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20年来密云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总氮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但近年来,密云水库遭遇了氮类污染物浓度逐渐增加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密云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潮河和白河在1990—2010年的总氮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潮河、白河的总氮浓度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且TN浓度随流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经流量校正后,潮河在非汛期和白河的TN浓度显著增加,2000年后汛期潮河的TN浓度减小;总氮主要以硝态氮存在,与总硬度的相关系数最大;20年来,区域人类活动逐渐增强,水利水保措施并未改变总氮浓度增加的趋势.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增加是入库河流总氮增加的主要原因,径流量减少又放大了这一效应,污染物主要通过淋溶作用补给到地下水,再补给到河流水体中.研究表明,要有效控制河流的总氮浓度,应把重点放在减小地下水的过度利用和控制区域内的非点源污染上.  相似文献   
142.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湖区表层(0~10cm)沉积物中总磷与4种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及各形态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与其水体营养水平相一致;不同点位沉积物中总磷与各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点位不同季节沉积物中总磷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也显著不同.表层沉积物中各生物可利用磷始终与总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随季节变化.建议评估沉积物对藻类的供磷能力及潜在释放危险时,以不同季节的总磷含量为依据进行比较分析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43.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4 and CO2 fluxes across the water-gas interface and identify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four diel field campaigns and one monthly sampling campaign during June 2010-May 2011 were carried out at a site near the Three Gorges Dam, China. The averaged CH4 and CO2 fluxes across the air-water interface from the site were much less than those reported from reservoirs in tropic and temperate regions, and from the natural river channel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4 Fluxes at the site were very low compared to most other reservoirs or natural lak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may be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CH4 in the water column owing to the great water depth and high DO in water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averaged monthly CH4 and CO2 fluxes at the site during the observation year were 0.05 mg/(m^2·hr) and 104.43 mg/(m^2·hr) respectively with the maximum occurred in July 2010. The monthly CO2 flux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yea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air pressure and the surface water pH. The CO2 flux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OC to some extent,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ly, which indicated that allochthonous organic C was a major source of CO2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is reservoir were C-limited. Th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ervoir outflow and the seasonal gas flux indicate the disturbance condition of the water body dominated the seasonal gas emission.  相似文献   
144.
以沈阳市某小区城市有机垃圾(BMW)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季节特性及其在厌氧消化时产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BMW总固体(TS)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冬季最高,为17.55%(质量分数,下同),比夏季高3.31百分点,一年中的平均值为15.91%;挥发性固体(VS)含量随季节变化规律与TS相反,夏、秋季略高于春、冬季,夏季最高,为87.20%,春季最低,为85.08%,平均VS为86.10%,整体来看,VS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对分类后BMW进行厌氧消化,发现冬季BMW排放量少,但产气潜能却比夏季高8.5%。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好氧高效菌群加入天业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的废水处理系统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加入好氧高效菌群能够有效的缩短污泥培养时间;加装填料后,入水ρ(COD)小于2 000 mg/L时,出水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有机负荷过高时,系统也能维持较高的处理效率。好氧高效菌群能够适应工厂复杂的开放环境,不仅保证处理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同时解决了非生产期的污泥保存和驯化污泥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6.
洱海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氮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洱海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不同季节DON(溶解性有机氮)和易分解组分DFAA(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①洱海沉积物中w(DON)在10.41~59.58 mg/kg之间,平均值为27.43 mg/kg,约占w(TDN)(溶解性总氮质量分数)的40%,w(TN)的6%,其季节性变化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趋势,各季节洱海不同湖区均呈南部>北部>中部的特点;②洱海沉积物中w(DFAA)在4.11~9.89 mg/kg之间,平均值为5.96 mg/kg,约占w(DON)的22%,占w(TDN)的9%,季节性变化呈秋季相对较高、冬春次之、夏季相对较少的趋势,区域性变化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特点,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沉积物中w(DFAA)较高;③作为沉积物活性氮重要成分,w(DON)和w(DFAA)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对湖泊氮代谢有重要影响,在水生植物旺盛区域尤为明显. 在洱海富营养化治理中,除了TN,更应关注DON在湖泊氮循环及其富营养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7.
上海市郊中小河流氮磷污染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①上海市郊中小河流有很高的氮磷和有机负荷,其表层水凯氏氮、总磷和CODCr指标均数倍于V类水的最大允许值.②由于受纳污染物类型和总量上的差异,中小河流氮磷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居民区附近的小河流氨氮和磷的污染很重;主要受农田径流影响的小河流,氨氮和磷的污染较轻,但受硝氮污染的风险加大;养殖场附近的小河流,氨氮和磷有突发性暴增的现象.③中小河流氮磷污染,还受河流季节性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随着气温升高和河流表层生物量的增大,表层水NH4+、NO3-因大量消耗而降低;有机N和颗粒态P含量因生物量的增加而上升;NO2-也会因硝化细菌活动的加剧而增加.水溶态磷和总磷也有随着气温和生物活动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但还要受到水体pH、DO等条件的影响.④在盛夏高温季节,水流滞缓的小河流表层水和底层水的氮磷指标存在明显分异:底层水NH4+、水溶态磷和总反应态磷含量高于表层水;而表层水NO3-和NO2含量高于底层水.这种富营养化水质分层现象的产生是夏季河流表层生物量暴增和底泥氮磷释放加剧的必然结果.至秋季,随着气温的回落,水质分层现象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8.
农业面源污染氮素淋滤汇集补给地表水是造成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的关键因素,研究种植区季节性变化的氮素淋溶对于缓解高原湖泊湖相沉积区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地表水氮素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室内柱实验方法研究新型水溶氮肥(硝酸钙铵)与传统尿素在不同施肥与降雨条件下的氮素淋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期间新型氮肥(T1)会释放较多的NO3--N,但其NH4+-N与TN的累积排放远远小于尿素(T2)。季节性降水对T1氮素淋失有一定影响,施肥期与降雨模拟期淋失的总氮素含量在雨季、旱季分别占施用总氮量的76.60%、81.97%,而对T2氮素淋失影响较大,淋失率分别为93.18%、87.95%。雨季洱海西侧降雨强烈且频繁,新型氮肥对传统尿素的替代将对农业面源污染有一定的减缓效果,湖相沉积层中发生的反硝化作用对氮素在浅层包气带中具有滞留作用。该研究对于高原湖泊周围湖相沉积区的农业种植施肥的时间及方式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9.
二级串联人工湿地处理稠油污水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仝坤  李刚  籍国东 《环境工程》2008,26(1):32-34
选取不同材料做基质,芦苇为湿地植物,构建了1#和2#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对稠油采出污水进行现场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水力负荷分别为0.18和0.09m3/(m2.d)的1#和2#湿地,不同季节(夏季和冬季)情况下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夏季人工湿地对石油类、COD、BOD5、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79.22%、81.20%、89.67%、87.61%和89.47%;冬季则达到77.57%、78.98%、79.05%、71.35%、89.88%。  相似文献   
150.
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利用PCR-DGGE技术对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浑河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结果表明: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在空间上可分为上游抚顺市地区(1~5号采样点)、中游沈阳市地区(6~11号采样点)和下游乡镇地区(12~14号采样点);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4~3.88、2.66~3.66、3.04~3.45. 抚顺市地区和沈阳市地区不同水期底泥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而乡镇地区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平水期和枯水期底泥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上游至下游呈先升后降趋势,而丰水期上、下游微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小. 底泥微生物中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最多,其次是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蓝藻菌(Cyanobacteria);而平水期优势种群数量最多. 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及丰水期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较大影响,掌握河流底泥微生物分布有助于深入了解河流物质的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