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0篇 |
免费 | 356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4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79篇 |
综合类 | 1091篇 |
基础理论 | 142篇 |
污染及防治 | 294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28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86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铁炭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铁炭法对高浓度难降解拉开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接近工业化的动态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酸化铁炭工艺对橡胶工业拉开粉废水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Fe:C=2:1,pH=4,停留时间60min,曝气量0.1m^3/h时,拉开粉(BX)和COD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80%和45%。 相似文献
92.
据《连载科学》报道,美国依利诺斯州开始了大型碳地下封存实验项目。该项目花费将达8400万美金,预计2012年,将往地下1981.2m深处封存100万吨CO2,用以测试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如果实验获得成功,美国几个州未来几年将向地下封存CO2高达1000亿吨。 相似文献
93.
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实验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苯,甲苯和萘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测定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水吸附平衡过程,在水溶液中生物降解过程以及在湿地系统(即土壤-水-微生物系统)中生物降解过程,并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建立有机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过程综合数学模型,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利用模型,定量预测了污染物生物降解所需的时间和程度,并提出动力学因子FK,判断污染物湿地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因素,定量预测了污染物在土壤固相的浓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4.
农药在土壤上吸着/解吸及其对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预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它们的吸着-解吸动力学行为的认识。自20世纪80年代起,吸着-解吸动力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农药在土壤/沉积物上的吸着-解吸动力学和吸着-解吸对土壤有污染物的生物利用率的影响等方面的近期研究成果,着重从实验方法,模型,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5.
通过工业性运行试验,验证“蔗渣碱法造纸制浆黑液资源化处理”项目工艺路线在工业过程中的可行性,工艺设备的可靠性,纸产品以及黑液处理回收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其工艺的稳定性;得出资源化回收产品产率,质量等工业实验数据,为项目产业化实施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6.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 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 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7.
天然黄铁矿的除磷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除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为了考察黄铁矿的除磷特征,采用序批实验,分别研究了反应时间、初始磷浓度和干扰离子(NH4+、NO3- 和SO24-)对黄铁矿除磷的影响。动力学表明,黄铁矿的除磷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pH=6.5时,磷的平衡去除量为6.82mg/kg。Langmuir方程能较好描述黄铁矿除磷的吸附等温过程,其磷的饱和吸附量为11.01mg/kg。NH4+、NO3-和SO24- 对黄铁矿除磷基本没有影响。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铁磷沉淀和铁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吸附,去除的磷主要以可被生物利用的Fe、Al-P形态存在。黄铁矿的这些除磷性能和机制对选取黄铁矿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
99.
通过世界经合组织推荐的藻类生长抑制实验方法,对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鉴定出的3种克藻物质进行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克藻效应的组合实验,得出棕榈酸+琥珀酸、棕榈酸+琥珀酸+乙酸丁酯,这两种组合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克藻效应为协同作用;棕榈酸+乙酸丁酯、琥珀酸+乙酸丁酯组合出现拮抗作用。光学显微镜照片显示,克藻物质组合作用后,蛋白核小球藻的细胞个数明显减少,藻体凝聚沉淀,部分藻体死亡。 相似文献
100.
河流渗滤是一种自然净化过程,污染河水通过该过程在河流沉积层中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河水水质得到净化,从而达到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的目的。本项研究通过淋滤实验,利用自行设计的土柱实验装置和人工配制的淋滤液,模拟了BTEX污染河水在下渗通过河流渗滤系统的过程中发生的降解行为。实验历时48 d,获得了该过程中BTEX各组分和电子受体的质量浓度变化历时曲线,得出的结论包括:污染河水中的BTEX在通过河流渗滤系统时将发生两种环境行为—吸附和降解。其中,吸附作用对于BTEX的净化效果较为有限,当吸附达到饱和之后,在存在电子受体的情况下,BTEX能够发生厌氧微生物降解,降解作用能够更有效的去除BTEX污染物。其中去除效率最高的是间二甲苯,在以NO3-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平均去除率为85.5%,在以SO42-为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平均去除率为82.4%,其次是乙苯、甲苯,去除率最差的是苯,在两种电子受体的系统中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5%和63.5%。由于吸附作用的影响,微生物降解相对于BTEX浓度变化存在一个滞后期,BTEX各组分的土壤-水吸附分配系数Kd越大,总的降解效率也就越低。通过河流渗滤系统这一自然净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浓度较高的BTEX混合污染,各组分平均去除效率都超过了60%,最高去除率均超过了80%。对于持续不断入渗的污染河水,当土壤吸附达到饱和、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去除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使BTEX穿透河流沉积层进入含水层,对地下水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