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699篇
基础理论   438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61.
最优抗衰运动:抗衰老的健身方法首推跑步,实验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健身跑,就可以调动体内抗氧化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2.
云兆菁  刘忠洲 《环境化学》1993,12(6):478-483
本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对青霉素酰化酶进行了分离,浓缩的研究,实验了不同种类的膜,不同的酶活浓度,不同运行时间和不同压力等因素对膜透水量,截留率和酶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滤技术分离,浓缩,脱盐青霉素酰化酶工艺,具有操作简单,酶的比活高。回收经高和省能等特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63.
红酵母菌株(Rhodotorula sp.)CIBAS A 1401是一株分离自我国西南天然源的具有生物技术用途的高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菌种.它已经在我国作为工业生物催化酶源菌种,用于PAL/反式-肉桂酸生物转化途径生产L-苯丙氨酸(L—Phe).该菌株细胞多为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几个细胞连结成串珠,多端出芽;在麦芽汁琼脂上产生橙红色菌落,有光泽,表面粘稠,边缘整齐平滑;在马铃薯琼脂上生长不形成菌丝或无假菌丝;不形成掷孢子,不发酵任何糖,能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可同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松三糖、D-甘露糖、甘露醇、D-木糖、D-山梨醇、D-果糖、乙醇和甘油;不能同化肌醇、赤藓醇、蜜二糖等;无有性生殖现象.按照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A1401菌株鉴定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Harrison),并命名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CIBAS A 1401.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664.
为了研究未来盐水入侵对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本研究将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移置到半咸水潮汐湿地,研究土壤移置30、180和510 d后,河口淡水潮汐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组分和碳获取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水解酶、过氧化氢酶与酚氧化酶)对盐分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增强对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显著,盐分增强促进土壤MBC和DOC的含量增加,土壤EOC的含量减少.植物地上生物量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强而降低,而地下生物量随着盐分的增强而增加.细菌丰度随着土壤盐分增强而减少,真菌丰度随着土壤盐分增强而增加.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强,4种碳获取酶的活性增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碳获取酶的活性受土壤Fe(III)/Fe(II)比值、土壤C/N比值及土壤真菌/细菌(F/B)比值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由淡水潮汐湿地转变为半咸水潮汐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和有机物分泌都会相应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变差,故而土壤碳获取酶的活性会相应增加,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大量减少.因此,未来海平面上升后,河口淡水潮汐沼泽湿地土壤碳储量减少,并进一步加剧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淡水潮汐湿地生态...  相似文献   
665.
浒苔生物炭对滨海盐碱土壤改良的效果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炭改善逆境土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浒苔生物炭用于滨海盐碱土修复,不但可资源化利用浒苔,还可提高滨海土地储备规模.本文采用批量土壤培养的方法,探索0%~3%添加量的浒苔生物炭对盐碱土壤改良的效果和途径.结果表明,适用于盐碱土壤改良的浒苔生物炭最佳制备温度为400℃,最适添加量为1.5%;最适添加量下,浒苔生物炭虽提高土壤盐度(0.12%)和pH值(1.49%),产生负效应,但同时降低土壤Na+/K+ 55.73%,增加矿物质元素1倍以上,提高水分传导性能等正效应;浒苔生物炭改善土壤理化及生物性质,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增强微生物活性和改善土壤营养可利用性,产生正效应,表现为降低土壤容重11.35%,提高有机质42.64%,提高总碳与总磷中有机碳与有效磷占比3.84倍和4.15倍,分别提升土壤蔗糖酶、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2.39、1.18和1.50倍.因此,浒苔生物炭对盐碱土的正效应多于负效应,可用于滨海盐碱土改良.本研究为浒苔的资源化利用及滨海盐碱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66.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常见的白腐真菌,具有产漆酶的能力。本研究采用液态方式培养杏鲍菇,考察了杏鲍菇的产漆酶性能和杏鲍菇培养液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研究结果发现铜离子对杏鲍菇产漆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0mmol/L铜离子,培养8天后漆酶活性提高8.3倍。杏鲍菇培养液对苯并[a]芘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培养7天后液体培养基中苯并[a]芘降解率达到89%。表明杏鲍菇在产漆酶和污染物降解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7.
