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25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909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长期的监测资料,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Ex)、系统能结构(Exs1)和生态缓冲容量(|β|)指标,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Its)。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差异明显,1998-2001年太湖典型湖区健康状况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为:东太湖、贡湖和湖心区、梅梁湾、五里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阈值和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IEx)及其健康状况分级。经2002、2003年太湖不同湖区实测检验表明,所提出的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及其健康状况分级适用于评价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132.
苏南太湖地区农田水中COD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33.
太湖藻类抗逆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生才  陈伟民  高光 《生态环境》2004,13(4):500-502
分析太湖鲜底泥和干底泥中活体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几种太湖水华优势藻类经过低温、低光处理后的变化,探讨了太湖水华中的优势藻类对湖泊不良环境的适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鲜底泥中检测到11种活体藻类。经低温(5~6℃)处理的底泥中检测到8种活体藻类,总细胞密度为2100个·mL-1,比常温(10~28℃)下保存的底泥中的活体藻类种类(4种)更多,总细胞密度(1090个·mL-1)更高。长期干旱处理也不能使底泥中的藻类完全失去生命力;经过低温、无光处理7个月的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obliquus)依然保持良好的生长能力,只是微囊藻的对数生长期比对照出现的晚一些。它们在湖泊中广泛存在,在水华中的爆发的特性是与它们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抗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4.
顾丹提 《环境科技》1995,8(1):15-16,39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地区国计民生的命脉,近十年来,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太湖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太湖水质恶化,10年内下降了一个等级。目前太湖水质平均已接近三类水,近30%的水面为四类水,其中五类水面占全彻的15%,大部分入湖河道劣于五类水;太湖水体中藻类数量增长了5倍,2/3的湖面呈中富至富营养化过渡状态,1/3的湖面为中富营养化状态。太湖及其流域的主要污染来源是:(l)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增加。每年200至30O万吨化肥、5至8万吨农药中的70%未分解排入水体24000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粪便未经处理流入…  相似文献   
135.
王哥庄湾陆源硝酸盐氮输送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汇水区域相对独立的崂山王哥庄地区为例 ,通过研究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 (NO3 N) ,采用流量法和断面法分别对河流和地下水向王哥庄湾的NO3 N输送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1999年 5月下旬地下水向海洋输送的NO3 N占整个陆源输入量的 30 .0 6 % ,说明地下水向海洋的营养盐输送量是海洋环境评估的重要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36.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7.
江苏省太湖污染防治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近年来太湖水质恶化已影响太湖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分析了太湖污染来源及污染状况探讨了太湖污染的发展原因,指出了太湖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如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治理,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8.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本文介绍了太湖流域面源 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其构成,列举了国内外目前治理面源污染的一些措施,并就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控制 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9.
太湖水质指标相关性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研究太湖第一阶段治理水质富营养化的特征,根据1999年10月采样数据,对总磷、总氮等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透明度与叶绿素a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聚类图中,悬浮物与总磷、总氮显示出密切关系。指出农村面源仍是太湖中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0.
对太湖水中分离的 3株细菌进行降解苯酚的实验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混合菌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 :温度30℃、起始 p H 7.2、DO 12 mg/ L、C/ N(质量比 ) 16∶ 1。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假单胞菌、微球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 97%、6 0 %、98%。实验结果还提示 ,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对苯酚的降解有共同机理 ,而微球菌对苯酚的降解机理可能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