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水体中氧化铁鞘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保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试管静止富集培养及生态模拟富集培养,结合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滴加法,成功地从150份水样中分离到94株鞘细菌.利用Winogradsky液体试管法进行产铁氧化酶鞘细菌的快速初筛,从中筛选出24株产铁氧化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再经摇瓶复筛,获得产酶活性最高的菌株FC9901.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对菌株FC9901细胞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各种碳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把该菌株鉴定为第十四群鞘细菌类(sheathed bacteria)球衣菌属(Sphaerotilus)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对鞘细菌几种保藏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水保藏法保藏时间长,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保藏方法.图3表7参9  相似文献   
182.
针对5-氨基四氮唑/硝酸锶固体推进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推进剂火焰偏大、容易在灭火装置喷口处形成外喷火焰的问题,选用了微米氧化铁和纳米氧化铁作为催化剂,分别从火焰形态、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无量纲火焰高度模型几个角度开展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粒径的氧化铁对5-氨基四氮唑/硝酸锶固体推进剂燃烧火焰的优化效果。根据燃烧试验结果,发现不论是富氧燃烧还是贫氧燃烧,在降低推进剂燃烧时的火焰高度方面,微米氧化铁均明显优于纳米氧化铁;在提高质量损失速率方面,微米氧化铁的加速效果也要优于纳米氧化铁。基于传统的液态燃料油池火发展的火焰高度预测模型,将无量纲火焰高度与热释放速率的分析关系应用到固体推进剂燃烧领域,考虑使用无量纲火焰高度的分析方法,对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火焰高度进行预测,建立了5-氨基四氮唑/硝酸锶固体推进剂的无量纲火焰高度模型,发现不含氧化铁和含有氧化铁的5-氨基四氮唑/硝酸锶固体推进剂燃烧时的火焰高度与热释放速率的n次方成正比,该无量纲拟合可以对固体推进剂火焰高度进行预测。最终,得出了微米氧化铁比纳米氧化铁更适合作为催化剂被用于5-氨基四氮唑/硝酸锶推进剂中,有利于提高固体推进式灭火装置的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83.
利用工业酸洗FeSo4废液制取高纯氧化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月飞 《化工环保》1989,9(4):226-229
本文利用钢管厂酸洗废铁盐,用硫化物进行预处理、加入R_((Ⅱ))·COOH添加剂,提高了Fe_2O_3的纯度和化学活性,应用性能达到了重庆~#205氧化铁的技术指标。文中论述了影响Fe_2O_3纯度及化学活性的因素及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84.
用NaOH和Fe(NO3)3·9H2O共沉淀法制备Fe2O3的前驱体,分别在350℃,550℃,700℃烧结得到α-Fe2O3催化剂.通过对3种活性染料的降解实验,探讨了光照和光照时间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烧结温度下所得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大小,得出350℃烧结的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5.
易悬浮和外源输入下原位覆盖对生物有效磷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外源磷持续汇入的前提下,研究了底泥原位覆盖钙改性材料和锁磷剂被悬浮颗粒再覆盖后对沉积物生物有效磷(BAP)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底泥原位覆盖后,BAP平均下降34.30%,此外,上覆水及间隙水溶解性无机磷(DIP)的浓度分别平均下降了74.25%和47.48%(0~3 cm),说明覆盖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水体DIP的浓度,促进易被生物利用态磷浓度的降低.然而,当覆盖材料受到悬浮颗粒影响后,BAP平均下降20.27%,其中,藻类可利用磷(AAP)、碳酸氢钠可提取磷(Olsen-P)和水溶性磷(WSP)的含量较未被悬浮颗粒覆盖组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8.28%、17.41%和12.58%,说明覆盖材料受悬浮颗粒影响后不利于降低底泥磷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6.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的活性氮从大气沉降到生物圈.当前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综述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呼吸、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添加不同的氮源水平和不同施氮年限的响应,并分析这些过程变化的可能原因,同时,也阐述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对外源碳输入的响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外源碳和氮输入对草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微生物学作用机制.通过上述总结旨在强调说明碳源可利用性变化作为氮沉降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过程重要调控因素之一,开展相关研究对科学的管理我国草地资源配置和增加土壤碳汇方面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7.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以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要素变化解析乡村重构特征、外部环境变化解读乡村重构机理、外源驱动因素与内生响应要素耦合解译乡村重构模式。基于江汉平原的实证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乡村地域持续经历重构过程,表现为乡村重构综合指数不断增加,高值区主要沿域内交通干线分布、低值区主要分布长江沿线和平原腹地;(2)乡村重构机制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外源驱动因素与经济、社会、空间等内生要素的耦合作用,非农产业规模扩张引发乡村人口外迁和就业转移,进而推动人口、土地和产业等乡村“存量”要素重组;(3)经济—社会重构主导是江汉平原乡村重构的主流模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变化加剧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恶化,乡村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水环境污染和水灾害侵袭的双重挑战。研究框架能够揭示江汉平原乡村地理剧变特征,中国中部农产品主产区的乡村重构具有与发达地区不尽相同的图景。研究结果意在为乡村地理研究和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8.
悬浮物(SS)的外部输入对湖泊SS总量变化及物质循环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逐月的水文与悬浮物同步观测,研究了太湖西部主要河道的SS输移速率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太湖入湖SS浓度年内变化较为稳定,而出湖浓度在冬季(12月、1月、2月)高于同期入湖浓度,其他月份出湖浓度下降并低于同期入湖浓度.太湖西部SS主要通过城东港和百渎港进入太湖,年平均输入速率占太湖西部总输入速率的38.7%和12.1%;通过长兜港、太浦河和大钱港输出太湖,年平均输出速率分别占总输出速率的44.9%、24.8%和11.9%.SS总输移速率存在较大的年内变化,净输入速率为1289.5 g·s-1.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测定不同浓度外源稀土条件下浸矿土壤中氮化物的变化并分析其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吸附外源稀土的能力大于土壤吸附NH+4离子的能力,外源稀土投加量在750g时土壤吸附氮化物最少;硝态氮随时间变化呈现"W"趋势。存在外源稀土的浸矿土壤满足二级吸附动力学,且理论计算得的平衡吸附量与试验值较吻合。研究结论为赣南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氮化物污染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0.
有机物的荧光特性被广泛用来解析其在水体中的来源与分布。荧光光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且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非常适合用来研究有机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运用三维荧光指纹技术对N市某城市湖泊的有机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进行了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三维荧光指纹技术能有效揭示城市湖泊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从七月份到十二月份,N市某城市湖泊的主要有机污染类型为内源污染;其中七月份到九月份还兼有外源污染,而十月份到十二月份基本没有外源污染。实验期间,此城市湖泊水体中C lass III(类蛋白)荧光峰的荧光强度在416.10~298.76之间,C lass I(类腐殖酸)荧光峰的荧光强度在128.90~123.19之间,此城市湖泊的内源污染远大于外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