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5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1096篇
安全科学   1696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988篇
综合类   6007篇
基础理论   743篇
污染及防治   495篇
评价与监测   456篇
社会与环境   541篇
灾害及防治   621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721篇
  2013年   500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661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基于LMDI模型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开展农业碳排放研究意义重大。基于1999-2014年湖南省农业总产值、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药化肥施用量等统计数据测算了15年来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运用LMDI模型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9-2014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5%和0.52%;(2)湖南省农业碳排放各构成要素中,占比由高至低依次是化肥(50.28%)、灌溉(19.10%)、农药(13.83%)和农膜(8.48%),四者累计占比91.70%,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导因素,应成为未来农业碳减排工作的主要突破口。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农业碳减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72.
《世界环境》2009,(5):5-5
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2009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主题为“气候预测和信息为决策服务”,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约2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约80位部长参加了9月3日至4日的高级别会议。  相似文献   
273.
采用自制固载型催化剂,在自制光催化反应装置内,对影响H2S降解的运行条件进行了研究,包括不同相对湿度、含氧量以及H2S浓度。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为60%~80%时,其降解效率较大;O2含量的变化影响了催化剂对H2S的降解作用,当含氧量增加至正常大气水平时,可以得到较高的降解效率,若进一步增加含氧量,则将使得降解效率下降;当H2S初始浓度为300 mg/m3左右时,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74.
尾矿坝的稳定性是评价一座尾矿库安全的重要指标,然而尾矿坝的坝高、坡比以及尾矿渣的不同状态是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尾矿坝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FLAC3D软件内嵌的强度折减法计算分析了同种条件下某尾矿坝的坝高、坡比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并对比了尾矿渣在自然和饱水状态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相同坝高下,坡比对稳定性影响较大,而在相同坡比下,坝高对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饱水状态下的尾矿渣更容易使尾矿坝体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275.
为了研究森林衰退的原因,于2000,2001和2002年的8月,分别选择出现森林衰退的日本奥日光白根山落叶树森林和未出现森林衰退的长野县大芝高原红松森林设立监测点,对光化学氧化剂臭氧(O3)和过氧化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利用人工气候室对森林植物山毛榉和白桦进行了50′10-9O3、100′10-9O3和50′10-9O3+2′10-9~3′10-9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及甲基过氧化氢(MHP))的暴露实验.野外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奥日光和长野的O3平均浓度相同,奥日光的H2O2及MHP平均浓度均高于长野;大气中的H2O2和MHP总是与O3共存,并且其浓度随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暴露实验结果表明,暴露于50′10-9O3+2′10-9~3′10-9过氧化物的山毛榉和白桦出现了不同于O3暴露的叶片伤害症状;与100′10-9O3相比,50′10-9O3+2′10-9~3′10-9过氧化物导致植物出现了严重的叶片伤害和显著的光合速率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除O3外,大气中的过氧化物也是导致森林衰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6.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颗粒物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南京市城近郊内冬夏两季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般在半夜和清晨会出现较高浓度,午后至傍晚浓度较低.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冬夏两季算例的浓度日均值之比为1.51.空间分布受到排放源位置、地面流场等因素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占相当的份额,冬夏两季算例中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夏季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贡献较冬季大.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经过发展的该模式系统对于城市PM2.5等颗粒物的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77.
小流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焕晓  庞树江  王晓燕  樊彦波 《环境科学》2018,39(12):5365-5374
大气氮沉降是陆源污染物和营养物质向水生生态系统传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流域,大量氮素通过大气沉降的形式输入到水体中,能够对地表水体的营养结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等造成严重的负面生态效应.本文以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为例,采集并分析了研究区大气氮沉降(颗粒态干沉降与湿沉降)样品,探讨了该流域大气氮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而明确了大气氮沉降对流域氮输入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石匣流域大气氮总沉降(颗粒态干沉降与湿沉降之和)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对湿沉降而言,总氮、氨氮在夏季沉降通量最大,溶解性有机氮沉降通量在春季最大,而硝态氮季节变化并不明显;对颗粒态干沉降而言,总氮和氨氮的沉降通量在冬季最高;硝态氮在不同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其沉降趋势与总氮基本一致;溶解性有机氮在秋季出现最高值.(2)该流域氮沉降通量为43. 14 kg·hm-2,其中湿沉降通量占39. 85%,颗粒态干沉降通量占60. 15%.(3)降雨和风速条件是影响大气氮沉降的重要影响因子,其中雨量和雨强与氮湿沉降浓度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对颗粒态干沉降而言,监测期内平均风速是影响颗粒态氨氮干沉降通量的重要因子.(4)大气氮沉降占该流域总的氮素输入量的15. 09%,是仅次于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的重要污染源.本研究结果可为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氮素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78.
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分省灾害评估调查活动,分析了2008年南方低温冰雪灾害的成因,指出是一系列天文、地球物理和大气环流异常因素构成的复杂灾害链所诱发。论述了低温冰雪灾害对南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了抗灾和补救的对策与措施。反思灾害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应健全预警机制和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加强减灾和应急救援的技术储备,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农业灾害保险制度,通过提高公众素质和健全法制实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减灾。  相似文献   
279.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是城区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可达30%-50%。城市路面积尘是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的主要尘源。路面尘受机动车车轮积压作用、机车行驶过程诱导气流、热射流等综合尘化作用的影响,再次扬向空中并扩散,造成空气中颗粒污染物TSP、PM10浓度增高。实验模拟单车行驶,研究道路粉尘负荷、车速、排放源距离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SP、PM10浓度与机动车行驶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车速下与路面粉尘负荷呈对数变化规律;与排放源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0.
人类生产系统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多重反馈作用机制,现代荒漠化过程是人类活动不当造成的。本文对现代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影响的系统分析表明:现代荒漠化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速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将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与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结合在一起,实行综合治理,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