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评估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特点的前提下,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27个绩效评估指标,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构建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对2005—2012年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2年的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效果较2005—2009年有所提高,减排工作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但是距理想状态仍有一定差距。该评估体系的建立为推动流域水污染物减排绩效评估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管理需求出发,研究太湖流域水生态监控系统平台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包括水生态监控数据管理子系统构建、水生态状况评价子系统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构建和水生态辅助管理决策子系统构建。集成管理太湖流域水质监测数据、水生生物监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及深度挖掘,自动实现水生态状况评价;构建水生态模拟子系统,对水生态情景、污染物扩散、水生态功能区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并提出水生态辅助决策方案及报告。  相似文献   
93.
针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从水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了水资源阈值概念与内涵,提出水资源阈值可以表述为基于自然属性的水资源规模阈值和基于社会属性的水资源配比阈值,区域水资源阈值应为二者的有机耦合。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计算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阈值:太湖流域的水资源规模阈值为1788亿m3;根据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目标,在流域生态和环境系统用水控制目标以及水体纳污能力约束下,社会经济系统用水阈值为156.4亿m3,占流域水资源规模阈值的531%;生态用水配比占流域水资源规模阈值的469%,充分体现了以生态为主、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2030年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对应的社会经济系统内部配比阈值分别为:生活用水98%;一产用水266%;二产用水582%;三产用水54%,为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
95.
太湖流域上游河流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把握太湖流域上游西北部河网区域水体的N、P污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2010年8月在该区域内的武进港 直湖港水系、洮滆水系、丹扁孟河(丹金溧漕运河、扁担河及孟津河)以及宜溧河水系的河网,监测了39个河流断面的水质。研究表明,4水系TN平均浓度分别为388、283、291及193 mg/L,DTN占TN比重分别为9180%、7843%、7001%及8444%,河网氮输出均以DTN为主。在DTN中NO-3 N浓度所占比重分别为6747%、5275%、7748%及4281%,NH+4 N浓度所占比重分别为1633%、3316%、1127%及435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59、030、026及015 mg/L,DTP所占比重分别为6213%、4019%、4673%及3197%,而PO3-4 P浓度占DTP比重分别为2073%、5461%、4327%及7772%。武进港 直湖港水系N平均浓度显著(〖WTBX〗p〖WTBZ〗<001)高于宜溧河水系,与其它两水系无显著差异,P平均浓度显著(〖WTBX〗p〖WTBZ〗<005)高于宜溧河水系和丹扁孟河,与洮滆水系无显著差异。影响太湖流域上游西北部区域河流水网水质的主导因素为氮污染,而其中以DTN污染最为严重。太湖西北部是蓝藻水华暴发的重灾区,上游区域DTN的大量输入,将成为引发太湖水体生态系统灾变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6.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2,(9):8
太湖流域省界河流不同程度污染劣于Ⅴ类占50%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2年8月1~14日对太湖流域和东南诸河省界水体进行了水资源质量监测。8月太湖流域省界河流32个监测断面,3.1%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其余断面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其中Ⅳ类占25.0%,Ⅴ类占21.9%,  相似文献   
97.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湖流域土地总面积36 895 km2,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部分区域,其中,江苏占53%,浙江占33%,上海占14%。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按下垫面可以分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4种类型。采用2005年土地详查数据与上次防洪规划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耕地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下垫面,占土地总面积的36.6%,建设用地占土地占面积的23%,与耕地的矛盾十分尖锐,水域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14.5%。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在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两省一市建设用地均有30%左右的增长幅度,土地围垦得到有效控制,水域面积略有下降。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效益驱动与土地管制差异是造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曲晴 《环境教育》2008,(8):52-52
2007年年底,财政部、国家环保部批复江苏省在太湖流域开展以水污染物排污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这是财政部、环保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又一新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99.
为了反映河流生态修复效果,从河流生态适宜性的视角保护河流、管理河流,对太湖流域进行研究。该文最终确定了由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构成,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2部分的河流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应用该体系于2020年9月(丰水期),2021年3月(枯水期)对雅浦港、武进港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武进港丰、枯水期的得分分别为0.225、0.312;雅浦港丰、枯水期得分分别为0.419、0.485。评价结果表示雅浦港生态适宜性要优于武进港,并且枯水期河流生态适宜性强于丰水期。这与同一时期研究区域生态情况基本一致。该研究构建的河流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河流生态恢复状况,适用于太湖流域,可为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扼要叙述了太湖流域1991年的灾害概况,从气候、地形和水系特征等方面说明太湖流域存在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条件,指出人为不恰当活动是加剧洪涝灾害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最后对治理对策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