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20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浮叶眼子菜、莎草、藨草等占据较窄的生态位,生态位发生明显特化.苔草、海乳草、黄花蒿、赖草等占据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泛化比较明显.根据生态位宽度指数将湿地植物分为4个生态类群.在20个优势种群构成的380个种对中,有71个种对间表现出生态位重叠,占整个种对的18.68%.说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现象并不普遍,各种群间生态位明显分离,因此不同种群利用资源的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图1表3参15  相似文献   
162.
选择华北地区3种常见草本植物——狗牙根、虎尾草和天堂草,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地表径流,在北京潮白河河岸设置径流试验,研究河岸带宽度、水力负荷和进水浓度对不同缓冲带截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径流中污染物均随缓冲带沿程距离增加有降低趋势,且前段下降较快,后段下降逐渐趋缓。SS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沿程前3 m,TP和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前6 m,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9 m以内。若缓冲带的宽度设置受限,为保证一定的截污效果,宽度不应小于9 m。狗牙根、虎尾草和天堂草缓冲带在沿程15 m处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50.6%、32.0%和40.4%,总体上狗牙根和天堂草对N、P的去除能力优于虎尾草。不同水力负荷和进水浓度下,草本缓冲带均能有效截留径流中的SS,去除率均在70%以上,而NH_4~+-N的去除受进水浓度的影响较大。由于模拟径流中NO_3~--N和溶解性磷(DP)进水浓度低于1 mg/L,缓冲带对两者的去除效果较差,特别是虎尾草缓冲带,出现了出水浓度高于进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3.
为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不同绿化带宽度及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消减大气中PM2.5浓度的作用,选择北京市四环主干道旁3种典型植物群落配置类型作为试验监测点,对0 m、6 m、16 m、26 m、36 m不同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消减能力进行计算,分析PM2.5浓度变化与道路车流量、绿化带宽度及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PM2.5浓度的日变化与车流量的日变化特征一致,道路绿地空气中PM2.5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PM2.5浓度在8:00-10:00的交通早高峰期间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到12:00-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呈持续上升状态,直至晚高峰19:00浓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2)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不同,群落内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优于郁闭度低的单层配置绿地模式;(3)分别对3类空气质量条件下,道路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进行评价。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M2.5〈100μg·m-3)环境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明显,26 m及36 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12.22%;中度污染(101μg·m-3201μg·m-3)天气条件下3种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4.
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湿地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湿地保护立法缺位,上海市湿地专项立法刻不容缓.在专项立法之前,首先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法律分析,梳理好相关法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法律起到应有的作用.湿地法律概念的界定是理清相关立法的切入点.通过对国家及上海市地方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界定了滩涂湿地与海域的关系,并就上海市滩涂管理提出建议,试图理顺湿地管理中的交叉冲突,为上海市湿地专项立法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65.
汾河太原段水体浮游藻类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lis生态位重叠指数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4个优势藻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清洁河段,优美曲壳藻的生态位最大,在水质较差的断面,以纤维藻属的2个种和中间菱形藻的生态位最宽。从生态响应速率值看,清洁河段中,扭曲小环藻的进攻性最强;在污染段,平片针杆藻的进攻性最强。从生态位普遍重叠指数分析,清洁带高于污染带,表明在污染水体中,藻类分化明显,而清洁水体中,藻类对资源的利用充分。  相似文献   
166.
中国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气候重建基本都集中在温度方面,基于树轮宽度的水文气候研究鲜有成果,不利于全面理解亚热带地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北亚热带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宽度指数与上一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r=?0.68,p<0.01)。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大别山地区1846—2010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达到46.4%(调整自由度后为45.3%)。在整个重建时段中存在3个湿润期(1891—1903,1905—1921和1950—1993年)和3个干旱期(1868—1890,1922—1934和1994—2005年)。同时,重建序列与采样地周边区域旱涝指数以及天目山的相对湿度重建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高度相关,说明过去165年间中国东南亚热带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较为同步。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研究区及周边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综上,利用树轮宽度指标重建的大别山的相对湿度变化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干湿演化历史提供了参考依据,完善了时间尺度上亚热带地区相对湿度数据,同时也证实了亚热带1990年以后干旱化趋势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7.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强制性技术规定,是参与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据。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既是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重要内容,又是从技术上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进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改革所迈出的关键的一步。强制性条文的正确实施,对促进各类建筑活动的健康发展,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8.
利用级数展开的方法得到一个实用的解析面源公式,它不仅包括了显式源高项,还能计算面源烟羽横风向非轴线浓度,其精度远远高于其它有关模式。此外,利用该公式,研究了面源烟羽的半宽度,并证明,难以用一个固定的后退点源来描述整个面源烟羽,提出可用一移动点源来代替。  相似文献   
169.
工厂中由于生产区与生活区无严格的界限导致噪声污染纠纷,由此引发噪声排放厂界的界定,厂界监测点的布置、厂界噪声超标排污费的征收等一系列问题。将生产区围墙作为噪声排放厂界、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由此引发的纠纷既是劳动纠纷也是环境纠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劳动部门都有权管辖。  相似文献   
170.
进入新世纪以来,亲环境行为及其背后的形成机理备受关注。为全面了解亲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基于对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梳理,并以1999—2023年“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54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引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亲环境行为领域的内涵界定、发展阶段、测量维度和形成机理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研究发现:(1)环境责任行为、亲环境行为、环境友好行为和环保行为概念存在相似性,都聚焦于个体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主体大多围绕游客和农户展开;(2)近20年来的国内亲环境行为的发展分为探索发展、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和成熟发展4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研究重点、方向存在差异;(3)亲环境行为结构维度多分为单维结构和多维结构,测试方式以自我报告法为主,理论框架主要围绕TPB理论、NAM理论和VBN理论展开,且不同理论之间的二次整合也愈加成熟;(4)亲环境行为主要受个体特征、内在认知、情感因素和外部情景特征等影响,但不同的行为主体,其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丰富亲环境行为领域的研究内容,指导亲环境行为理论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