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40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带有隔声屏障的街道峡谷内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风速、隔声屏障高度及与建筑物间的距离对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街谷内由1个稳定的主涡及街角两侧隔声屏障所在区域的3个附属涡组成。隔声屏障改变了街谷底部的流型,提高了街谷内的x、y方向速度峰值,但在隔声屏障附近区域x方向速度场明显减弱,这也是污染物聚集原因之一。与无隔声屏障相比,隔声屏障的存在物理性阻隔了污染物扩散路径,提高了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浓度峰值,其中行人高度处背风面污染物浓度升高27.51%~28.72%,迎风面污染物浓度升高11.64%~19.99%。街谷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和峰值由风场、隔声屏障高度及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22.
一个研究街道峡谷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研究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特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采用野外测试法和物理模拟法,而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此问题的工作很少。本文创建了一个研究微尺度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即首次采用伪不定常方法,利用K——E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模拟城市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街道几何结构及两侧建筑物高度对称性之间的复杂关系的三维数值模式。经过与实际监测资料及风洞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此三维模式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能够很好模拟峡谷内的风场及街谷几何结构对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影响,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3.
在上海某典型街道内设置一测点,在一定时段内进行超细颗粒物测试分析,同时记录车辆种类、车流量、气象条件等,分析街道内机动车排放颗粒物的分布情况,研究颗粒物的扩散规律与车流量,风速、风向等的关系.研究表明:颗粒物数量浓度粒径分布多呈双峰分布,数量浓度峰值大都在105particles/cm3以上,总数量浓度在(1~9)×106 particles/cm3之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机动车车况较差,机动车排放污染较严重.另外,颗粒物总数量平均浓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颗粒物几何平均粒径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4.
根据在北京市道路路面附近颗粒物(TSP)的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峡保内TSP的粒径分布,以及粒径分布与峡谷结构,距地面距离的关系,说明了影响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城市街道汽车污染扩散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如何简单而准确地模拟城市街区污染的扩散规律,对于城市汽车污染控制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大量实测数据,分析了风速风向等影响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采用丹麦开发的街道峡谷模式OSPM,对汽车污染扩散规律进行模拟研究。与北京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模拟昼间风速风向对街道峡保内汽车污染扩散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峡保中流场的主要特征,以及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规律,污染物浓度与风速的倒数摈心  相似文献   
26.
在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Dr2危岩体的边界条件、形成机理及破坏模式,并简要介绍了目前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7.
非孤立街道峡谷大气流动及污染物扩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实际城市街道皆为非孤立街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等高与不等高非孤立街道峡谷的大气流动及汽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通过与已有的风洞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二者较吻合,并且目标街道峡谷上下游建筑物的存在对目标峡谷内部的流场和浓度场有很大的影响.与孤立街道峡谷相比,非孤立街道峡谷中污染物的浓度要远高于孤立街道峡谷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随着上下游建筑物的增加,使到达目标街道峡谷的风速相对减弱,污染物在峡谷中难以扩散,造成了峡谷内部污染物浓度会随着峡谷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发现不等高峡谷建筑物高度存在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28.
赖金林  齐实  崔冉冉  廖瑞恩  唐颖  李鹏 《环境科学》2023,44(12):6833-6846
西南高山峡谷区是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认识其植被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以为西南高山峡谷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区域经济、环境以及生态和谐统一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2000~2019年NDVI、社会经济因子和自然因子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Hurst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西南高山峡谷区NDVI时空变化及稳定性特征,并探讨了NDVI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空间上看,植被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中高和高植被覆盖的区域面积占比71.71%,植被覆盖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时间上看,植被呈现改善趋势的区域面积占比85.90%,恢复效果明显,且未来植被变化趋势还将以改善为主.②高程、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是影响NDVI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q值均不低于0.40;气温和降雨量为次要因子,q值分别为0.274和0.225.双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单因子的影响力,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两种关系,其中高程∩植被类型组合q值最高为0.714,其次是高程∩土壤类型组合q值为0.688.③研究时段内NDVI整体稳定性较好,低波动变化和较低波动变化的区域面积占比为89.95%;而中等以上波动的区域面积占比为10.05%,集中在海拔高、气温低、降雨少、土壤贫瘠和植被较差等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植被变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策略修复西南高山峡谷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街谷内上风建筑与上游阻挡建筑的间距(D),即上游建筑间距,对街谷内空气流动特性和气态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街谷内迎风区的气流速度基本不随D的变化而变化,而背风区和中心区的气流速度随着D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D=90m时,气流速度达到最小值.相应地,在D=90m时街谷内污染物浓度最高,表明D存在最不利值,在城市规划中应尽可能避免该间距.当D大于90m时,D越大,污染物浓度越低,而D小于90m时,D越小,污染物浓度也越低,可以同时实现节约用地和减小交通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宝鸡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宝鸡市工业区、交通区和商业区等不同功能区所采集的街尘样品应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灰尘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Hg、Pb、Cu、Zn、Cr、Co、Ni、Mn、V这10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陕西土壤背景值,其中Hg、Pb平均含量分别为陕西土壤背景值的37倍和20倍.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灰尘中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