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447篇
安全科学   431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207篇
综合类   1415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29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传统电凝聚法处理废水过程中易出现的电极表面钝化和极化而影响处理效果的现象,采用铝和铁板作为两极同步换向方法,通过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使电极钝化和极化现象得以减缓或消失,并实现两极均可溶,利用铝、铁系无机絮凝剂共存时可提高处理效果的特点,对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该方法的最佳处理条件.在此基础上,为避免金属铝成分在废水中出现剩余影响水质,采用异步周期换向方式加以改进,考察了铝、铁电极不同通电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ICP法、高分辨质谱技术、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废水处理过程主导因素和污染物去除机理以及该方法对强化处理效果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佳条件下采用异步换向周期电凝聚法处理活性艳蓝X-BR模拟染料废水30 min可使模拟废水脱色率接近100%,COD去除率可达76%以上;处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电凝聚过程而非电氧化还原过程;除大部分染料分子被电凝聚气浮或沉降导致脱色外,其余的活性艳蓝X-BR染料分子在电解作用下首先断裂生成了1,4-二氨基蒽醌-2-磺酸根,之后1,4-二氨基蒽醌-2-磺酸根又被直接絮凝上浮或沉降,或者在氢离子作用下发生了加氢反应使双键消失而脱色,模拟废水脱色是上述作用的综合结果.采用改进后的异步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可以使铝铁离子凝聚过程形成的絮体具有更为合理的粒度和结构特性,从而更易于被去除,因此处理效果略优于同步换向和定向电流电凝聚过程,且可以实现处理后废水中铝离子含量降低到无法检出,避免其在处理后的废水中出现剩余影响水质.  相似文献   
952.
针对由水合物造成的管道堵塞,特别是油-气-水多相混输领域水合物堵塞尤为严重的问题,系统调研了水合物在多相混输管道内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富油相/富水相和富气相两个体系;基于水合物颗粒微观作用机理,详细阐述了水合物颗粒间的黏聚和水合物颗粒与管壁间的黏附作用;指出了多相混输管道内水合物形成过程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3.
介绍了污水中微粒的分类、尺寸分布(PSD)和检测PSD的方法。PSD与污水化学成分相关,不同来源的污水PSD各不相同,且PSD会随着污水处理流程变化。PSD可对污水进行表征,对传统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在生物处理中,微粒尺寸与BOD降解速率呈反比例关系,PSD可提供COD组分迁移变化的必要信息,直接影响着生物处理的效果。无论是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还是对生物膜法中的PSD进行研究,均可评估生物处理中碳源是否足够,分析去除机理,优化处理效果。PSD对痕量物质的去除和迁移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度过滤中,污水中PSD呈幂函数关系,PSD可研究雌激素等痕量物质的去除机理。PSD作为一个新型的研究工具,可以进一步深入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4.
以一体式尼龙筛网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为研究体系,探讨了正常污泥、膨胀污泥和解体污泥的动态膜形成和膜污染特点,并从胞外聚合物(EPS)、相对疏水性(RH)、污泥混合液粘度(μ)、接触角这些物化性质角度定量研究膜污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膨胀污泥由于丝状菌累积导致严重的泥饼层污染;解体污泥由于胶体颗粒和可溶性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955.
城市群不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但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还关系到城市化和城市群发展。城市群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对于我国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把握城市群发展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趋势与战略作用,高度重视并正确认识城市群在脱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要坚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科学谋划好重点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协调好城市群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互促、互通关系;要坚持站在城市群发展全局,科学谋划城市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与差异;要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平衡好城市群高碳产业脱碳改造与零碳、低碳产业的培育;要高度重视城市群零碳、低碳能源系统对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先锋引领作用;要坚持城市协同、优势互补的原则,平衡好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6.
以牛粪为原料在400,500,600 ℃条件下限氧热解制备牛粪生物炭(BC),然后以不同质量比将升华硫和BC混合共热解制备硫改性牛粪生物炭(BCS)。使用元素分析仪、SEM、FTIR、XPS和BET对制得的BC和BCS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各BC和BCS对Hg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使BC和BCS变得粗糙多孔,Hg2+被吸附到生物炭表面和孔道内;BC和BCS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BCS对Hg2+的吸附平衡时间仅为30 min,且吸附过程不受pH影响;Langmuir模型可较好地描述BC吸附过程,吸附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CS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能力较BC显著提升,最大拟合吸附量达到407.81 mg/g;BCS的吸附稳定性较高,在各解吸剂中的解吸率均低于5%;BC主要吸附机理为官能团络合,BCS主要吸附机理为HgS沉淀。因此BCS是一种高效稳定的Hg2+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57.
目的针对某型橡胶密封圈开展加速贮存试验设计,并通过试验预测产品贮存寿命。方法通过分析橡胶密封圈在贮存使用环境下的失效机理,结合橡胶材料性能老化模型,在不改变失效机理、又不增加新的失效机理的前提下,以密封圈整件作为试验对象,用加大温度应力的试验方法加速产品失效过程,根据试验结果预计正常环境应力下的产品贮存寿命。结果采用温度应力作为加速贮存应力开展密封圈加速贮存试验方案设计和验证工作,评估得到其在贮存温度为20℃的环境中,贮存寿命可以达到16.97年,置信度大于0.95。结论以密封圈整件作为试验件,采用温度应力作为贮存敏感应力开展加速贮存试验,所评估得到的贮存寿命与产品已有的自然贮存寿命结果吻合得较好,试验状态更加真实,为橡胶密封圈更换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密封圈贮存寿命的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58.
黑木耳菌糠对Cu2+的生物吸附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污染及黑木耳产业链中菌糠废弃物资源化等问题,以黑木耳菌糠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Cu2+.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的高水平条件,并用响应面方法对其优化,确定最佳吸附条件;采用SEM-EDX、FTIR和XRD等手段对吸附前后的菌糠进行表征,初步探索了菌糠吸附的机理.结果显示:最佳单因素条件为菌糠投加量30.0 g·L-1、pH 7.0、Cu2+初始浓度75 mg·L-1、吸附时间120 min、温度25℃、转速150 r·min-1,吸附率为77.96%.响应面分析显示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为显著因素.优化后投加量为31.6 g·L-1,吸附时间134 min,pH 7.0,吸附率可达80.51%,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菌糠表面疏松多孔,极易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菌糠表面的氨基、羟基、酮基和羧基可以有效配位络合Cu2+.研究结果表明,黑木耳菌糠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环保的吸附剂,可用于Cu2+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59.
生物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生成单质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生成单质硫常用微生物,包括光合细菌、无色硫细菌和脱氮硫杆菌,对其脱硫原理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同时综述了两相厌氧吹脱与沼气脱硫联合工艺、两相厌氧与硫化物氧化联合工艺、同步脱硫脱氮工艺处理硫酸盐生成单质硫的原理及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60.
谢昕 《环境保护》2012,(18):53-54
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可以有效加大对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的监督,创新环境执法监管机制,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效能,不断满足环保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的迫切需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监管的程度还不够高,其参与的领域、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