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9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894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1982篇
基础理论   220篇
污染及防治   501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微氧水解酸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祁佩时  丁雷  刘云芝 《环境科学》2005,26(3):106-111
试验研究了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抗生素废水微氧水解酸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氧环境提高了兼性水解酸化菌的生理代谢功能,曝气搅拌改善了水力条件,在最短HRT为10h ,最大OLR为20kg/(m3·d)条件下,酸化率为58.64%,出水VFA为4825mg/L ,极大地改善了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BOD5/COD升高了17%左右,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质准备.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相对稳定,出水COD和SS浓度分别为7000~8000mg/L和150~300mg/L ,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15%~30%和90%~95%.出水VFA的变化滞后于酸化率的变化,酸化率能更好地表征水解酸化系统的效果.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床层是VFA生成的主要反应区,随着OLR的升高,达到稳定VFA浓度的反应器高度逐渐增加.填料区功能主要在于截留出水中的SS.污泥以粒径为0.5~1.0mm之间的小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为主.  相似文献   
962.
蒽的不完全臭氧氧化及中间产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迪  王建龙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2):1586-1589
对蒽进行了臭氧不完全氧化实验研究,利用HPLC、UV、TOC监测了臭氧氧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蒽被臭氧降解时有中间产物生成,臭氧可以与中间产物继续作用,但是难以使之矿化.另外,氧化体系中水溶性有机物的TOC变化及其对活性污泥OUR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改善了蒽的可生化降解性.因此,臭氧氧化与生物降解组合技术,有望成为处理废水中蒽的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3.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气液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杜俊琪  杨祖荣 《化工环保》2005,25(3):174-177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清水进行了在不同悬浮填料体积含率和曝气强度时反应器内气液传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曝气强度增加,传质系数增大,但曝气强度过大,并不利于移动床操作;当填料体积含率大于40%时,氧传质系数出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在填料体积含率为30%~50%、曝气强度为4.5~7 m3/(h.m)时,传质效果良好,氧转移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64.
SBAR中同步脱氮好氧颗粒污泥的菌种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用分批培养法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具有脱氮作用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对各菌种进行了鉴别,通过培养过程中对氧气条件的控制,考察了各菌种反硝化生长特性和需氧性.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纯化培养可得到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及兼性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菌在有氧反硝化条件下能够生长,因此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从侧面体现出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65.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氧颗粒污泥表面被丝状物包裹,颗粒中w(VSS)为92%;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w(VSS)只有55%左右;不同碳源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差别不大,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含量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由于进水碳源不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966.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物料平衡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好氧堆肥机理和物料平衡关系研究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给出了污泥预处理过程中若干平衡方程,可用这几个方程计算调节剂添加量等参数,还分别建立了好氧堆肥过程中固、液、气三相平衡关系的计算方程,有助于好氧堆肥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967.
生物强化高效油脂处理系统处理餐饮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yako 2000高效油脂处理系统对餐饮污水的除油消臭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该系统的原理和运转方式,并对该工艺在餐饮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68.
采用水解酸化一好氧膜生物工艺对弹药销毁废水中TNT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代谢外加碳源对TNT的生物降解影响显著。无共代谢外加碳源的情况下,HRT=40h,TNT的去除率仅为53.4%。有共代谢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外加碳源COD与TNT提供COD比值宜大于4.8,系统对TNT的去除率可高达99%。温度对水解酸化影响重大,当温度低于15℃时,水解酸化对TNT去除率低于33.3%,而当温度高于20℃时,水解酸化对TNT的去除率不小于83%。  相似文献   
969.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SBR和优势混合菌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驯化出好氧颗粒污泥,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经历了细菌增殖、絮状体形成、絮状体聚合、凝絮体形成和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五个阶段;其形成至少有菌丝缠绕、小块污泥互相联合、吸附和连接四种机制。优势混合菌的加入,是好氧颗粒污泥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70.
臭氧深度氧化法处理2,4-二氯苯氧乙酸农药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臭氧深度氧化法降解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废水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催化臭氧化降解2,4-D成效显著,臭氧/紫外(UV)深度氧化法是最好的臭氧化处理方法。2,4-D200mg/L的水样,反应30min,2,4-D降解完全,75min时矿化率达75%以上。碱性反应氛围有利于臭氧化反应进行。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的加入,显著降低臭氧化反应去除2,4-D的效果,自由基参与的反应历程对于2,4-D的降解十分重要。双氧水的引入对2,4-D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双氧水分解消耗OH-,没有缓冲的反应体系pH降低,限制了双氧水的分解和.OH自由基链反应。总之,单独臭氧化对2,4-D降解有一定的反应效率,在有利于.OH产生的体系中,2,4-D降解效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