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1549篇
基础理论   289篇
污染及防治   251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Numerous studies on eutrophication remediation have mainly focused on purifying water first, then restoring submerged macrophytes. A restoration-promoting integrated floating bed (RPIFB) was designed to combine the processes of water purification and macrophyte restoration simultaneously. Two outdoo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RP1FB. Trial 1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utrophication purification among floating bed, gradual-submerging bed (GSB) and RPIFB technologies.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RPIFB has the best purification capacity.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RPIFB for TN, TP,NH4+-N, NO3-N, CODcr, Chlorophyll-a and turbidity were 74.45%, 98.31%, 74.71%, 88.81%, 71.42%, 90.17% and 85%, respectively. In trial 2, influences of depth of GSB and photic area in RPIFB on biota we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depth of GSB decreased and the photic area of RPIFB grew, the height of Potamogeton crispus Linn. increased, but the biomass of Canna indica Linn. was reduced. The mortalities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and Bellamya aeruginosa in each group were all less than 7%. Al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RPIFB was embedded into the eutrophic water, the regime shift from phytoplankton-dominated to macrophyte-dominated state could be promoted. Thus, the RPIFB is a promising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eutrophication and submerged macrophyte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132.
从2007年至2011年在深圳市进行了天然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天然辐射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化范围为(4.87 ~17.68)×10^ 8Gy/h,平均值为10.00 ×10^ 8Gy/h,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稍高于全国平均值,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围;天然辐射外照射致深圳市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22 ~ 1.08) mSv,低于广东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集体有效剂量当量54.32×10^2man· Sv.  相似文献   
133.
3种氯酚对噬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雅洁  崔益斌  蒋丽娟  窦静  李梅 《环境科学》2014,35(7):2755-2761
以原生动物噬热四膜虫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3种氯酚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探讨了水体硬度对3种氯酚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氯酚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PCP)>2,4,6-三氯酚(2,4,6-TCP)>2,4-二氯酚(2,4-DCP),表明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生物毒性增强.硬度实验结果显示随水体硬度升高,3种氯酚对四膜虫的急性毒性先降低后增加,但不同的水体硬度下2,4-DCP对四膜虫的24、48、72和96 h EC50值分别为3.69、3.54、3.02和2.34 mg·L-1;2,4,6-TCP分别为3.23、2.83、2.56和1.97 mg·L-1;PCP分别为0.63、0.45、0.34和0.28 mg·L-1,3种氯酚的EC50值分别在同一数量级上,表明对四膜虫的毒性影响不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EG)研究了3种氯酚对四膜虫核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氯酚类化合物具有细胞毒性,彗星实验可以较好地指示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4.
郭念  江韬  魏世强  闫金龙  梁俭  卢松  高洁 《环境科学》2014,35(12):4544-4552
为研究淹水条件下光照对土-水界面磷释放的影响,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自然光照试验,讨论了铁还原及有机质降解对磷释放的影响,分析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作用下淹水紫色潮土上覆水体中TP浓度范围为0.018~0.033 mg·L-1,避光处理为0.02~0.057mg·L-1,灰棕紫泥光照下TP浓度范围为0.028~0.045 mg·L-1,避光处理为0.04~0.084 mg·L-1.光照引起淹水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变化可能是光照抑制磷释放的重要原因.光照导致土壤中铁氧化物饱和程度降低,铁还原和无定形铁生成受阻进一步加深了光照对磷释放的抑制影响.CO2和CH4反映淹水土壤有机质分解情况,光照降低有机碳的转化效率,加速土壤中无机电子受体的消耗,解释了光照作用下铁氧化物的变化.由此可见,光照对淹水土壤磷释放的抑制与淹水土壤中铁还原和有机质分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5.
