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621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511.
512.
为揭示鄂西北山区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十堰市为研究区,基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规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影响因子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48 g/kg,总体上处于缺乏状态;变异系数为45.59%,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块金系数为0.496,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异各向异性显著,在45°方向上变异程度最剧烈.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随高程降低而不断减小的趋势.年降水量、种植制度和高程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强,是决定十堰市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解释力相对较弱,各环境因子两两之间为非线性增强或者双因子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性是各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异质性影响因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精准管理、耕地土壤改良、耕地质量的提升及促进农业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13.
天然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的重要赋存相,显著影响有机污染物的传输、归趋和生物有效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机碳-水分配系数是污染物迁移积累模型的核心参数.如何准确、快速地评估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有机质上的吸附行为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天然有机质性质定量描述、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质作用机制解析和吸附预测模型构建三个环节.学界在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质作用机制解析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天然有机质性质定量描述和吸附预测模型构建方向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系统评估了现有的天然有机质疏水性定量方法和天然有机质吸附预测模型.通过对方法和模型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系统分析,揭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14.
溶解性有机质强化棉花修复镉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闵涛  罗彤  陈丽丽  茹思博  李俊华 《环境科学》2022,43(3):1577-1583
为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OM)对棉花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棉花秸秆溶解性有机质(CM)和农家肥溶解性有机质(FM)在3种外源Cd(mg·kg-1)添加含量为0(C0)、5(C5)和10(C10)下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棉花生物量、光合作用参数和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CM和FM施入能提高土壤有效...  相似文献   
515.
以印染污泥为原料,在650℃无氧条件下热解制备了印染污泥基炭材料(DSC),并采用SEM、XPS、FT-IR和BET等手段表征了DSC的理化性质;将DSC应用于疏浚余水的深度处理,研究了DSC对疏浚余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质(DOM)的吸附特性,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解析其吸附过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516.
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芘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表面活性.水稻根的芘毒害敏感区间为0~200 mg/kg,100 mg/kg是土壤中芘对水稻根伸长最大抑制率质量比.DOM的存在会降低芘的生态毒性,且芘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试验条件下,DOM和表面活性剂单一作用对芘生态毒性均有减轻的趋势;当DOM和表面活性剂共存时,芘的生态毒性则比DOM单独作用时的结果弱,而强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17.
518.
青岛城市污水厂污泥有机质、养分及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岛市4个典型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中有机质、养分及重金属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青岛市4个典型城市污水厂污泥中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8.58%,总氮、总磷、总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6 437.76 mg/kg、12 590.13 mg/kg2、791.55 mg/kg;青岛市4个典型城市污水厂脱水污泥中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519.
土壤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利用14C示踪技术,以14C-葡萄糖制备微生物源的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以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为代表,研究了14C-SOM在含有蚯蚓的两种土壤、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和不含蚯蚓的蚓粪中的矿化、残留物在土壤和蚓粪中分布以及蚯蚓对14C-SOM的吸收。结果显示,15 d的培育期内蚯蚓显著加快了14C-SOM的矿化,在土壤中的矿化量是不含蚯蚓的对照土壤中矿化量的1.5~1.7倍,然而当移出蚯蚓后,残留14C-SOM在两种土壤中40 d内的矿化都比对照土壤中低。大约有4.2%~4.8%的14C-SOM被蚯蚓吸收利用。在有蚯蚓存在的土壤中,14C-SOM残留物在胡敏素中的含量有所增高,而在溶解有机物(DOM)中的含量显著降低。14C-SOM在不含蚯蚓的蚓粪中55 d内的矿化量和矿化动力学以及残留分布与在对照土壤中均没有显著区别。这些结果表明,蚯蚓对微生物源14C-SOM转化的影响主要是蚯蚓的肠道作用,这种作用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初期对14C-SOM矿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后期对14C-SOM残留物的稳定化作用。后续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蚯蚓对其它来源SOM降解和转化的作用,阐明蚯蚓对SOM稳定性的控制机理,对揭示全球碳循环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0.
湿地土壤及芦苇对造纸废水灌溉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利用造纸废水促进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在沈阳农业大学综合试验场内构建小试装置模拟盘锦双台河口天然湿地,研究造纸废水灌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芦苇生长作用影响效果,为辽河三角洲湿地提供可参考的废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废水灌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能促进湿地芦苇生长;不同灌溉方式对芦苇作用效果不同。废水灌溉组有机质含量显著好于清水灌溉组,全生长期灌溉组有机质含量最高。废水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垂直分布规律为:0~10 cm>10~30 cm>30~50 cm。废水不同灌溉方式对芦苇各生长指标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不同灌溉浓度下,生长指标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显著。废水经过湿地系统后,湿地出水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