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4篇 |
免费 | 576篇 |
国内免费 | 8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27篇 |
废物处理 | 92篇 |
环保管理 | 157篇 |
综合类 | 2175篇 |
基础理论 | 274篇 |
污染及防治 | 643篇 |
评价与监测 | 37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降解五氯酚的微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生物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好氧的条件下培养出颗粒污泥并用含五氯酚(PCP)的废水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研究了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MLSS、SVI、粒径以及对COD和PCP处理能力的变化.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 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3%和86.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污泥的结构,颗粒污泥内细菌种群丰富,大多数为短杆菌和球菌.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培养出的微好氧颗粒污泥以及用PCP驯化后的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对比,用PCP驯化后的微生物种群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新增了某些菌群,如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um)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图6表2参20 相似文献
762.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污泥是一种富含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养分的生物固体废弃物,但重金属问题又成为影响污泥农用的关键因素,而重金属的生物活性、迁移性及毒性不仅取决于总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的形态.该实验通过调节城市污泥的水分和C/N比,利用笔者所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好氧堆肥反应器进行城市污泥堆肥处理,经过为期20 d的好氧堆肥处理,研究堆肥前后污泥中的重金属总量和化学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堆肥处理由于添加能源调理剂等,使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原污泥,符合了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同时堆肥也改变了重金属的化学形态,降低了剧毒性的Cd的生物有效性.对污泥及堆肥的重金属形态研究发现:大部分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生物毒性很小,农用时的重金属污染度也很低. 相似文献
763.
转Bt基因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秸杆还土试验比较了克螟稻Bt基因表达最高期秸杆和同一时期亲本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可培养厌氧细菌数量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亲本对照相比 ,培养初期克螟稻秸杆的添加对淹水土壤厌氧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反硝化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数量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但培养后期这种显著性差异基本消失 .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指纹图谱和主成份分析 (PCA)结果表明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在培养的第 3周和第 5周达到显著性差异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伸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间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逐渐减小 .到培养的第 1 1周 ,两种秸杆处理土壤间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基本消失 .尽管如此 ,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秸杆处理土壤中可培养厌氧性细菌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均与纯土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培养的条件下 ,没有观察到转Bt基因克螟稻秸杆对淹水土壤微生物明显的长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64.
765.
富磷上清液铁接触除磷工艺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由铁碳合金和钝态不锈钢作为电化学腐蚀两极系统的铁接触除磷反应器,首次尝试将铁接触除磷技术用于厌氧富磷上清液的处理.通过对模拟富磷上清液除磷效果的测定与分析,详细探讨了铁接触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曝气方式宜为间歇曝气,且最优曝气/停歇时间为 60 min/30 min;在进水总磷浓度为 30~50 mg/L范围内,随着磷浓度的升高,总磷去除率随之下降;而随着曝气强度、pH值的升高及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总磷去除率随之升高;随着水温的升高,总磷去除率有波动,水温为27℃时,总磷去除率最大.将铁接触除磷工艺运用到侧流除磷方法中,最终可使出水总磷浓度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66.
孙永泰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09,(2):53-55
介绍了蒸汽凝结水供暖系统中CO2和溶解O2对系统内尤其是对钢制散热器的腐蚀;论述了腐蚀的主要机理,并提出了既经济又便于管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67.
金跃荣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09,(3):59-60
热水采暖由于热损失小,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维修费用低,供热质量高而被普遍采用,但热水锅炉的氧腐蚀难以控制,往往一台热水锅炉运行3~4年就已腐蚀穿孔,严重影响热水采暖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768.
769.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