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6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734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433篇
综合类   3499篇
基础理论   434篇
污染及防治   197篇
评价与监测   633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1.
冯旭  杨桂香  宋晓红 《环境化学》2013,(7):1424-1425
大气颗粒物中,粒径小于2.5μm的细粒子,被称为细颗粒物(俗称为PM2.5).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深入到肺部的气体交换器官,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细颗粒物中铅、锰、镉、锑、锶、砷、镍、硫酸盐、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健康危害极大.2011年11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PM2.5年平均浓度和24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 mg.m-3和0.075 mg.m-3.对大气PM2.5中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进行防治,同时各元素含量的变化对于PM2.5的来源分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提示.本文参考GB/T 11739,使用ICP-AES法测定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912.
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陇山林区位于秦岭西端,甘肃省东南部,是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维护黄河、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费用法等对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为40.23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2.204亿元,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大气组分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病虫害防治、休闲娱乐等生态功能价值为38.032亿元,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功能价值的比值为1∶ 17.26.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先认识到该地区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从而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913.
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了森林植被各个层次对降水水化学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大量集中在乔木层的研究表明,与林外雨比较,穿透雨、树干茎流中多数元素的浓度均呈增加的趋势,浓度大小的总趋势为树干茎流>穿透雨>林外降雨,K、Mg、Mn等表现突出,浓度可增加10倍以上;影响元素浓度变化因素包括降水特征、林分类型、大气状况等;具体到某一种元素,不同区域、不同林型间研究结果差异很大,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对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吸附淋溶作用研究较少,也就不能正确评价森林植被对降水水化学的综合效应。因此,在空间尺度上,要加强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各个层次的研究;在时间尺度上,短时间的观测缺乏代表性,长期定位观测更具科学性。此外,目前的研究,尤其是国内的研究,只是对现象的揭示,缺乏过程及机理的深入研究,限制了我们对森林植被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14.
红壤丘陵区晚稻生长期间CO2的排放与固定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箱法对红壤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与固定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天气条件(晴天、雨天、阴天)的变化而变化,CO2日净固定量在晚稻生长期间波动性很大,最高达10.35 g·m-2·d-1,在晚稻成熟期表现为CO2负固定,为-0.92 g·m-2·d-1;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和土壤呼吸CO2排放量分别为20.4和6.3 t·hm-2,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在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碳量为3.85 ~4.00 t·hm-2.  相似文献   
915.
大气中甲烷的光化学反应及其环境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16.
大气气溶胶含碳物质基本特征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界定了气溶胶含碳物质,特别是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元素碳与黑碳的异同,总结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源,以及二次有机碳的经验公式.阐述了有机碳、元素碳对全球气候、大气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及机理.归纳了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概述了国内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的研究状况,指出国内相关研究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917.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建立方法,即从机动车车况调查着手,掌握研究区域机动车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实洲或排放模型方法确定机动车排放因子,配合道路状况的调查,建立宏观、中观或微观等不同尺度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另外,在整个排放清单建立过程中设置数据来源质量保证,选择合适的不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探讨每个步骤中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拓宽刚涉足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方面研究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18.
正为保护臭氧层,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际社会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而我国是国际《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相关修正案的缔约国,一直积极行动,维护国际公约权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自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完善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淘汰活动,鼓励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淘汰了10万多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1/2,圆满完成了4种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任务,为全球保护臭氧层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今后的主要工作任务,重点要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尽快建立完善含氢氯氟烃管理制度体系。环境保护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委,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尽快出台针对含氢氯氟烃淘汰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含氢氯氟烃新、改、扩建项目,建立含氢氯氟烃生产、使用、进出口配额许可、数据报告、销售备案、维修回收等各项管理政策和制度,为含氢氯氟烃淘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地方环保部门要加强履约能力建设,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919.
本文利用3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冬季光气候与大气混浊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大气混浊度的增加是造成辐射总照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0.
空气质量数值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研究。指出了目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及应用主要面临气象条件,尤其是大气边界层模拟、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和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等问题。提出,应当通过规范化制作和完善排放源清单数据,建立统一的排放源分析标准,提高排放源数据的准确性;多向发展观测手段,加大监测密度和频率,并进行实验室化学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的大气物理化学机制。就空气质量模式而言,对模式方案进行优化,以及使用气象、卫星资料同化等技术手段,将其与观测相结合,构建监测与预报系统相结合的统一体系,应用于多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