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280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582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5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81.
382.
CSTR模型是河流水质模拟的常用模型之一,其中水力学模型是影响CSTR模型数值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但迄今为止对CSTR水力学模型数值稳定性鲜有充分的讨论. 以赣江朝阳水厂至八一桥北段为例,采用实测数据,分单箱积分和整体积分2种方式,讨论了Runge-Kutta-Felberg方法(RKF)、经典四阶Runge-Kutta方法(RK4)和二级四阶隐式Runge-Kutta方法(RK2)的数值稳定性、模拟精度和时间效率. 结果表明,与国际上目前常用的单箱积分相比,整体积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种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排序是RKF相似文献   
383.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chloramine residual,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residence time, were measured in drinking water from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a northern city of China.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when chloramine residual is more than 0.3 mg/L or AOC content is below 50μg/L,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of drinking water can be controlled.Both chloramine residual and AOC have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s( HPC)(Iog valu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64 and 0.33, respectively. By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a statistical equation is present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disinfectant residual exerts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on bacterial growth and AOC is a suitable index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stability in the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384.
本文针对当前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现状,阐述了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定义、判别方法、水源、管材、水质指标、常规水处理工艺等对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85.
基于邓肯-张非线性弹性材料模型,对云南省某在建黏土心墙堆石坝逐层填筑施工和正常蓄水+9度地震作用两种工况情况下的坝体应力和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内部拱效应",过渡层出现应力集中,心墙出现应力迅速降低;填筑竣工后的大坝应力分布和位移符合一般规律,但9度地震作用下可能会引起大坝失稳,建议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提高坝坡的抗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6.
刘前进  刘立凡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620-5626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易出现的颗粒解体和微生物失活等问题,设置了浓度分别为30,60,100,150,200,300mg/L的苯酚溶液储存好氧颗粒污泥,并以蒸馏水为对照组,在室温下储存150d.考察储存期间各储存溶液中的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储存150d后,60mg/L苯酚溶液中的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颗粒状结构和密实性,且其向储存溶液中释放的污染物质较少;200和300mg/L苯酚溶液中的好氧颗粒污泥也具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但其颗粒结构强度较差.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优势菌纲(黄杆菌纲、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丰富度降低,梭状芽孢杆菌纲丰富度增加.60mg/L苯酚溶液中的环二鸟苷酸(c-di-GMP)浓度为14.38μg/gMLSS,与储存前相比下降了36.68%,300mg/L苯酚溶液中的c-di-GMP浓度为1.24μg/gMLSS,下降了94.54%.60mg/L苯酚溶液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中的黄杆菌纲分泌c-di-GMP信号分子,增加颗粒污泥储存稳定性.短期(1~70d)和长期(70~150d)储存好氧颗粒污泥,分别选用30和60mg/L苯酚溶液为储存溶液有利于维持颗粒污泥的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87.
研究了Ca2+、Mg2+、Fe2+诱导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探讨其对COD、NH4+-N、TP的去除效果,研究了有机污染负荷、温度、曝气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及AGS连续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Ca2+、Mg2+、Fe2+可促进AGS形成,其中位径达到340 μm时分别需18,16,11 d。添加Ca2+、Mg2+和Fe2+的污泥SVI30稳定在较低水平,MLSS高于自然形成的AGS,特别是Fe2+的脱氢酶活性较高。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对COD、NH4+-N、TP的处理效果较好,其中添加Fe2+的AGS的效果最好,在低、高有机负荷,超低温(4 ℃)和超高温(40 ℃)及曝气不足(1 L/min)情况下,均有较好的COD、NH4+-N、TP去除效果。Ca2+、Mg2+、Fe2+诱导形成的AGS稳定运行60 d后仍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中Fe2+诱导的AGS的COD、NH4+-N、TP去除率高达96.3%、96.8%、88.7%。  相似文献   
388.
生物炭具有高度的碳(C)稳定性,是一种良好的固碳材料.污泥富含无机矿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其内源矿物会富集,影响固碳能力.在500、 600和700℃下制备市政污泥生物炭(SZB)、药厂污泥生物炭(YCB)和鸡粪生物炭(JFB),并模拟其在土壤中70~100 a老化过程,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质谱仪(ICP)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测定其理化性质并计算C损失.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中,生物炭内源矿物种类和质量分数决定生物炭C损失,其中Ca和Mg是主要的C保护矿物,而Fe的存在会降低生物炭C稳定性,增加C损失.老化过程中,生物炭C的自身稳定性对其C损失起主要作用,矿物起辅助作用.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内源C和矿物组分对其C损失的影响规律,为利用污泥和鸡粪生物炭土壤固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9.
文章在具有典型特征的紫花针茅草原设置退化程度不同的各研究样地,旨在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变化,并采用野外观测、土样采集、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含量组成、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等指标。结果表明:退化高寒草原研究样地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高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2~1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减少,其含量变化则与前者相反;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破坏率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10~20 cm土层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各土层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其中轻度退化到中度退化是MWD、GMD减少的主要阶段;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和土层加深而增大,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分形维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样地0~30 cm土层范围内,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390.
以α-蒎烯、乙酸丁酯和邻二甲苯3株高效降解菌为菌源(2株真菌和1株细菌),通过对比单菌单底物和多菌多底物降解效果,确定这3株菌之间不存在抑制效应,可用于构建"真菌-细菌"复合菌剂.考察了复合菌剂与活菌液的降解性能及对饥饿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和活菌液均能较完全地降解底物,但经历饥饿期后,复合菌剂对底物仍保持100%的降解率,而活菌液对α-蒎烯和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只有94.6%和62%.该菌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常温保存180 d后对各初始浓度为120 mg·L-1的α-蒎烯、乙酸丁酯和邻二甲苯24 h内去除率为48.2%、95.1%和57.3%.将复合菌剂与活性污泥分别接种于生物过滤塔,复合菌剂能明显缩短生物膜形成时间,接种的反应器对底物总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而活性污泥只有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