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604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1247篇
基础理论   306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填埋场中铁的生物化学循环对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模拟填埋体系中,以填埋场稳定的垃圾为接种物,通过控制有机物和硝氮负荷,研究了铁的生物化学循环对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内蕴藏着能实现铁的厌氧氧化还原并同步还原硝氮的复合功能菌群.通过改变有机物和硝氮的负荷,可使得填埋场内持续进行着铁的氧化还原循环和同步氮素转化.从氮素转化产物来看,铁的循环体系中氨氮浓度比传统的反硝化体系低4 mmol·L-1.填埋场内铁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对于原位脱氮具有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62.
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福建省厦门至泉州沿海地区大气中悬浮颗粒物(PM10)和颗粒态汞(TPM)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其大气中PM10和TPM的浓度范围分别为6.4~426.5μg/m3和18.2~3879.4 pg/m3,PM10和TPM平均浓度分别为122.5μg/m3和947.9pg/m3。不同采样点PM10和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稍有不同,但大致都呈冬高夏低的趋势。PM10和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主要与气温、逆温层、降雨量等气象条件有关。同时研究分析了TPM的昼夜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PM浓度在春冬季主要表现为夜间浓度高于日间浓度,夏秋季则为日间浓度高于夜间浓度。  相似文献   
6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青木关地下河中溶解态类脂物的含量.研究了其在地下河中的来源、组成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7~11月,各溶解态类脂物的平均含量随着青木关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以溶解态饱和直链脂肪酸的下降最为显著,即由最初的5 704 ng·L~(-1)下降到1 043 ng·L~(-1),减少了约81.71%.正构烷烃能够较为详尽地指征地下河中溶解性有机质来源,而饱和直链脂肪酸、脂肪醇则对藻类和细菌等微生物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增加,有机质输入类型呈现多样化,可能与岩溶地表不均一性有关.正构烷烃三端元图解中,水生植物的输入为地下河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其次分别为陆地高等植物和藻类、细菌等微生物,但随着地下河运移距离的增加水生植物的相对贡献量逐渐减少.青木关地下河中正构烷烃TAR值对降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饱和直链脂肪酸CPI、L/H值则指示细菌降解活动.  相似文献   
64.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与铜的络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雨  王学东  陈潇霖  华珞 《环境科学》2016,37(6):2338-2344
选取4种不同类型土壤和腐熟鸡粪,透析提取溶解性有机质(DOM),通过凝胶色谱、三维荧光光谱测定并分析了DOM的相对分子质量(M_r)分布、化学结构特征及其与铜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鸡粪DOM相对分子质量积分面积远高于其他样品,表现出其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泥炭土次之.暗棕壤、褐土和黑土较低,仅为鸡粪积分面积的4.5%~5%.鸡粪在中分子量段积分面积约占总物质的34.1%,低分子量段和高分子量段分别约占41.7%和24.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各样品均出现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40~270/300~350 nm),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暗棕壤存在的荧光峰消失.泥炭土出现了较为独特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E_x/E_m=325/420 nm),该荧光峰和黑土的荧光峰在中、高分子量段(M_r500)都产生了红移现象.鸡粪分别出现了和黑土类似的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和泥炭土类似的可见光区类富里酸荧光峰,以及一类独特的类蛋白荧光峰(E_x/E_m=280/350 nm),但这种类蛋白荧光峰在中分子量段(500M_r12 000)消失.分析表明泥炭土与Cu的络合常数(lg K)为4.13,其他3种土壤与Cu的络合常数较小且差别不大,集中在2.10~3.10之间.鸡粪与Cu的结合能力最大,络合常数达到6.66.  相似文献   
65.
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言  赵秀兰 《环境科学》2017,38(5):2146-2153
在重庆合川区和铜梁区随机采集了20个紫色水稻土,将其分成颗粒有机质(0.053~2 mm,POM)、砂粒(0.053~2mm)和细土(0.053 mm)这3个组分,通过比较不同组分的有机碳及重金属(Cu、Zn、Pb、Cd)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了紫色水稻土中POM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如pH、CEC、黏粒和土壤有机碳(SOC)等的关系.结果表明,采样区紫色水稻土的POM含量范围为7.31~44.76 g·kg~(-1),平均值为19.20 g·kg~(-1),有机碳含量为96.61~263.17 g·kg~(-1),平均值为151.34 g·kg~(-1),显著高于原土及其他组分,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为8.63%~48.62%,代表了一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库.POM中的Cu、Zn、Pb和Cd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3.35、1.14、2.88和2.14,显著高于其他组分,表现出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上述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6.02%、2.22%、5.24%和3.21%,POM对Cu、Pb的富集能力和贡献率均显著大于Zn和Cd.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OM含量与SOC、pH、CEC、黏粒(0.002 m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主要因素.POM-C含量与总量分别与黏粒含量、SOC呈显著相关.POM中重金属总量与SOC、pH、POM-C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SOC是最关键因子;与其他重金属相比,Zn在POM中的总量与土壤性质的回归系数最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6.
贵阳市一居民区大气颗粒态汞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4、7、8、11、12月采用微型捕集管-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贵阳市一个居民区大气中的痕量颗粒态总汞(TP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PM日均浓度范围是0.149~4.853 ng.m-3,平均值是1.091 ng.m-3,显著高于背景参考值1~86 pg.m-3;TPM浓度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夜间通常大于白昼;TPM与大气气态总汞(TGM)可能具有同源性;燃煤、垃圾焚烧以及周边工厂排放的含尘烟气可能是居民区大气颗粒态汞的主要人为来源。  相似文献   
67.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荧光区域积分法,分析了某内陆河城市段3家典型制造企业、1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生化处理前后DOM变化、尾水入河后受纳河流DOM光谱特征。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和受纳河流水体DOM均存在类络氨酸荧光T峰、紫外类腐殖荧光A峰、类富里酸荧光C峰,污水T峰峰形较宽、最大荧光强度发射波长明显红移,表明了污水DOM含量更高、结构更复杂。荧光区域积分分析进一步得出,污水出水DOM含量明显低于进水,生化处理技术能较好去除有机污染物,但排污仍会对受纳河流产生消极影响,入河口处影响最大,会显著增加类蛋白含量,提高类腐殖质含量,上游几乎不受影响,下游影响主要集中在前50 m内,之后逐渐削弱,到1 km时河流DOM逐渐呈现原有状态。同时会改变河流DOM来源,产生较多近期自生源DOM。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14个样点TOC、COD同总荧光区域积分标准体积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2=0.765 2,P<0.01;R2=0.936 5,P<0.01);单一型水体污水8个样点TOC、COD与类蛋白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  相似文献   
68.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氨氧化木质素(AOL)的硝化抑制作用进行了探讨。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加AOL和DCD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都要比未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高;相应地,在开始阶段硝态氮质量分数也要比未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的低。研究结果表明,AOL作为硝化抑制剂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69.
土壤矿物固定态铵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土壤中粘土矿物组成、有机物质、土壤水分、Fe的氧化还原、钾素状况及土壤粘粒的不同层面电荷、净表面电荷、表面电荷均匀性等方面就土壤中固定态铵的固定机制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近年来土壤中固定态铵的测定方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0.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