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053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110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2262篇
基础理论   311篇
污染及防治   601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针对某准好氧填埋场,分析了填埋1~5年的陈垃圾及其浸出液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并进行了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垃圾中重金属含量随填埋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且导气管附近(0 m)垃圾样品重金属含量整体要高于距离导气管较远处(15 m)的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重金属As、Cd和Hg严重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限值,重金属Zn、Pb和Cr均未超过标准限值。垃圾浸出液中,重金属Zn、As、Cd、Pb和Cr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Ⅱ类)。而Hg浓度超标,为标准限值的34倍~68倍(0 m)和38倍~90倍(15 m)。在污染指数评价中,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2.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selective pressure of particle size (particle-size cultivation method, PSCM) was developed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operation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a continuous-flow reactor,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based on the selective pressure of settling velocity (settling-velocity cultivation method, SVC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erobic granules could be cultivated in continuous operation mode by this developed method within 14 days. Although in the granulation process, under particle-size selective pressure,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in the reactor fluctuated greatly and filamentous bacteria dominated the sludge system during the initial operation day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profile was found between the aerobic granules cultivated by PSCM and SVCM. Moreover, aerobic granules cultivated by PSCM presented larger diameter, lower water content and higher specific rates of nitrification, denitrifie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but lower settling velocity. Under long term operation of more than 30 days, aerobic granules in the continuous-flow reactor could remain stable and obtain go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NH4^+-N,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remova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SCM was dependent on the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tability of aerobic granules in continuous-flow bioreactors.  相似文献   
193.
高芳 《世界环境》2014,(6):76-77
<正>日本是垃圾能源化利用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垃圾分类很严格,原生垃圾是不能直接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可燃组分由垃圾转运车收集送入垃圾焚烧厂,再经过机械筛选和人工分选,在焚烧炉内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供给城市电网,部分余热用于一个城市公共游泳池;对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如厨余垃圾等,进行甲烷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制备家用和车用燃气,也可用于发电。焚烧处理厂同时也是资源回收中心,家庭的大件垃圾如家具等,必须送回该厂处理,并交处理费。一些损  相似文献   
194.
文章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生防菌康宁木霉的培养基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铵添加量、磷酸盐添加量、基质粒径、含水量、初始pH、麸皮比例对产孢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七渣为原料固态发酵生产生防菌康宁木霉是可行的。以产孢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后的培养基制备条件为:采用过100目筛的三七渣,麸皮比例为25%,硫酸铵添加量为3%,含水量为65%,磷酸盐添加量为0.90%,pH自然。在此条件下发酵,康宁木霉产孢量可达到1.579×1010个/g。  相似文献   
195.
从腐烂竹子表面采集样品经初筛、复筛获得1株半纤维素高效降解菌。采用半纤维素平板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测定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培养特征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对产酶特性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类芽胞杆菌属细菌,命名为Paenibacillus sp.J-16,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麸皮(20 g/L)和豆粕(15 g/L),在初始pH值为6.5,装液量为50 mL,32℃条件下180 r/min培养60 h,酶活性达到192.6 U/mL。该菌株的获得为采用生物法降解半纤维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6.
针对间歇式堆肥反应器处理效率低、不便移动、单次投加所需物料量大等不足,以及为更有效地处理分散型人粪便,使人粪便资源化,开发了梨形筒式好氧堆肥反应器。在获得该反应器的最佳通风与搅拌频率分别为3.0 L/min,5 min/h以及最佳m(粪便)︰m(锯末)为1︰2.5的条件下进行连续投加人粪便好氧堆肥。在不接种微生物的30 d堆制过程中,升-降温周期为36 h,平均温度为51.44℃,第15天时COD降解率达到63.99%并趋于稳定,TN损失率第17天时达到56.68%,GI于第21天时达到106.25%,堆肥完全腐熟,稳定期处理效率为23.81 g/(L·d)。接种土著菌种时,升-降温周期缩短至24 h,平均温度为53.96℃,COD降解率8 d可达65.28%,TN 损失率仅为25.75%,GI于第8天达到108.22%,稳定期处理效率可达35.71 g/(L·d),比不接种时提高1.5倍,同时节约能耗50%。  相似文献   
197.
全面介绍了燃煤电厂3种CO2捕集技术,包括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以及富氧燃烧捕集技术。通过对各种CO2捕集技术的对比,提出各种捕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调查了我国碳捕集技术的研究以及碳捕集示范工程项目的进展,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碳捕集技术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电力行业碳捕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8.
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表示为S20、S1 5、S1 0、S5、S0)的条件下饲养20 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 d、5 d、10 d、15 d、20 d)其耗氧率、排氨率及O/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第5 d,鲻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降低而减小,盐度0实验组最低。在实验第5 d~10 d,S0、S5、S10实验组排氨率变化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实验的第10d各盐度组之间的耗氧率已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排氨率则在实验的第20 d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相同盐度下鲻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逐渐下降,鲻鱼幼鱼体重的变化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鲻鱼幼鱼O/N分析表明,各盐度组的O/N比值维持在0~10的范围,表明此盐度范围蛋白质是鲻鱼幼鱼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199.
接种自行培养的活性污泥,以模拟废水为基质,采用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及厌氧/好氧交替的运行模式,尝试了在SFBR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并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28 d时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所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呈黄色、形状不规则,且粒径较小(平均粒径0.56 mm),正常情况下的SVI保持在70 mL·g-1以下,EPS在59 d时达到最大值(以MLVSS计)373.24 mg·g-1,较培养初期增加了约2.5倍,运行后期由于颗粒出现解体,导致EPS急剧下降;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未能保持较高的污泥量,中后期MLSS始终在3 000mg·L-1以下;在63 d的运行时间里,除异常波动外,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正常情况下出水COD小于100 mg·L-1,反应器对NH+4-N、TIN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去除率分别为44.45%~94.72%及43.87%~93.13%,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44.50%~97.40%之间,正常情况下TP去除率可维持在60%以上;限于自动控制水平,夜间长时间的好氧饥饿期容易造成丝状菌过度生长,使得AGS在生长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AGS的解体.  相似文献   
200.
提高污泥碱性发酵挥发酸积累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加大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酸化程度,本研究尝试了两种新的能促进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方式,分别是向批式的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未灭菌发酵污泥和投加灭菌发酵污泥,结合温度的影响(10℃和35℃)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方式对污泥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有利于水解酶和产酸菌作用的发挥,增大了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体系内有明显的挥发酸(VFAs)积累.35℃条件下,两种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鲜污泥的水解酸化程度,经灭菌后的发酵污泥的投加较等量的未灭菌的发酵污泥的投加效果更为显著.前者的水解速率是后者的2倍,发酵末期酸积累量为后者的1.5倍,且前者在较长的发酵时间内VFAs含量维持恒定.分析两种方式能促进污泥水解酸化的原因得到:未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是向系统中引入了一定量的产酸菌,灭菌发酵污泥的投加引入了大量的较易水解的有机底物.水解产物的增加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产酸的效果.因此,中温条件下向污泥碱性发酵系统中投加经灭菌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是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酸量更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