域性特点、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并与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城市历史格局和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95.
进行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ABR-VSFCW)、复合厌氧反应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AR-HSFCW)、膨胀颗粒污泥床-人工快速渗滤系统(EGSB-CRI)3种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29℃,进水COD为325.3~386.5 mg/L的条件下,3种组合工艺对COD均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当厌氧段HRT大于16 h时,3种组合工艺出水COD浓度均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EGSB-CRI、HAR-HSFCW对TP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TP浓度均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且显著优于ABR-VSFCW,ABR-VSFCW出水TP浓度达到了二级标准;ABR-VSFCW、HAR-HSFCW、EGSB-CRI出水NH+4-N浓度分别为25.24~42.20、29.59~41.60和9.80~15.35 mg/L,其出水NH+4-N浓度达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3种组合工艺对TN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异,去除率仅为23.9%~46.4%。因此,EGSB-CRI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HAR-HSFCW次之,ABR-VSFCW较差。  相似文献   
196.
本文以超标法、层次分析法、信息熵法三种方法分别计算权重的模糊概率模型,依据2003-2013共10年的黄河水系6个国家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对黄河华北西部段水质进行评价。与传统方法相比,模糊概率评价法用概率处理污染物浓度,用隶属度描述水质等级界限,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空间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除宁夏吴忠新墩断面有上游水质优势外,其他断面水质情况只与附近环境相关而与其所处流域位置无关。三种模型结合单因子评价模型在结果和原理上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强调了不同类指标因子权重值差异及客观性的层次分析法,是最适合模糊概率模型的权重计算方法,其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靠,可广泛用于河流水体的综合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97.
孙亚月  佘铜 《化工环保》2014,34(6):590-594
以钠基蒙脱土(MMT)为载体,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纳米TiO2引入到MMT层间,再采用化学沉积法将纳米Cu2O负载在TiO2/MMT上,制备出TiO2-Cu2O/MMT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紫外-可见漫反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TiO2与Cu2O均匀分布在MMT的表面与片层孔隙中;TiO2-Cu2O/MMT结合了TiO2和Cu2O的特性,拓宽了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光源为可见光、初始甲基橙质量浓度为20 mg/L、光催化剂加入量为2 g/L的条件下,TiO2-Cu2O/MMT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负载的Cu2O/MMT和TiO2/MMT,大幅提高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反应300 min时TiO2-Cu2O/MMT对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198.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BiOClxBr1-x/石墨烯微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光催化剂是以石墨烯为载体,负载有BiOClxBr1-x微纳米球的复合型光催化剂,其中Cl与Br的摩尔比为7∶3;对石墨烯表面进行BiOClxBr1-x微纳米球的负载改性,促进了光生电子从BiOClxBr1-x到石墨烯表面的迁移,制备的BiOClxBr1-x/石墨烯微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高的紫外及可见光  相似文献   
199.
采用包埋法制备出一种复合生物填料,测其各项理化性质,并以NO。模拟废气验证其脱硝性能。填料主要由碳酸钙、牛粪堆肥腐殖质、菌剂载体、水泥、轻质珍珠岩、立体网状纤维及脱硝功能微生物等复合而成,粒径书12mm×20mm,自然堆积密度(471±0.8)kg/m2,持水量(49±1.3)%,比表面积3.91m2/g,平均机械强度(427.3±0.2)N,pH为10.5-0.2。填料能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粘结强度,并具有营养缓释及pH缓冲能力。包埋脱硝功能微生物复合填料中初期微生物数量5.3×10^5 CFU/g,运行60d后微生物数量达到8.6×10 8 CFU/g,闲置停运30d微生物有所减少,但重启后净化效率基本不变。当进气负荷低于I878mg/(13m3·h),气体停留时间为14.47s时,BF,的去除率高达93.15%。  相似文献   
200.
以市售活性炭、硅藻土和氧化铝小球为载体,考察了负载铁基活性组分对催化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的控制情况,其中,铁基复合氧化铝小球体现出更好的溴酸盐还原特性和催化剂稳定性,证实催化剂中铁氧化物是溴酸盐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活性组分。进一步考察了铁基复合氧化铝小球催化臭氧化处理实际原水过程中对溴酸盐的生成控制,以及反应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化相比,该催化剂既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又能明显抑制溴酸盐的生成,反应50h,其活性并没有明显下降。催化剂失活主要归因于吸附位点数量的下降,可以通过负载铁氧化物来实现催化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