辽河流域与英国中部河湖水体中溶解有机质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辽河流域和英国中部水体中溶解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各研究水体中DOM包含4种荧光组分,即类色氨酸、类酪氨酸、可见光区和紫外光区类腐殖质,通过对荧光特性定量指标的分析可知,辽河流域各研究断面水体中类腐殖质物质内源作用大于陆源,DOM具有较强的新近自生源,各河流水体中DOM腐殖化程度顺序为:浑河中游海城河中游蒲河下游太子河下游.相比之下,英国河湖中,除了River Tame含有以上4种荧光组分外,其它水体中均没有发现类酪氨酸荧光物质,甚至在River Tern中仅含有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河湖中DOM含有较少的新近自生源组分,以陆源影响为主.另外,辽河流域水体中类蛋白与类腐殖质荧光峰强度比值大于英国各河流水体的平均值.由此可以推断,辽河流域各研究断面大量污染物的输入,是造成其严重内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使水体中DOM含量增加,英国各河流断面其DOM主要来自于水体本身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的代谢活动以及土壤有机质经雨水的冲刷流入水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6.
氟磺隆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pH的缓冲溶液和不同自然水体对氟磺隆水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pH缓冲溶液和不同自然水体对氟磺隆水解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碱性条件下氟磺隆的水解速率最快,半衰期为0.2 d,酸性条件下次之,半衰期为6.0 d,在中性条件下水解较慢,半衰期为15.7 d,而在不同自然水体中氟磺隆的降解速率为:伊通河水稻田水青湖水蒸馏水。  相似文献   
137.
白银天然沸石对磷的吸附机理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天然沸石对磷的吸附机理,首先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荧光分析等对甘肃白银产天然沸石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静态实验探讨了吸附时间、磷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对沸石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Pseudo second-order模型;Freudlich和Langmuir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沸石对磷的吸附特征;沸石对磷的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38.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DDE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考察了一款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滴滴涕农药的吸附效应。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滴滴涕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高的特点,在水体有机污染物防治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9.
卤系阻燃剂在东江工业水体中的质量浓度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明靖  李琦  赵佳渊  王登祥 《环境科学》2016,37(7):2539-2546
本研究分析了东江工业水体中卤系阻燃剂的浓度,组成分布以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多溴联苯醚(PBDEs)是水体中的主要的卤系阻燃剂,占总卤系阻燃剂的41.0%,其质量浓度范围为1 102.3~3 666.9 pg·L~(-1),其中BDE209是颗粒相的主要成分.四溴双酚A(TBBPA)占总卤系阻燃剂的32.4%,其质量浓度范围为1 120.9~2 856.5 pg·L~(-1),其他卤系阻燃剂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德克隆(DP)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s)分别占总卤系阻燃剂的16.3%、7.3%和3.0%,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97.7~1 736.8、235.7~778.1和9.5~266.8 pg·L~(-1).在对水体溶解相和颗粒相分配的研究中发现,PBDEs、DBDPE、DP和HBCDs主要存在于水体颗粒相中,而TBBPA由于其较大的水溶性,主要存在于溶解相中;卤系阻燃剂的lgK_(oc)与lgK_(ow)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lgK_(oc)实测值与其理论预测值有一定差异,这可能是受控于悬浮颗粒(SPM)含量和溶解有机碳(DOC)含量这两个因素,此外,颗粒相和溶解相之间分配是否达到平衡也是影响测量lg Koc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0.
丁洋  黄焕芳  李绘  罗杰  郑煌  孙焰  杨丹  张原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17,38(4):1431-1441
红树林湿地对保护海岸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广州南沙红树林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残留水平、来源和生态风险,于2015年3月采集该地区10个表层水体样品和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并采用GC-ECD测定其中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体中OCPs含量为1.89~90.19 ng·L~(-1),平均值为30.16 ng·L~(-1);沉积物中OCPs含量为3.10~16.02 ng·g~(-1),平均值为8.58 ng·g~(-1).与其他河口、海湾地区相比,研究区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中等水平.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间HCHs和DDTs的分配系数平均值分别为857和368;在分配系数较高的区域,沉积物成为水体二次污染源的潜力较大.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中近期仍存在HCHs和DDTs输入,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DDTs来源于三氯杀螨醇与工业DDT的混合输入;与水体相比,沉积物中的OCPs可能包含更多历史残留组分.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水体中OCPs的生态风险较小,但沉积物中OCPs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可能危害红树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