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2篇 |
免费 | 457篇 |
国内免费 | 6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4篇 |
废物处理 | 72篇 |
环保管理 | 126篇 |
综合类 | 1738篇 |
基础理论 | 220篇 |
污染及防治 | 503篇 |
评价与监测 | 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10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铁氧电池法处理孔雀石绿模拟染料废水的方法,研究了曝气时间、pH值、废水体积以及曝气时间与pH值的交互作用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40min,pH=9,废水体积120mL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76.5%和96.5%以上,该方法比传统的铁屑法效果大大提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72.
针对目前低温脱硝催化剂抗硫抗水性较差的不足,以TiO2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V2O5,利用磷酸调控表面酸性,制备了磷酸氧钒催化剂VPO/TiO2,并实验研究了SO2和水蒸气对其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与V的摩尔比为1/5,活性组分(VPO)负载量为10%,焙烧温度为400 ℃时,催化剂脱硝性能最好,180~400 ℃温度范围内脱硝率高于98%;反应温度为200 ℃,烟气中SO2体积分数为200×10-6~800×10-6和水蒸气体积分数为4%时,催化剂的活性无明显下降。添加磷酸能够促使催化剂表面生成VOPO4、(VO)2P2O7及V4+/V5+氧化还原电对,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磷酸可增强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减少了SO2的表面吸附及其与活性组分的反应。另外,催化剂表面以介孔为主,可提高未被水分子占据的活性位点量,FT-IR图谱显示抗硫抗水测试后的VPO/TiO2表面未发现有硫酸根生成,VPO/TiO2表现出较强的抗SO2和水蒸气毒化的性能。负载型磷酸氧钒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硝活性和较强的抗硫抗水性能。 相似文献
773.
从菌糠腐熟物中分离纯化12株长势良好的菌株,经16S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将其中长势最好的一株命名为链霉菌P9。通过单因素实验及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链霉菌P9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10g/L,蛋白胨+酵母粉25.0g/L,MgSO_4·7H_2O 0.075g/L,KH_2PO_40.3g/L,K_2HPO_40.6g/L。将最佳培养基配方下制得的链霉菌P9发酵液用于污泥好氧堆肥,接种量分别为0(对照组CK)、0.5%(质量分数,下同)、1.0%、1.5%。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0.5%时,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1.0℃,高温期维持12d,堆肥效果程度优于CK组(堆体最高温度58.1℃,高温期维持9d),接种量为1.0%、1.5%时污泥堆肥进程反而被抑制。堆肥结束时,堆体上清液的种子发芽指数均在70%以上,说明堆体物料基本腐熟无毒。可见,采用链霉菌P9发酵液作为微生物菌剂促进污泥好氧堆肥是可行的,接种量宜为0.5%。 相似文献
774.
富营养浅水湖泊的退化与生态恢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初步讨论了富营养浅水湖泊的退化现象的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对湖泊生态恢复的目标和对策等问题也作了探讨,以武汉东湖为例,提出以水源保护地为主要功能的富营养浅水胡泊的恢复和整体优化对策,即恢复沉水植被、建立控制面源污染的半自然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优化水产养殖结构和恢复湖泊生物多样性等。对生物操纵在长江中下游富营养浅水湖泊恢复中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5.
太湖铜锈环棱螺对氮磷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太湖的五湖里湾是一个富营养湖,水质亟待改善。铜锈环棱螺是太湖的常见种群,通过在五里湖的一些室内外实验,研究了螺对水体透明度,总磷、氨氮、溶解氧的作用,发现它能交水体透明度从0.5m左右提高到1.3m,使室内水体浊度迅速降低,降解总磷的幅度能达到50%,分析为铜锈环棱螺的絮凝作用所致;并且,在其水域氨氮深度大幅度降低,使实验点高达5mg/L以上的氨氮浓度降至2mg/L以下,从感观和水质指标两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776.
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SBR和优势混合菌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在此过程中驯化出好氧颗粒污泥,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发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经历了细菌增殖、絮状体形成、絮状体聚合、凝絮体形成和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五个阶段;其形成至少有菌丝缠绕、小块污泥互相联合、吸附和连接四种机制。优势混合菌的加入,是好氧颗粒污泥之所以能够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77.
ABR-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黄连素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ABR-好氧颗粒污泥组合工艺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启动运行,通过分析发现,ABR装置在HRT为4 d,黄连素浓度为50 mg/L的运行方式下成功启动,反应器运行稳定后每个格室MLSS平均值分别为25 840、21 560、27 500和11 200 mg/L。以ABR出水为营养物,成功培养出粒径在2~10 mm,沉降速率为104~137 m/h,沉降性能优良的好氧颗粒污泥。该组合工艺在启动实验的末期,进水COD浓度为3 000~4 000 mg/L左右,出水COD浓度到达168.4~271mg/L,系统总的去除率保持在90%~95%之间,表明ABR-好氧颗粒污泥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 相似文献
778.
降解五氯酚的微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生物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好氧的条件下培养出颗粒污泥并用含五氯酚(PCP)的废水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研究了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MLSS、SVI、粒径以及对COD和PCP处理能力的变化.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 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3%和86.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污泥的结构,颗粒污泥内细菌种群丰富,大多数为短杆菌和球菌.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培养出的微好氧颗粒污泥以及用PCP驯化后的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对比,用PCP驯化后的微生物种群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新增了某些菌群,如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um)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图6表2参20 相似文献
779.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污泥是一种富含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养分的生物固体废弃物,但重金属问题又成为影响污泥农用的关键因素,而重金属的生物活性、迁移性及毒性不仅取决于总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在的形态.该实验通过调节城市污泥的水分和C/N比,利用笔者所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好氧堆肥反应器进行城市污泥堆肥处理,经过为期20 d的好氧堆肥处理,研究堆肥前后污泥中的重金属总量和化学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堆肥处理由于添加能源调理剂等,使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原污泥,符合了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同时堆肥也改变了重金属的化学形态,降低了剧毒性的Cd的生物有效性.对污泥及堆肥的重金属形态研究发现:大部分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生物毒性很小,农用时的重金属污染度也很低. 相似文献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