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杨成建  陈兴都  张璐  李超  郑直  周晨 《环境科学研究》2016,29(12):1865-1871
为进一步探讨含氨基β-CD(β-环糊精)衍生物对PAHs(多环芳烃)的光催化降解机理,合成了两种含氨基β-CD衍生物——ACD(氨基-β-CD)和EDCD(乙二胺-β-CD),并研究了其对溶液中萘和蒽的包合作用及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β-CD、ACD、EDCD对萘和蒽的包合能力分别为76.3和251 L/mol、111和394 L/mol、191和427 L/mol,由于β-CD亲水外缘极性基团的引入,使得其疏水空腔内部的水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易移出,易被PAHs分子取代,因此ACD和EDCD的包合能力有所增强;对萘和蒽光敏化作用的大小表现为ACD>EDCD>β-CD,在溶液中分别加入3 g/L的β-CD、ACD和EDCD后,萘和蒽的光解率分别提高了40.0%~50.9%和44.3%~104%.研究显示:由于光解过程中含氨基β-CD疏水空腔对三重态PAHs起到了包合保护作用,导致三重态PAHs与三重态氧分子碰撞及产生高活性单重态氧的几率增加,包合作用越大光催化降解能力越强;但是ACD和EDCD的氨基会对三重态氧分子进攻三重态PAHs产生阻碍作用,导致光催化降解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2.
菌株N-1对萘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够较好降解萘的菌株N1,它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sp.),其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8.0.采用HPLC研究了不同转速、氮源和微量元素浓度对N1降解萘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180rmin-1,氮源NH4NO3(1000mgL-1),微量元素0.1%时为最佳降解条件.最后对不同浓度萘的降解效率进行了比较.图2参8  相似文献   
183.
用新制蒸馏水代替重蒸馏水──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试剂的配制陈黎军,范剑(青海省环境监测站810007)《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空气中的NOx,所有试剂均用不含亚硝酸盐的重蒸馏水配制,即在一次蒸馏水...  相似文献   
184.
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苯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苯胺的反应。结果表明 ,显色温度在 2 5℃ ,显色时间为 40min ,通过标样分析 ,相对误差为 - 0 2 %。对 4个废水水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回收率在 97%~ 10 2 %之间。  相似文献   
185.
当含萘卫生球被鉴定为有毒商品,国内外传媒界便把目光一齐投向卫生球主要消费地-家庭,大家都围绕"卫生球危害家庭"这一主题作文章.其实,档案馆是萘卫生球危害的重灾区,萘带给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健康损害同样严重;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之家庭更难清除,因此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援引国内外最新情报,以"家庭萘污染案"为参照模型,阐述了萘污染在档案馆的存在、危害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6.
工业废水中多氯酚、硝基酚类化合物是危害环境的有机污染物,可在水生物和人体中残留和浓缩,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把他们列入重点监测物。我国环境优先监测物名单中,有6种酚类化合物[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微量、快速的酚类分析方法。 本实验采用长15m,内径0.53mm的PEG—20M的大口径弹性石英毛细色谱柱,利用程序升温和单柱  相似文献   
187.
芳香族化合物是用途广泛的化学制品,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其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具有很大的毒性,因此研究它们的微生物降解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具有氧化吲哚形成靛蓝的能力.靛蓝是一种染料,主要是化学合成.  相似文献   
188.
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反相流动注射-光度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N-(1-萘基)乙二胺-反相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特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液注入到水样和对氨基苯磷酰胺溶液的混合流,在λmax540nm处对反应形成的红色染料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04~0.18mg/L亚硝酸盐氮,检测限为0.0012mg/L,测定频率为50次/h.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本法测定南京玄武湖湖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与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国标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表明本法测定结果具有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9.
孙可华 《化工环保》2004,24(1):73-74
采用水生植物净化塘净化工业废水,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选择水葫芦和萘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生植物净化塘处理含萘废水,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达到以植物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0.
有机改性蒙脱土对萘的吸附机制和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静雯  施维林  高娟 《环境科学》2020,41(11):5133-5142
我国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或PAHs-重金属复合污染是常见的污染类型,对公众健康与环境构成巨大威胁.本研究利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技术和批量吸附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备的2种有机改性黏土对萘的吸附机制,以及萘与Cu2+共存时黏土颗粒吸附情况.结果表明,25℃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土(CTAB-SMF)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2,n>1),说明其对萘的吸附位点具有多样性,在较高萘平衡浓度(ce=1 mmol ·L-1)下吸附分配系数Kd为SMF的13.4倍;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蒙脱土(TMSP-SMF)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R2>0.96),在较高萘平衡浓度(ce=1 mmol ·L-1)下吸附分配系数Kd为SMF的1.14倍.说明2种有机改性黏土对萘的吸附效果优于SMF颗粒.3种黏土颗粒对萘的吸附焓在-30~-10 kJ ·mol-1之间,均为自发物理吸附.溶液离子强度升高抑制了SMF吸附萘,但对改性黏土吸附萘无显著影响.萘平衡浓度较低(ce=0.1 mmol ·L-1)时,Cu2+的存在使TMSP-SMF对萘的吸附效果增加了3倍;同时萘能促进2种改性黏土对Cu2+的吸附.本研究通过原位在线QCM-D检测了黏土对萘的吸附机制,结果与批量吸附实验结果一致:CTAB-SMF对萘的吸附位点主要为黏土层间的改性剂基团,TMSP-SMF则位于黏土颗粒表面的改性剂基团.本项研究结果显示,QCM-D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原位在线表征黏土膜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2种有机改性的黏土颗粒可作为应用于PAHs或PAHs-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