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368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41篇
综合类   1752篇
基础理论   216篇
污染及防治   64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357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91.
Ecosystem risk is a new concept in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and develop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egional ecosystem risk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ome new indicators and methods for measuring oasis ecosystem risk were established using reliability theory. These indicators are linked to water resource, which is the key restricting factor in arid area oasis ecosystems. They have clear meanings and can also be compared in different arid area oases. A case study in the Liangzhou oasi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n China shows how to calculate these ecosystem risk indicators.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are as follows: the reliability indicator, risk indicator, stability indicator, and integrated loss indicator of the Liangzhou oasis are 0.686, 0.314, 0.743, and 0.301, respectively. This means that the reliability degree of the oasis's ecosystem safety is 68.6%; the degree of risk that it is unsafe is 31.4%; the stability degree is 74.3%; and 30.1% of the oasis's area is supported by over-exploiting underground water and damagi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ecosystem. This result can be used as a guide in controlling and managing ecosystem risk in the research area.  相似文献   
792.
一、基本情况 马鞍山水库地处黄山市屯溪区奕棋镇瑶干村,属山区、丘陵区地形,水库集水区域植被尚好,坝址处河谷宽50m,基础为裸露的千枚岩和红砂岩。该水库属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气象上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19mm,但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春夏雨量多,六、七份常出现暴雨,而易产生洪涝灾害,秋冬季雨量少,又易出现旱灾,在这样的气候区内,  相似文献   
79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18(4):19-19
<正>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10日举行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96%,化学需氧量同比下降2.48%,约束性指标的效果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794.
淮河流域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过快增加,加上以往的环境治理不到位,使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从淮河流域水资源的概况、特点、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95.
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延续和环境意识的淡薄,尤其是投入不足和执法监管不严,造成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因素。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三河三湖”(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流域的水污染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796.
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境内的奥诺科河流域,向来以危险和神秘著称。这里山地、草原和沼泽纵横交错,它既有迷人的美丽风景,同时也栖息着鳄鱼、食鸟蛛、水蟒、美洲虎等成千上万种危险的动植物。因无数外国探险者和专业摄  相似文献   
797.
文章以亮子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向量模法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水环境3个方面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超载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调控对策.结果表明,亮子河流域在2013年承载力情况最好,2015年承载力最差,2014~2018年属于轻度超载.以2018年为调...  相似文献   
798.
为探究污染土壤里生长的杨树提取修复重金属镉(Cd)的特性,对安徽省铜陵市某矿区及所在小流域共8个点位的人工林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 W. Bartram ex Marshall)及土壤进行采样,测定了土壤和杨树不同部位Cd含量。结果表明:矿区及其下游不同采样点土壤Cd污染程度不同,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中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0.3 mg/kg;杨树在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上都生长良好,且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吸收量,其中树叶中Cd含量总体最高;不同采样点杨树不同部位对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介于0.06~19.39之间,BCF>1的占75.8%,杨树各部位平均BCF介于1.33~8.55之间,不同部位对Cd的吸收量和BCF表现为树叶>树皮>树根>树干>树枝,树叶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也相对稳定。由于其对重金属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较高富集能力,美洲黑杨可作为该地污染土壤的提取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799.
厦门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2004~2005年对厦门大气中PM10开展的3期采样分析数据,利用主因子分析法定性分析厦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法,求出定量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厦门市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有四种:工业燃煤、汽车尾气、土壤风沙尘和海盐粒子,其中二次粒子为主要污染源,贡献率为30.0%,其次为汽车尾气占29.4%,土壤风沙和建筑尘的贡献约占21.7%,海洋粒子的贡献为6.5%,不可识别源18.1%。  相似文献   
800.
参数空间分布对非点源污染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非点源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拟了参数空间分布对流域径流和营养物质流失的影响.利用大宁河流域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将流域划分为6种数量不等的子流域,利用相同的模型参数输入,模拟了不同的流域划分方案对径流和营养物质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流域划分方案,年平均流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9.6%,6种方案年平均流量的效率系数为0.52~0.82,月平均流量的效率系数为0.80~0.83,随着子流域数量的增加,径流量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有机氮和有机磷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6.2%和7.7%,不同的流域划分方案对营养物质的流失产生了轻微的影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