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3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提出了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时间、pH值、废水体积以及曝气时间与pH值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40 min,pH=9,废水体积120 m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76 5%和96.5%以上,该方法比传统的铁屑法效果大大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13.
刺芹侧耳对孔雀石绿的脱色降解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茵  陈敏  刘洁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8):2844-2851
以白腐真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Co007)为染料脱色菌株,研究三苯甲烷染料孔雀石绿的浓度、脱色p H、脱色温度及脱色时间对染料脱色的影响,并对降解产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GC-MS分析和植物毒性实验,以揭示孔雀石绿可能的降解路径及其产物毒性.结果表明:在p H 6、30℃条件下,P.eryngii-Co007脱色降解200 mg·L-1孔雀石绿,9 h脱色率可达98.22%;孔雀石绿的降解产物主要包括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4-(甲氨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二苯甲酮;推测孔雀石绿可能的降解路径为孔雀石绿中心碳的羟基化反应,随后中心碳迅速发生碳-碳键断裂,产生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4-(二甲氨基)二苯甲酮经过两个连续的N-去甲基化过程,分别产生4-(甲氨基)二苯甲酮和4-氨基二苯甲酮;植物毒性实验表明,P.eryngii-Co007对孔雀石绿有较好的脱毒作用.综上,P.eryngii-Co007能高效脱色降解高浓度的孔雀石绿,同时可显著降低染料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雀石绿对三种鱼类细胞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MTT法测定孔雀石绿对鲤鱼上皮癌细胞(EPC)、草鱼肾细胞(CIK)、斑点叉尾鮰鱼卵巢细胞(CCO)的急性毒性。测定孔雀石绿的细胞毒性,发现MTT还原量减少,甲瓒生成量与孔雀石绿浓度存在依赖关系,孔雀石绿浓度越大,活细胞越少,甲瓒生成量也相应减少。以2×104接种量对EPC细胞、CIK细胞、CCO细胞进行24h染毒,发现随着孔雀石绿浓度的增高,细胞存活率减少,并确定孔雀石绿对这三种细胞的安全浓度、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比较这三种细胞对孔雀石绿的敏感性,得出结论CIK细胞对于孔雀石绿的作用最敏感。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碳纳米管为基质负载磁性介质铁酸钴,再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_(16))修饰合成了磁性纳米复合材料(CNTs@CoFe_2O_4-C_(16))。运用SEM、TEM、VSM、FTIR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以确定合成材料的表面结构、功能基团和磁性特点等。采用批处理实验模式,考察不同的操作条件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模拟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孔雀石绿和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7%和84.8%。此外,CNTs@CoFe_2O_4-C_(16)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方程,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泛菌对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海藻酸钠对孔雀石绿高效降解菌Pantoea sp.EF192586菌株进行固定化包埋,研究固定菌对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菌对底泥中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均有降解,且0.45和0.95μg/g干重降解率更好,达80%。增加固定菌的投菌量可提高降解速率和降解率,但当投菌量增至1.5g后降解率不再增加。泥水系统中水量减少可以提高固定菌起始阶段的降解速率。当固定菌和光照联合作用时可以提高降解率。  相似文献   
17.
孔雀石绿脱色菌M6的脱色特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温度、初始菌细胞数、孔雀石绿浓度、振荡速度对脱色菌M6脱色孔雀石绿的影响,并通过邻接法对脱色菌M6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脱色的最佳温度为30℃,最佳振荡速度为200 r/min。(2)随着初始菌细胞数的增大,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明显升高。当初始菌细胞数为1.5×102~1.5×106cfu/mL时,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均不低于86.92%;当初始菌细胞数大于1.5×104cfu/mL时,脱色率均高于90%。(3)当孔雀石绿质量浓度为12.5~400.0 mg/L时,脱色菌M6对孔雀石绿具有良好的脱色特性,脱色率均在93%以上。(4)脱色菌M6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8%~99%的高度同源性,而且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JM9(登录号:FJ493139.1)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8.
以硫酸钛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Fe3+掺杂锐钛矿型TiO2(Fe3+ - TiO2)粉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试样的形貌.研究了自制的Fe3+ - TiO,光催化剂对孔雀石绿的光催化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孔雀石绿溶液质量浓度为2 mg/L、Fe3+ - TiO2加入量为1.616 g/L、Fe3+-TiO2中Fe...  相似文献   
19.
采用L-半胱氨酸、巯基乙酸为稳定剂水相合成Cd Te量子点,且以Cd Te量子点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为能量受体建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从而实现孔雀石绿含量的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结果表明,当固定波长差为220 nm时,Cd Te量子点的同步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323 nm。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淬灭强度与孔雀石绿的浓度在0.5~1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10 nmol/L。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中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105%。  相似文献   
20.
在微波作用下,H2O2可以高效氧化处理高浓度孔雀石绿(MG)模拟染料废水.经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含3.00%H2O2的400mg·L-1的MG溶液在输出功率为700W的微波辐射中反应8min脱色率就可达99.0%以上;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电炉加热(82.5%)和日光照射(2.08%)两种处理方法.且经计算可知:无论是微波辐射还是电炉加热,孔雀石绿的氧化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但微波反应的速率常数(0.725)明显高于电炉加热的速率常数(0.443),充分体现了微波辐射在处理MG废水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