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0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38年安徽省夏季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971~2008年安徽省78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夏季降水和暴雨的气候变化规律。从结果来看安徽省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风、温、湿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不同,按照降水特性以及行政边界将安徽省划分成了10个区,不同区域内降水特征和分布结构各有差异。在时间变化上,雨日出现概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暴雨日比重和降水量均有升高的变化特征。综合而言,安徽省的降水朝着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强降水过程方面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区域内突发性暴雨过程频发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80年代前期为降水变化的转折期;(2)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准3 a的显著振荡周期和准10 a的次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在60~90年代还存在准6 a振荡周期;(3)淮河流域多雨年,500 hPa经向风偏强且范围广,850 hPa上从孟加拉湾经南海向华东地区的水汽输送明显偏强,在江苏、安徽地区有水汽的正涡度辐合区;少雨年,经向风偏弱,华东地区方向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4)多雨年与少雨年的500 hPa风场差值场、高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贝加尔湖西部和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活动频繁,东北冷涡异常活跃,副高偏强,3者共同作用使得降水偏多。500 hPa温度场差值场分析表明,多雨年中国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冷空气偏强,同时南方大部分地区暖空气也偏强,冷暖空气共同作用使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03.
朱曙辉 《减灾与发展》2000,(2):40-41,39
本文分析了常州地区夏季降水,梅雨与厄尔尼诺和反厄尼诺事件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可用于制作长期天气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夏季对流云降水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2—2003年7—9月间夏季对流云降水观测取得的36个对流云降水单体资料,利用数理方法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比强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少269.76×10^6m^3,偏少48.45%;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液态含水量偏多198.68×10^6m^3,偏多2.25倍;强对流云降水单体降水效率最大,为25.74%,比普通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5.74%,比合并对流云降水单体偏多13.21%。  相似文献   
105.
夏季高温是诱发化学危险物品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如果冬季对化学物品管理不善,同样会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因此,冬季要管好化学危险物品。  相似文献   
106.
张燕 《沿海环境》2000,(7):20-21
正确而适当的日光浴,可以有效地防止骨质 ‘疏松,强身健体;尤其对于众多爱美的女性而言,日光浴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健美肌肤,让人驱除疲劳,愉悦身心。近年来,日光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女性的健康时尚,但是,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又使人们要进行日光浴的时候往往望而却步,甚至连出行时都要备上厚厚的护具。由于过量使用氟利昂等化合物,致使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急剧减少,臭氧层日益变薄甚至出现了空洞,加上2000年又逢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期,臭氧层减少和太阳活动增强都将使大阳紫外线辐射大大增强,会导致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3年夏季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舟山渔场西部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最高(12 332.30×104/m3),长江口次之(3 961.38×104/m3),杭州湾水域最低(569.11×104/m3),长江口水域年间出现高值(1 000×104/m3)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舟山渔场和杭州湾;长江口(122°30′E以西)7月径流量变化是导致8月浮游植物总量年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单一种数量优势向多种群数量优势的方向发展,以往单峰型的季节变化和单一种主导浮游植物总数量分布的格局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8.
分析长治市夏季环境VOCs浓度及其反应活性(以OH·消耗速率计),基于聚类分析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 (PMF)解析VOCs来源.结果表明:长治市总VOCs平均浓度为37.40 μg/m3,平均活性水平为5.07s-1,具有本地新鲜排放和反应后混合的特征.机动车排放、燃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LPG/ NG)使用、工艺过程和溶剂使用源对环境VOCs的贡献分别为29.7%、29.2%、23.5%、11.6%和6.1%;对具有新鲜排放特征VOCs的贡献分别为34.6%、38.4%、10.1%、8.5%和8.5%.长治市VOCs主要受本地机动车与燃煤源排放的影响,而LPG/ NG使用源与工艺过程源可通过区域传输影响本地环境VOCs.可见,有效控制本地机动车与燃煤源排放、加强市区周边LPG/NG使用与工艺过程源的联防联控,是降低长治市环境VOCs浓度与O3生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国家干线公路交通量信息,运用GIS的路网线性参考系统,计算珠三角地区夏季NOx和VOCs排放量,使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和经验公式,分别估算VOCs和NOx的O3生成及其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VOCs的排放量占比总体上与各类型车辆数占比一致,而汽油车的NOx排放量占比与车辆数差异较大;VOCs排放的分布与NOx基本相似,广州市是NOx和VOCs排放量最高的城市,珠海、中山和江门3个城市的排放量较小;NOx的O3生成总量与生成能力成反比,所有车型中烯烃和芳香烃对O3生成贡献率都是最大的,而排放量较大的烷烃生成O3量最低;路网密度大的广州市、深圳市,汽车排放的NOx和VOCs量相对较高,其产生的O3浓度也较高,对于路网密度较小的城市(如珠海市),其O3污染主要以交通干线为中心,向外扩散,O3生成量较小.  相似文献   
110.
夏季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根据1964、1982、1999和2005年6月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964、1982、1999和2005年间,4次监测中出现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64、78、64和47种;4次监测中主要优势种类均为带鱼,但其资源量正逐渐降低;其它优势种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底层优质鱼类,转变为80年代的中上层鱼类,随后转变为现在的群落结构简单、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均较少的状况;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由1964年到1982年升高,随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1964-2005年间鱼类群落长度谱变化状况表明,该海域内的鱼类呈现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围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