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901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198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822篇
基础理论   358篇
污染及防治   42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91.
才满  李艳玲  杜克久 《化工环保》2014,35(3):219-223
介绍了溴代阻燃剂十溴联苯醚(BDE-209)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光降解、零价铁降解、生物降解3个方面对BDE-209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后的产物进行了介绍。BDE-209经光照、厌氧微生物、零价铁的脱溴作用后,降解成低溴代联苯醚产物;好氧微生物利用低溴代联苯醚作为生长碳源,将其在酶的作用下开环降解,进入三羧酸循环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提出应采用多种方法协同作用,更有效地降解多溴联苯醚化合物。  相似文献   
892.
罗晓  岳琳  洪纲  刘艳芳 《化工环保》2014,34(1):37-40
采用转鼓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液晶生产废水,优化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装置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保持转鼓转速2 r/min,在废水pH=2.0、铁碳比(m(铸铁屑)∶m(活性炭))1∶1.5、填料装填率(填料体积与反应器有效容积之比)1∶10、HRT=3 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废水BOD5/COD由处理前的0.181提高到0.265;电解装置连续运行30 d,COD去除率稳定在40.1%~43.2%之间,且填料未出现板结现象。  相似文献   
893.
正一种腈纶生产中排放的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腈纶生产中排放的含氨废水的脱氮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向废水处理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脱氮菌剂,使含氨废水处理温度为18~40℃,DO=0.2~3.0 mg/L,pH=7.5~8.5。该发明的方法采用异养菌进行优势组合作为废水处理的强化微生物,能实现同一反应器内氨氮、总氮和COD的脱除,废水处理效果好,与高效装置相结合,实现废水中氨氮及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达标排  相似文献   
894.
铁-镧系合金氧化物污水除磷及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铁-镧系合金氧化物并研究其除磷能力。结果表明:以铁、镧摩尔比为0.08的吸附剂除磷能力最强,吸附曲线适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该吸附剂的吸附量受pH影响显著,pH在4.0~7.0之间时吸附量较大。进行了抗共存阴离子能力测试,结果表明CO2-3对磷吸附量影响较大,给出了共存阴离子对吸附量的影响顺序。对该吸附剂进行了真空高温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62.27%。  相似文献   
895.
针对富氧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零价铁(ZVI)和甲醇支持的生物-化学联合法开展了批实验研究,探讨了ZVI类型、CH3OH∶N比、初始溶解氧(DO)浓度、初始NO-3-N浓度和水温等5个因素对联合法除氧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ZVI的除氧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ZVI-C(0.124 d)>ZVI-A(0.141 d)>ZVI-B(0.179 d)。ZVI支持的联合法NO-3-N去除率由高至低依次为:ZVI-A(99.6%)>ZVI-C(95.3%)>ZVI-B(92.2%)。CH3OH∶N≤3.5∶1时,联合法去除<52.0%的NO-3-N;CH3OH∶N=10∶1时,去除100%的NO-3-N;CH3OH∶N=200∶1时,去除70.2%的NO-3-N。当初始DO浓度介于3.6~5.3 mg/L之间时,联合法的NO-3-N去除率介于98.8%~99.6%之间。在任意时刻,低底物浓度(5.2 mg/L)时的NO-3-N去除率低于高浓度(21.1 mg/L)时的去除率;低底物浓度下完全脱氮所需时间比高浓度下长2 d。15.0℃时联合法需要7 d可以达到完全脱氮,然而在27.5℃时则需要5 d。低温时亚硝酸盐氮浓度最大值(4.4 mg/L)显著高于高温时的最大值(1.1 mg/L)。ZVI类型、CH3OH∶N、初始NO-3-N浓度和水温显著影响联合法的脱氮效果,而初始DO浓度对联合法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96.
专利文摘     
《化工环保》2014,(5):409+418+428+437+447+453+469+474+480+492
一种焚烧及污泥干化工艺该专利涉及一种焚烧及污泥干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固体可燃废料送入热解焚烧装置,通过干馏、燃烧形成高温烟气;2)将得到的高温烟气送至装有湿污泥的回转窑内提供热源,使湿污泥在回转窑内充分干化、热解和燃烧,得到干污泥和热解后的废气;3)将热解后的废气送至燃烧室进一步提温灼烧后,送至尾气处理装置处理后  相似文献   
897.
催化铁与生物法耦合除磷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后对生物除磷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配水用厌氧/好氧间歇流式富集培养聚磷微生物。对比发现,催化铁与生物耦合组中厌氧末段ORP降低了约60mV,pH值小幅度的上升(≤0.3),整个培养过程中铁离子的浓度开始快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约40mgFe/gMLSS)。对好氧末段污泥SVI值比较发现,耦合工艺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除磷曲线比较发现,耦合组中厌氧末段磷的释放量下降,而好氧阶段磷的吸收速率增加;胞内聚合物提取表明,耦合组厌氧末段聚磷菌细胞内PHA含量有提高,好氧末段糖原含量有下降。磷形态提取分析表明,耦合组好氧末段污泥中无机态PO3 4-- P含量更高。低浓度铁离子可以起到与生物耦合同步除磷的目的,本工艺长期运行未发现耦合体系中催化铁对除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98.
铁-锎系合金氧化物污水除磷及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铁-镧系合金氧化物并研究其除磷能力。结果表明:以铁、镧摩尔比为0.08的吸附剂除磷能力最强,吸附曲线适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该吸附剂的吸附量受pH影响显著,pH在4.0~7.0之间时吸附量较大。进行了抗共存阴离子能力测试,结果表明CO3 2-对磷吸附量影响较大,给出了共存阴离子对吸附量的影响顺序。对该吸附剂进行了真空高温再生,再生率最高可达62.27%。  相似文献   
899.
为了研究催化铁与生物耦合后对生物除磷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人工配水用厌氧/好氧间歇流式富集培养聚磷微生物。对比发现,催化铁与生物耦合组中厌氧末段ORP降低了约60 mV,pH值小幅度的上升(≤0.3),整个培养过程中铁离子的浓度开始快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约40 mg Fe/g MLSS)。对好氧末段污泥SVI值比较发现,耦合工艺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除磷曲线比较发现,耦合组中厌氧末段磷的释放量下降,而好氧阶段磷的吸收速率增加;胞内聚合物提取表明,耦合组厌氧末段聚磷菌细胞内PHA含量有提高,好氧末段糖原含量有下降。磷形态提取分析表明,耦合组好氧末段污泥中无机态PO3-4-P含量更高。低浓度铁离子可以起到与生物耦合同步除磷的目的,本工艺长期运行未发现耦合体系中催化铁对除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00.
响应曲面法优化电化学氧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R和XRD等手段对自制磷钼酸铁(FePMo12)杂多酸进行表征,表明杂多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将FePMo12负载于修饰后的分子筛上制备FePMo12/APTES-4A催化剂填充于电化学反应器中,考察电化学氧化体系对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其脱色率高于二维电化学反应器。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RSM)分析,以pH值,板间距,槽电压,曝气量为实验因素,建立了以酸性大红3R的脱色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当电解时间为60 min时,曝气量0.05 m3/h、pH为2、板间距3.0 cm、槽电压11.0 V,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69.4%,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能很好地吻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槽电压和pH、pH和曝气量的交互作用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