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1065篇
基础理论   21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99篇
灾害及防治   21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工作为基础,利用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数据、卫星数据、POI数据、检查反馈数据训练随机森林模型,建立PM_(2.5)网格浓度与反馈问题类型之间的关联性,识别污染源类型,并应用于沧州市热点网格检查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扬尘及交通污染问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建议热点网格工作增加这两类污染问题类型及推荐检查时间等信息,进一步提高执法精准性和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152.
金属矿山废弃地类型划分与生态退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超  毕君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41-44,49
由于矿山开采中地表结构扰动、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矿山废弃地生态系统极度退化。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和占地现状、特征的分析,将金属矿山废弃地划分为5大类15个类型,对其生态退化特征进行了评价;其中地表结构的不稳定性、土壤和植被的缺失及重金属离子污染是生态退化的主要限制性特征,也是生态恢复的难点和重点,并对不同类型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3.
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类型结构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截止2010年底,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3个,面积99.9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4%。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49.3%和55.0%。71.2%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在10 000 hm2以下,30.1%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的面积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在27%~42%之间变化。自然保护区类型比较齐全,森林生态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56.2%和31.1%。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不均,68.5%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相似文献   
154.
把系统聚类分析(简称HCA-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简称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有机结合,从给定的"样品-指标"数据矩阵出发,利用HCA科学判定区域环境污染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利用PCA方法确定首要污染因子,针对首要污染因子,对各个污染途径进行评估,计算出各途径的污染分担率,从而确定区域污染成因.并对其原理、计算方法、特点作出分析和讨论,同时以某城镇水环境为例进行了计算示范.经证实该方法在确定区域环境污染成因,制定区域污染防治措施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类型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6.
为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作用,提出应在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版的基础上编制一个面向领导决策者和公众的参考版。并就参考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7.
王伟  陈登齐  张琳 《地球与环境》2015,43(5):558-564
针对含水相对均匀的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为判断岩溶含水层厚度,通过对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施工钻孔井口涌水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利用该工艺施工的钻孔井口涌水量一般会出现稳定型、降低型和增长型三种变化类型;井口涌水量变化类型反映了岩溶含水层是空间尺度上发育的垂向地下水系统,具有分层特征,其厚度与碳酸盐岩岩溶化程度的不均一性耦合,体现了碳酸盐岩岩体内不同空隙的发育规模、密度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程度;明确了地下水埋深状况以及含水层的构成条件。故采用空气潜孔锤钻进工艺施工的钻孔,在非干孔情形下,可以利用井口涌水量的变化类型判断岩溶含水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8.
该研究选取于田绿洲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技术,采用能表示地表能量的指标——地表温度来研究绿洲能量,分析和探讨新疆于田绿洲热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具体研究内容:(1)将Landsat 8数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源,运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收集并结合研究区气象数据计算关键参数:亮度温度、大气透过率、地表比辐射率,最后采用劈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2)计算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并分析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被覆盖与地表温度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R~2=0.979 2;(3)通过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区的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得出研究区地表温度呈现出沿绿洲中心逐渐向四周增高的环状分布,地表温度均值从低到高依次为水体(18.02℃)、耕地(24.23℃)、林草地(26.3℃)、盐渍地(35.34℃)、其他(37.87℃)、沙漠(39.64℃)。  相似文献   
159.
该文利用土壤酶学法和土壤呼吸监测方法,分析了上海市郊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并对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除水稻田外,其他3种旱地作物的土壤FDA(荧光素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由高到低的趋势,即西瓜地设施菜地花菜地;土壤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盐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3种旱地作物土壤FDA水解酶活性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两者均可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但土壤呼吸速率不适合用于监测水稻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变化,表明FDA水解酶活性在土壤微生物活性监测方面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0.
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与硅藻群落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河岸带土地利用对河流硅藻群落的影响,于2012年5月对太子河河岸带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城镇建设用地)下38个采样点的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进行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森林用地的指示种为膨大桥弯藻(Cymbella turgida)、优美桥弯藻(C. delicatula)、弧形峨眉藻(Ceratoneis arcus)、Gomphonema trancatum等寡污指示种;耕地的指示种为颗粒直链藻(M. granulate)、库津小环藻(Cyclotella kuetzingiana)、线形菱形藻(N. linearis)、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等污染指示种.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 典范对应分析显示,ρ(CODMn)、ρ(SS)(SS为悬浮物)和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是影响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内硅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其中,森林用地内硅藻生物指数(17.98)和硅藻属数量(17.33个)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2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4)最低;耕地内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37和0.82;城镇建设用地内物种丰富度(11.00)、硅藻生物指数(9.20)和硅藻平均密度(0.71×104 L-1)最低. 研究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而影响硅藻群落的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例较高的河流水环境质量和硅藻群落状况最差;太子河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硅藻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