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24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84篇
综合类   1549篇
基础理论   289篇
污染及防治   251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4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973.
天津临港人工湿地是以污水厂尾水为水源的组合人工湿地,为探究其水体形态氮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以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湿地水样,基于GIS克里格插值法,对湿地水体形态氮和典型理化性质的分布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体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湿地水体TN浓度为0.657~5.576 mg·L~(-1),其中NO_3~--N(0.095~3.920 mg·L~(-1))浓度相对较高,占TN的49.2%;沿水流方向,TN、NO_3~--N和NO_2~--N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从入水口至景观湖呈逐渐降低趋势;NH_4~+-N的分布相对复杂,在潜流和表流湿地下游与景观湖交汇处浓度最高,表流湿地浓度最低;pH和EC分别对NH_4~+-N和NO_3~--N的分布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根据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湿地水体TN超标(P_i1),调节塘TN污染最为严重,调节塘可作为TN优控区。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以污水厂尾水为水源的组合人工湿地中氮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74.
竹丝生物膜反应器修复校园景观水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竹丝作为填料而组建的接触氧化生物膜工艺对校园景观水体进行易位修复,通过设置5个不同工况以探明竹丝载体在修复轻度污染水体的特性,研究表明:当进水CODMn、氨氮和浊度分别为7.79~24.32 mg/L、1.36~11 mg/L和0.63~33.11 NTU的情况下,其去除率分别为10.57%~74.34%、-83.33%~57.55%和20.01%~100%,不同的运行工况对修复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系统在启动后的8 d内即可形成丰富成熟的生物相,而且竹丝上的细菌主要以短杆菌为主;竹丝生物膜反应器修复后的景观水体中的活细菌数量可减少1个数量级。竹丝上的亲水性基团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以及从竹丝上脱落下来的零散竹丝纤维是竹丝填料生物膜快速形成的基础,宏观和微观"网捕"结构是该系统能在极短时间实现高效去除浊度、有机物和细菌等高分子物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5.
塔里木河下游工程输水后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地下水埋深、水质、植被生长状况的不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生态输水工程使得原本较低的地下水位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抬升,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在输水中期(2003-2005年),植被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盖度提高,地下水水质有所好转;但2007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随着输水的间断,下游地下水位开始回落,草本植物物种数量又开始减少,因此,生态输水工程必须持续进行才能真正挽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76.
以封闭性水体上海崇明岛赢东村南湖为对象,从2010年8月到2011年9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分析了2种不同形态水体(线型水体和面型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探讨了水体形态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型水体的紊动较弱,在水温适宜时更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面型水体的紊动相对较强,浮游植物生长受到一定限制;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封闭性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消过程可能是引起水体营养盐含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封闭性水体的水体形态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及营养盐浓度存在较大影响。鉴于此,在进行景观水体规划、设计及城市河道改造时,应该在水体形态的选择上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77.
以酸处理脱铝后信阳天然斜发沸石为载体,硫酸钛、钛酸正丁酯和四氯化钛为钛源,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气相法制备出钛掺杂沸石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沸石酸处理及钛取代前后结构。结果表明,80℃下,4 mol/L盐酸处理10 h后沸石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保持Al-O-Si骨架结构。红外光谱结果证明Ti4+与沸石形成稳定的Ti-O-Si键。在以300 W紫外灯为光源进行罗丹明B脱色反应,考察了含钛沸石的光催化活性。初始浓度为80 mg/L,光照1.5 h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98.18%。  相似文献   
978.
天然沸石同步去除水中氨氮和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浙江缙云产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同步去除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过程较好地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溶液中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液pH由7.0增加到9.0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加,而当pH由9.0增加到10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则下降。当溶液pH低于7.5时,天然沸石对溶液中的磷酸盐无去除能力,当溶液pH位于7.5~9.0时,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的增加急剧增加,当溶液pH大于9.0时,天然沸石对磷酸盐的去除能力随pH的增加则呈下降趋势。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同步去除过程是自发进行、吸热及熵增加的过程。天然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机制为离子交换,对磷酸盐的去除机制则为化学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979.
广西龙江镉污染产生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重金属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例如,2011年3月中旬发生的台州路桥血铅事件,致使台州路桥区上陶村村民172人血铅含量严重超标;2011年8月12日发生的云南曲靖市"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造成当地羊死、猪亡、水不能喝的严重情况;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镉含量超标80倍.  相似文献   
980.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2,(9):8
太湖流域省界河流不同程度污染劣于Ⅴ类占50%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2年8月1~14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8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2个监测断面,3.1%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余断面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Ⅳ类占25.0%,Ⅴ类占2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