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9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0篇 |
废物处理 | 33篇 |
环保管理 | 59篇 |
综合类 | 1068篇 |
基础理论 | 152篇 |
污染及防治 | 26篇 |
评价与监测 | 58篇 |
社会与环境 | 21篇 |
灾害及防治 | 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84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天津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净化和测定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研究了天津污灌区严重污染土壤中 1 6种多环芳烃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考察了加速溶剂提取的提取条件、样品净化方法和GC MS测定条件 .结果表明 ,在 1 4 0℃用1∶1二氯甲烷和丙酮提取 5min ,硅胶柱净化后用GC MS测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方法回收率在 5 7%— 1 4 0 %之间 ,检测限为 3 5× 1 0 - 4— 1 1× 1 0 - 3 mg·l- 1,且重现性较好 .天津代表性污灌水稻土中 1 6种PAHs的实测浓度为 0 0 7— 1 2 7mg·kg- 1. 相似文献
42.
天津污灌区苯并(a)芘、荧蒽和菲生态毒性的风险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表征和比较了天津污灌区3种多环芳烃对生物影响的风险性。根据各物质的环境暴露浓度和相应急性毒性值的累计概率分布曲线估计了各物质相对风险性的大小。采用联合概率曲线方式比较了不同暴露概率水平条件下3种多环芳烃的相对风险。结果表明,该地区目前菲的总体风险性高于另两种化合物,苯并(a)芘的总体风险性最低。而低暴露风险条件下(受威胁生物不超过20%),苯并(a)芘的风险较大,菲次之,荧蒽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3.
44.
45.
通过对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相隔近7 a 的工程区邻近海域四季度月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态各要素的两次调查分析,进行了Ⅰ期工程运行以来海域生态环境及水质状况的影响评价。结果认为,秦山海域具典型强潮河口湾生态特征,营养盐丰富,而生产力低下。潮汐、径流和湾外海水入侵是导致海洋环境要素季节和年际变化并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结构的主要因子。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上升是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的结果。核电站运行中冷却水的热排放由于杭州湾特殊的海底地形和强潮混合的水体环境对附近水域的热升温效应不明显。秦山Ⅰ期工程运行以来对海域生态环境和水质变化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6.
47.
湛江海域浮游藻类生态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海域生态系统平衡。对湛江海域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进行冬、夏二季调查,得出湛江海域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主要优势类群。夏季种类多样性高于冬季;赤潮生物种类、数量均夏季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48.
我国近海是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区域。然而,随着沿海工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陆源污染物随间排海,沿岸水域形成“黑潮”、“赤潮”致使我国近海海域污染加剧,生态平衡失调,严重影响了海域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牡蛎做监测生物,研究了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Cd,Cu和Zn的地理分布。牡蛎体的Cd,Cu和Zn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的Cd,Cu和Zn在地域上存在很大的梯度。由牡蛎显示出的广东沿岸海域生物可利用性重金属的地理分布与广东沿岸海域受人为来源的重金属输入状况相一致,如实地反映了广东沿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0.
东海西北部海域表层海水表现铜络合容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东海西北部海域布设了八个站位进行了表观铜络合容量的测定,得到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51.4~363.0nmolCu/dm^3之间,平均值为132.6nmolCu/dm^3。得出了各站位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黄海沿岸水的方向上依次减小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水文、生物,化学方面的有关调查结果对这一分布规律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受长江径流影响及上升流的存在使R1-1站营养盐含量高,生物量丰富,表观铜络合容量也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