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0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928篇
废物处理   250篇
环保管理   836篇
综合类   2905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308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1.
王圣 《环境保护》2022,50(8):36-41
本文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变化、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二次能源(电力)装机容量、二次能源(电力)发电量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十三五”时期能源总的发展变化特征,并结合国际形势复杂化、国内能源系统多元化、能源产业智能化的背景,从能源安全保障、能源低碳转型、能源系统效率、能源技术水平四方面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一步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我国低碳转型建议。  相似文献   
612.
水、能源、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的探究,能更好地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组织理论,从水、能源、粮食三个角度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哈肯模型分阶段地对中国西北地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发展的演化机制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得分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是水资源子系统,其主导着整个系统的演化方向,而能源子系统、粮食子系统处于从属地位。在协同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上,西北五省区协同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得分差距较大。(2)2011—2018年间,中国西北地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是水资源子系统和能源子系统,两者共同主导着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协同演化,粮食子系统则处于从属地位。在协同得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上,西北五省区协同得分仍保持平稳上升趋势,省际间得分差距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613.
张宁  庞军  温婧  王军霞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5):2442-2452
通过构建电力部门细分的CGE模型,分别在电价管制和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评估了取消电价交叉补贴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以及引入碳税政策并将碳税收入转移支付给风电及光伏行业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取消电价交叉补贴对GDP有负面影响,而取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后GDP有所提升;相比完全竞争市场,电价管制市场背景下取消电价交叉补贴对GDP的负面冲击强度增加了0.003%,而取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对GDP的促进作用幅度则相对减小0.056%;同时取消两种补贴时,在电价管制市场背景下GDP相比基准情景下降了0.022%,而在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GDP则增加了0.038%.电价管制市场背景下取消电价补贴对电力结构及能源结构影响较小;而在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取消电价补贴将刺激传统电力消费并导致碳排放有所增加.引入碳税政策并将碳税收入转移支付给风电及光伏行业可以有效控制碳排放并促进电力结构和能源结构改善,但会对行业总产出和GDP产生更大的负面冲击.我国未来应适度放开电价管制,并采取诸如适时征收碳税并将其收入转移支付给风电和光伏行业的支持性政策,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14.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999~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2.9%,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幅度仅为0.4%,污染是导致能源效率损失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发展演变基本呈"双峰一谷"的"M"形分布,表现为两个"上升—下降"周期,而省际和上中下游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演变特征迥异;从空间差异看,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远远大于上中下游差异,但近年来这种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强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发展的协同进步。  相似文献   
615.
李辉  庞博  朱法华  孙雪丽  徐静馨  王圣 《环境科学》2022,43(11):5294-5304
选取202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累积占比达80%的前23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一次能源清洁化率、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率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率角度对其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从单位GDP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国土面积能耗角度,结合产业结构和分部门能源消费构成,对其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各国在社会经济运行与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费模式,提出能源消费自然碳汇承载负荷比概念,指出我国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消费模式转型面临的优势与挑战.结果表明,我国一次能源清洁化率、发电用能占比、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率和电能占终端能耗比分别达到15.90%、53.48%、37.51%和26.54%,均在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中处于前列,已经架构起良好的能源集约化和清洁化利用结构基础;非工农业能源消费占比尤其是仅为14.09%的交通能源占比在主要能源消费国中最低,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对优势的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基于产业结构优化潜在的总体能源生产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相对较短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期对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规模提出了巨大挑战,碳排放约束下的国际形势对我国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降碳目标也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616.
正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35亿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是美国的4倍左右。设想如果美国也消费35亿吨煤炭,环境质量即使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糟糕,也一定比美国现在的环境质量差。因此,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腾出环境容量,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要从战略层面论证煤炭的利用方式。煤炭用途为燃料和原料,作为燃料的用量大于80%,而作为原料的用量仅20%。有两个结论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617.
《环境教育》2014,(7):96-97
正九江萍钢钢铁有限公司(简称九钢公司)是是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轧材工艺为一体、具有年产钢55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113家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规范运作,九钢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三大体系认证,是全国企业500强和全国民营企业50强之一。九钢公司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治理企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整治,淘汰落后设备,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618.
邱宇 《环境教育》2014,(7):62-65
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公众答疑解惑、普及环境知识的责任。形象地说,环境教育基地像一座桥梁,将人们的环保理想与环境现实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619.
失信的代价     
正近几年,国内因上马大型工业项目而屡屡引发群体事件,甚至还因此砸了车、抓了人,闹得不可开交。尽管各地方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什么经过科学论证项目是无毒的,什么警惕敌对势力的破坏,等等,但大家都明白,这些群体事件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当地居民反对在当地建  相似文献   
620.
马光军 《环境教育》2014,(11):44-45
正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各国的共识。由于建筑业本身所固有的能源消耗特性,因此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认为建筑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绿色建筑是对资源浪费,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反省后的必然选择。所谓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