黄娟  马华  刘艳  潘雨  黄丽萍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5):1489-1496
碳质纳米材料(Carbon Nanomaterials, CNMs)因具有独特的电学及光学等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被大量使用并释放到环境中,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环境及生物化学过程,但目前有关CNMs与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枝孢菌KR14(Cladosporium sp.)与3种CNMs(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石墨烯(Graphene)和氧化石墨烯(GO))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NMs的加入促进了3种非特异性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其中,对锰过氧化物酶(MnP)活性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18 d最高增加26.1%.在3种类型的CNMs中,SWCNTs对MnP活性刺激最佳,GO最弱.木质素降解实验和电化学分析表明,CNMs可作为电子导体提高真菌胞外电子传递效率,进而提高KR14对木质素的降解.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除GO外,SWCNTs和石墨烯的氧碳比(O/C)均上升,二者表面发生变化.拉曼光谱(Raman)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SWCNTs的I_D/I_G显著提高,无序性增加;石墨烯出现2D峰,即与KR14相互作用后有一定程度堆叠;KR14可引起CNMs结构转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评价环境中CNMs与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CNMs对真菌降解木质素和环境碳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8.
不同来源胡敏酸化学组成及其结合态磷素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P)是存在于腐殖物质中的主要元素之一,然而不同来源腐殖物质中P素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土壤、泥炭、玉米秸秆、牛粪、猪粪和鸡粪为供试材料,利用酶水解方法比较了不同来源胡敏酸(HA)中P素生物有效性的差异,分析了P素生物有效性与HA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HA中活性无机P占HA全P的19.9%~46.4%,活性有机P占HA全P的23.3%~53.8%,活性P总量占HA全P的43.3%~84.7%;活性有机P中,类植酸态P的比例(9.13%~25.1%)最高,其次为简单单酯P(7.06%~22.3%)和多核苷酸P(4.12%~7.46%);不同来源HA相比,活性无机P的含量以土壤HA最高而鸡粪HA最低,活性有机P的含量以秸秆HA最高而牛粪HA最低,活性P总量的顺序为秸秆HA土壤HA≈猪粪HA泥炭HA牛粪HA鸡粪HA;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指出,活性无机P与Al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活性有机P与Ca、Mg、Zn、碳水化合物和双烷氧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活性P总量与Fe含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不同来源HA结合态P素的生物有效性不同,其中秸秆HA结合态P素的生物有效性最高,其次为土壤HA、猪粪HA、泥炭HA和牛粪HA,而鸡粪HA结合态P素的生物有效性最低;HA中酶可水解的活性有机P含量与其中金属元素和有机碳官能团的组成有关,HA中与Ca、Mg和Zn结合的P是酶可水解的有机P形态,同时HA中活性有机碳官能团含量较高则活性有机P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669.
海洋中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一类富含碳的黏性物质,由酸性多糖组成,主要由浮游植物产生。EPS主要分为三类:细胞涂层EPS、溶解性EPS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EPS本身呈溶解态,属于溶解有机碳库;但EPS可通过凝结或起泡方式转换形成颗粒态的TEP,属于颗粒有机碳库。EPS能被微生物降解或吸收,直接参与微食物环的碳循环。颗粒态的TEP可聚集生物有机颗粒形成"海洋雪",加快有机碳的沉降。因此EPS成为连接溶解态和颗粒态有机碳的桥梁,有效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中有机碳库的分配,在塑造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EPS的特点、形成机制、对细胞积聚和海洋碳循环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目前EP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0.
利用盐析、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处理囊状青霉发酵液,得到菊粉酶Ⅰ、菊粉酶Ⅱ和菊粉酶Ⅲ。经纯化,菊粉酶Ⅰ纯化倍数达4.47倍,酶比活力179.15U/mg;菊粉酶Ⅱ纯化倍数达9.63倍,酶比活力385.45U/mg;菊粉酶Ⅲ纯化倍数达3.72倍,酶比活力149.10U/mg。纯化后的菊粉酶经SDS-PAGE检测,显示均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确定为菊粉酶Ⅰ4.08×104、菊粉酶Ⅱ6.08×104、菊粉酶Ⅲ4.13×104,表明囊状青霉产胞外菊粉酶具有三种同工酶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