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38篇 |
免费 | 814篇 |
国内免费 | 309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2篇 |
废物处理 | 139篇 |
环保管理 | 611篇 |
综合类 | 6825篇 |
基础理论 | 2725篇 |
污染及防治 | 850篇 |
评价与监测 | 657篇 |
社会与环境 | 207篇 |
灾害及防治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516篇 |
2022年 | 556篇 |
2021年 | 679篇 |
2020年 | 464篇 |
2019年 | 519篇 |
2018年 | 339篇 |
2017年 | 374篇 |
2016年 | 511篇 |
2015年 | 514篇 |
2014年 | 793篇 |
2013年 | 541篇 |
2012年 | 567篇 |
2011年 | 575篇 |
2010年 | 489篇 |
2009年 | 544篇 |
2008年 | 560篇 |
2007年 | 459篇 |
2006年 | 382篇 |
2005年 | 321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70篇 |
2002年 | 256篇 |
2001年 | 189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133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56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24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弥补我国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坡地土壤碳(C)和氮(N)时空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依托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在万安小流域建立的长期观测样地,对比分析了约30年历史的退耕林地及其邻近的坡耕地不同坡面位置土壤的C、N形态、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后,显著增加了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储量(P< 0.05),其中表层土壤(0~20 cm)SOC储量增加了25.86 t·hm-2,年均SOC储量增加速率为0.89 t·hm-2. 土壤总氮(TN)含量虽略有增加,但仅限于0~20 cm土层. 退耕林地与坡耕地相比,速效C、N养分如,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0~70 cm)的差异性基本不显著(P> 0.05). 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位置对坡耕地土壤TN、SOC、NO3--N、NH4+-N和DO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土壤TN和S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而土壤NO3--N、NH4+-N和D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则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退耕林地土壤仅DOC含量受坡位的显著影响,并沿坡面向下呈增加趋势. 结果表明,在评估紫色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一旦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我国现阶段土壤污染形势较为严峻,人们也积极探讨土壤污染防治的有效举措,并不断推出新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以真正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高度关注,在土壤污染防治应对中应自觉基于生态保护视域进行土壤污染情况的监测,及时探明土壤污染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修复举措。在日常中,应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巡检力度,减少土壤污染风险,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文章主要就生态保护视域下土壤污染与土壤修复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土壤污染现状,污染危害的基础上,探明土壤污染修复的有效举措,并思考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的正确路径,从而加强土壤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严重,已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残留地膜被逐渐分解成微小的塑料,不仅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甚至还会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虽然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严重,但现阶段对土壤中微小塑料数量的监测基本上属于空白。研究建立了一种农田中地膜微塑料含量的测定方法,旨在为农田土壤中地膜微塑料残留量的监测提供一种稳定、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地膜微塑料污染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诸多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资源,但在粗放的拆解回收过程中,其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介质中释放,使拆解场地周边土壤受到严重的复合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本文系统分析了电子废弃物拆解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特征和风险;归纳了用于研究土壤污染生态风险的指数法、模型法、外推法和生态毒理法和用于研究土壤污染健康风险的人体外部量化评估和人体内暴露评估等评估方法;同时探讨了这些评估方法在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污染生态健康风险研究的前沿进展。最后本文还指出了目前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需要改进之处,如评价方法应考虑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需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基本构成单元的影响纳入进去、健康风险量化评估基础数据和内暴露评估生物标志物法都需开展精细化的研究,提出了应对电子废弃物拆解引发的生态健康风险的措施,以期引起关于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土壤生态健康风险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汀红壤侵蚀区为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养分、酶活性、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度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定量评价红壤区生态恢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以未治理裸地(CK)和治理年限为6年(R6)、10年(R10)、34年(R34)、80年(R80)5种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pH、酶活性,运用高通量测序... 相似文献
19.
简要地介绍了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并回顾了近20a的国际土壤微形态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在过去的20a中,土壤微形态学在概念、现象的解释、分析技术'以及应用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特别在样品脱水方法、荧光分析、图象处理及定量分析技术上得到很大的发展.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结构的关系,土壤改良对结构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利用土壤微形态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根系与根际的生态过程,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过程,人为活动对土壤退化,熟化的微形态指标,以及利用微形态指标评价人为因素在现代土壤过程中的作用等,是土壤微形态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