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太湖流域地区是我国农村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显。分析了太湖流域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产生量,比较了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不同分类收集模式,提出了相关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2.
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农业污染物(COD、TN和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河量,对比分析了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现状。结果表明,COD、TN和TP排放量分别在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COD和TN排放量占种植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2%和45%,COD排放量占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达91%,COD排放量占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达80%;而不同产业对COD、TN和TP排放量的贡献率也明显不同,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对农业COD排放量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种植业对农业TN排放量的贡献率接近60%,水产养殖业对农业TP排放量的贡献率接近60%。因此,若要削减有机物,应主要从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着手;若要削减氮类污染物,应主要从种植业着手;若要削减磷类污染物,应主要从水产养殖业着手。通过分析研究区农业污染物排放状况,可为农业污染物的削减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3.
太湖流域上游地区无锡阳山地区果园种植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调查了果园种植面源氮磷输出动态变化过程,计算并分析了氮磷输出强度,构建了果园种植面源氮磷输出强度定量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取样监测期间,果园种植径流及淋溶氮磷指标变化幅度均超过200%;果园种植面源氮磷径流输出强度与其淋溶输出的变化一致,径流总氮的输出强度最高(13.201 kg/hm~2),淋溶硝酸盐输出强度最大(4.077 kg/hm~2);所建立的评估方程能较好地反映降雨量等环境因素对果园种植面源氮磷径流及淋溶输出强度的影响情况,模拟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  相似文献   
114.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运用相对简单可行的方法对太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初步估算.通过实地监测和调查,获得了土地利用、生活污染、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等不同类型污染源的产污系数,并与遥感、GIS技术相结合,分别计算了太湖流域农田、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不同类型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是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畜禽养殖的TN、TP和COD污染负荷分别占流域总污染负荷的34%、58%和61%,农田污染所占比例并不突出.应将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作为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5.
太湖流域坡地茶园径流流失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太湖流域坡地茶园进行小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坡地茶园径流流失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种植条件下,茶园的平均年径流水量为98.29 L·m-2,随径流流失的氮素量为11.685 kg·hm-2,其中硝态氮(N03--N)流失量为8.918 kg·hm-2,占总氮的76.320%;可溶性总磷(TDP)流失量为0.128 kg·hm-2,磷酸根(PO3-4)流失量为0.104 kg·hm-2,占磷总流失量的65.823%;径流携带泥沙量为181.13 kg.hm-2,其中泥沙携带氮为0.272 kg·hm-2,泥沙携带磷为0.030 kg·hm-2;氮、磷流失系数分别为1.008%和-0.087%,氮、磷肥流失率分别为5.686%和0.190%.说明试验区域坡地茶园径流量少,氮、磷流失较少,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6.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相似文献   
117.
“国家水专项(07526-007)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示范课题(以下简称太湖课题)研讨会”于2009年4月2~3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研究员主持,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监科处陈爱民处长、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陈德全副院长、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程炜副院长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共计28人到会。陈德全作为浙江片区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示范子课题负责人向会议作了工作汇报。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环境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和湖州市环境监测站相关人员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8.
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分析了太湖流域主要非点源污染类型与现状,指出在完成对点源污染的控制以后,非点源污染将成为该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认为太源流域主要类型非点源污染来源于:农业、林业、养殖业(畜、禽、水产)的非点源负荷,城镇化建设、现代交通、农村居民用地的地表径流,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定性地论述了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途径。进一步讨论了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动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就目前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研究需要将环境水文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结合起来,同时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全面动态评估;同时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不同类型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9.
120.
企业在污染防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污染防治的成败与否.针对淮河/太湖流域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44个市(县),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员工整体上的环境意识还不是很强.今后媒体、政府部门以及环境宣教机构需要共同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