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622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国黄土~(10)Be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地球化学行为研究:~(10)Be主要吸附于细颗粒及粘土颗粒,在黄土中保存性好,不会发生明显的化学迁移过程;(2)古气候代用指标应用:~(10)Be在黄土和古土壤层中的浓度变化与代表气候变化的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变化一致,且可借此进行黄土年代标尺的建立;(3)地球环境示踪研究:示踪地磁场倒转及漂移事件,恢复古地磁场相对强度变化,以及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地区古降水变化历史等。由于近年来黄土~(10)Be环境示踪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中国黄土~(10)Be研究历史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回顾,总结当前最新研究进展,展望未来黄土~(10)Be在环境示踪中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黄土~(10)Be研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32.
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与p H、电导率、降雨量、PM2.5及PM10等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共布置4个降水采样点及1个地表水采样点。用ICP-MS分析其中的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同时获取其他相关因子的监测数据。研究表明厦门地区降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总体较低,呈现出春秋季较高,夏冬两季较低;郊区点位较高,城区点位较低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中的Zn、Cd、Pb、Cu等元素的浓度高于地表水中相应重金属的浓度。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浓度与p H有负相关、与电导率有正相关的关系,降雨量则有一定的稀释作用。PM2.5和PM10与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的浓度明显正相关,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会造成降水中大部分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富集因子研究发现降水中的Cr、Ni较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Mn、Ba受到了一定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Cu、Zn、As、Cd、Pb这几种元素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污染,应该是下一阶段深入研究和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33.
金丁剖面MIS3阶段黄土地层记录的温湿气候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北部金丁镇马兰黄土中磁化率、Rb/Sr、全铁含量(TFe)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等气候指标测试分析,并结合光释光年代学数据,着重地探讨了金丁剖面黄土地层记录的MIS3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金丁剖面MIS3阶段总体气候特征温湿,冷暖气候频繁波动,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阶段:51.6~44.9ka B.P.,弱温湿;42.0~39.9ka B.P.,中等温湿;37.4~27.8ka B.P.,相对强温湿;以及44.9~42.0ka B.P.和39.9~37.4ka B.P.两个冷干期。金丁剖面MIS3温湿气候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认为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增加导致的增温作用更直接,而高纬驱动与低纬过程耦合作用机制尚待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34.
基于近54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新疆气候资料,分析新疆环境气候变化特点表明:1961年以来新疆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呈现出起伏波动的特点,且1980年以后波动趋势更为剧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强度要大于拉尼娜事件.强厄尔尼诺年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年对新疆各地区降水、气温影响不同,厄尔尼诺年塔城、阿勒泰北部、巴州北部、南疆西部喀什至和田一带增湿明显,阿勒泰东部、哈密北部升温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35.
降水对西宁市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西宁市2001~2009年主要污染因子PM10、SO2、NO2浓度日数据,从月(或季年)平均值、有降水(微量、微量以上)平均值、无降水平均值出发,研究西宁市PM10、SO2、NO2在有降水、无降水等不同情况下月、季节和年度变化特征,同时分析降水对PM10、SO2、NO2浓度变化的影响和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城市PM10、SO2、NO2无降水日浓度均值最大,月均值其次,有降水日浓度值最小。三者浓度值在夏秋季最低。SO2的浓度均值2006年出现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NO2浓度均值2006~2009年间呈上升趋势;PM10浓度均值2002年最低,2007年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36.
1954—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气溶胶光学厚度与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均一性处理和反演,建立了湖北省黄石市近60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间序列,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AOD与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黄石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总体上呈显著增加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991年.随着AOD值的显著增加,年平均降水发生日数显著减少,其中,小雨日数下降更明显,而中雨、大雨日数有增加趋势,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雨量随着AOD值的显著增加而减少,而中雨及以上等级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总之,近60年黄石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增加,对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37.
近52a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同时也是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该区农业生产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2年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8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基于年最大日降水(AM)序列与超门限峰值降水(POT)序列,通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2a来极端降水量呈现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极端降水量速率为9.3mm/10a,存在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波动变化特征,1990年以后进入极端降水量偏多的时期;(2)AM与POT序列多年平均值大值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大部、湖北东南部以及安徽南部;AM与POT序列多年标准差大值主要分布江西东南部与北部,湖北东南部以及湖南西北部;AM序列多年平均值与标准差均高于POT序列,AM序列年际间振幅要明显强于POT序列,极端降水年际变化幅度大于年内变化;(3)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长江以北的西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长江沿岸地区以及中东部地区的极端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西部地区则主要表现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38.
基于大渡河流域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近50a来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渡河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波动增加;多年平均值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多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除强降水日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下游增加,上游减小的变化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大渡河流域各指数突变特征不一致,1d、5d最大降水量突变年集中在1974~1976年前后;强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及极端强降水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84年、1979年及1977年,且突变后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大渡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周期特征较复杂,但普遍存在5~10a的年际振荡周期和20~25a的年代际振荡周期,且25a是最强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939.
近3年太原市夏季降水的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本研究采集了2011~2013年太原市夏季66场降水样品,分析了p H值、电导率和水溶性阴阳离子,探讨了太原市夏季降水的化学组成及来源.结果表明,近3年太原市夏季降水p H值范围为4.63~8.02,加权平均值为5.19;2011~2013年酸雨频率分别为37.0%、31.2%和17.4%.太原夏季降水的化学组成以SO2-4、NO-3、Ca2+和NH+4为主,阴离子SO2-4和NO-3加权平均浓度分别占阴离子总浓度的67.2%和22.0%,阳离子Ca2+和NH+4加权平均浓度分别占阳离子总浓度的55.1%和29.0%;降水中SO2-4、NO-3、Ca2+和NH+4浓度水平随年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近3年SO2-4/NO-3的当量浓度比分别为2.97、3.06和3.08,平均值为3.02,说明太原市夏季酸性降雨类型为硫酸和硝酸复合型,且硝酸盐的贡献逐年增强.通过中和因子分析,表明太原市夏季降水中Ca2+和NH+4对酸性中和起主导作用,但Mg2+的作用不可忽略.太原市夏季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主要与燃煤排放有关;结合气团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太原市夏季降水主要受山西省内南部低空运行的短距离输送气团的控制;西南和东南气团是太原市夏季降水中水溶性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为了有效改善太原市的空气质量,太原南部及本地焦化企业和燃煤电厂污染物的排放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40.
根据2007年丹东33场降水的72h后推气流轨迹,分析影响丹东降水酸度变化的主要气团方向。结果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形成降水酸度不强,经过我国华东、京津冀以及山东半岛等工业发达地区的西南方向气团,形成降水酸度较强,途经朝鲜半岛的东南方向气团,100%为酸性降水,严重影响丹东降水的酸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