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生物硝化池硝化菌流失及失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镇海炼化公司(ZRCC)生物膜法A/O流程硝化段NH3-N容积去除负荷(Fn)较低的问题,运用莫诺特模式和细菌增殖动力学方程对两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硝化菌的流失和失活是现在生物膜法A/O流程仍未达标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硝化池的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必须满足硝化菌的生理特性,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2.
通过试验,揭示了生物团粒的结构性质,据此设计了应用生物团粒处理炼油厂废水的促生增活工艺。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促使生物繁殖,改善活性污泥性能的特点,可明显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3.
硼烷,别名硼氢化合物。硼烷是硼和氢组成的化合物,随着硼原子数的增加,化合物可由气体、液体到固体。硼烷大部分有剧毒,加热或遇碱时分解为硼和氢,易与水和氧作用。燃烧时放出大量热。大多数为吸热化合物。活性及混配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4.
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淋失特征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利用具有壤中流测定功能的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结合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的动态分析,研究了紫色土坡地硝酸盐淋失特征.结果表明,紫色土坡地硝酸盐呈旱季累积,雨季淋失的特点,而壤中流是紫色土硝酸盐淋失的主要通道.紫色土为土层浅、土壤下伏透水性极弱的紫色泥页岩,同时夏季降雨丰富,壤中流极为发育,2003~2005年壤中流平均流量为169.7mm,占雨季径流量的52.42%,其中,NO3--N含量持续偏高,2003~2005年平均含量高达14.92mg·L-1.3年平均随壤中流淋失的硝态氮达27.98 kg·hm-2,占年施肥量的10.0%,硝酸盐淋失具有季节与年际间差异,淋失负荷主要受壤中流流量影响.紫色土坡地硝酸盐随壤中流大量淋失不仅造成当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而且将加剧长江三峡库区水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25.
紫色土稻田磷素淋失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原状土壤渗漏计在水稻生育期定期采集不同土壤剖面深度的渗漏水,研究了在不同施磷水平下水稻生育期磷素淋失动态和渗漏淋失量及其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并分析了土壤Olsen-P含量与磷素渗漏量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紫色土区稻田磷肥的合理施用和控制磷对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紫色土的磷素渗漏整体呈下降趋势.前期磷素渗漏淋失量高且变幅较大,在施磷后第5d各土层渗漏水中磷素浓度最高;施肥60 d后稻田磷素渗漏淋失负荷显著降低.不同土层和各处理趋于一致.稻田磷素的渗漏淋失受磷肥用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稻田磷的渗漏淋失量增加,3种类型紫色土磷素渗漏淋失量为中性紫色土>钙质紫色土>酸性紫色土.施磷(P2O5)90~180kg·hm-2处理,40cm土层渗漏水中磷的平均浓度在中性、钙质、酸性紫色土上分别为0.13~0.142 mg·L-1、0.097~0.131mg·L-1和0.083~0.109mg·L-1,比不施磷处理高33.1%~38.7%、24.7%~44.3%和34.9%~50.4%,在60cm和100cm深处也有相似的特征.3种类型紫色土的土壤Olsen-P含量与磷素渗漏淋失量之间符合指数关系.渗漏水中磷素浓度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淹水种稻初期是磷向下迁移最强和淋失量最高的时期,3种紫色土在施肥后的60d内对地下水质量产生潜在不良影响.整个水稻生育期磷渗漏量较低,最高磷渗漏量为0.262kg·hm-2.  相似文献   
126.
分子扩散系数(D)是获得污染物与环境介质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的重要前提,然而通过实验测定获取污染物的扩散系数的过程过于繁琐,因此需开发一种更为简单、高效、准确的预测模型来定量预测扩散系数.为此,本文搜集了一些多环芳香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在低密度聚乙烯膜(LDPE)上扩散系数(log D)的实测值,基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构建了预测D值的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adj2为0.941,交叉验证系数QLOO2为0.934,外部系数Qext2为0.895.结果表明,该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其可用来预测应用域内有机污染物在LDPE膜上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27.
为提高木薯酒精废液中固形物的降解效率,优化木薯酒精废液的厌氧发酵特性,采用高效纤维质降解菌群作为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连续搅拌反应器)接种污泥,通过逐级提高进料负荷,研究不同容积负荷下的厌氧消化性能及相应的酶活性变化,建立了厌氧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温(55℃)条件下经长时间稳定运行,容积负荷为14 kg/(m3·d)(以CODCr计)时,反应器出水ρ(TCOD)(TCOD为总化学需氧量,以CODCr计)和ρ(SCOD)(SCOD为溶解性化学需氧量,以CODCr计)分别为15 367.6、10 982.8 mg/L,TCOD去除率达到70%~75%;φ(CH4)在48%左右,沼气产率为0.22 L/g(以每g TCOD计);此外,木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在该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1、30.2 U.脱氢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12 kg/(m3·d)时达到最大值80.1 TFμg/(h·mL).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最大原料产气率(ym)为0.335 L/g(以每g TCOD计),一级反应常数(k)为0.743 d-1,产气率为0.3 L/g,通过该模型可以得到最佳HRT(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水力停留时间)为11.5 d,最佳容积负荷为4.6 kg/(m3·d).研究显示,在高温高容积负荷条件下,CSTR能够稳定的处理木薯酒精废液,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8.
二氧化氯对水中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水中一些主要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以及在不同消毒剂投量、接触时间和pH值等条件下,二氧化氯(ClO_2)对水体中一些微生物的杀灭和失活效果.与液氯对比的结果表明:ClO_2对藻类失活效果优于或相当于液氯;ClO_2对病毒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显著优于液氯;ClO_2可在一广泛的pH值范围内杀灭微生物.此外,还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ClO_2对病毒的失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lO_2是一种优良的液氯替代消毒剂,这对开展ClO_2的研究及其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通过无细胞体系蛋白合成抑制活性的测定,结合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技术,对麻疯树核糖体失活蛋白(cur-c in)部分氨基酸残基进行特异性化学修饰,探讨维持curc in活性的必需氨基酸基团及修饰对curc in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修饰对活性没有影响.色氨酸和赖氨酸的修饰使curc in的活性分别下降了50%和100%,表明色氨酸和赖氨酸是维持curc in活性的重要残基.精氨酸修饰导致curc in的抑制活性完全丧失,内源荧光强度下降,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CD谱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精氨酸也是维持curc in活性的必需残基,并且对空间结构影响较大,推测对精氨酸的修饰破坏了精氨酸与其它基团的连接,导致curc in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和底物结合的能力,因而活性丧失.图3表1参34  相似文献   
130.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灌溉制度 ,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盐分损失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秋浇前白菜地土壤含水率最高 ,向日葵地最低 ,秋浇后 5种农田土壤含水率均较高 ,且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秋浇后不同土壤剖面盐分的损失量按照表层 (0~ 40cm)、中层 (40~ 80cm)、深层 (80~ 1 2 0cm)依次递减(向日葵地除外 )。不同农田的盐分淋失量按照白菜地、向日葵地、玉米地、小麦 -玉米地、小麦地依次递减。非生长季灌溉下 ,农田土壤 0~ 1 0 0cm土层中盐分的淋失量与土壤储水量的增加量 (灌溉前土壤含水率 <2 50 g·kg- 1 ,r =0 .990 2 )密切相关 ,但与灌溉前土壤盐分初始含量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