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0篇 |
免费 | 345篇 |
国内免费 | 162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5篇 |
废物处理 | 97篇 |
环保管理 | 162篇 |
综合类 | 3039篇 |
基础理论 | 470篇 |
污染及防治 | 809篇 |
评价与监测 | 93篇 |
社会与环境 | 58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81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213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299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282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30篇 |
2006年 | 201篇 |
2005年 | 173篇 |
2004年 | 130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城市不透水表面沉积物是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以北京市某道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城市道路沉积物的粒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道路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物及有机物(COD)的溶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粒径较大的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而粒径较小的沉积物中磷含量较高;虽然TP、PO3-4、TN、NO-3、NH+4、COD的溶出浓度、溶出速率变化特征各不相同,但总体趋势是粒径越小氮、磷及COD溶出浓度和溶出速率越大,且最大溶出速率都出现在前5 min。因此,为实现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应采用源头控制措施对小粒径道路沉积物和初期雨水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2.
基塘水产养殖对水域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疆华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20(5):24-26,29
基塘系统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其鱼塘子系统中的营养盐-氮、磷既是鱼类生长的必需元素,又是水体中的限制性元素。氮、磷的变化受塘中水生生物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排泄)、鱼类粪便、饲料投加、底泥等的影响,文中对基塘中氮磷的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3.
194.
根据较新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红枫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水平,揭示了红枫湖的氮、磷比限限制性营养盐,系统分析了水中N、P的含量特征及各种形态氮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5.
本文以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生化反应各过程需氧量得出城市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除磷)相关工艺的普遍规律,即在好氧生化反应区内按水流方向,微生物需氧量基本稳定在38%,26%,26%,10%。 相似文献
196.
污水土地处理水旱轮作条件下磷素在土层中迁移特征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污水土地处理过程中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溶液 P含量和迁移特征 ,在一种特殊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实验装置中进行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水田条件下 1.5m~ 0.5m土壤溶液 P含量极低 (≤ 0.02 mg/L ) ,但在旱地条件下 ,P含量上升至 0.045mg/L~ 0.628mg/L,P素随入渗污水向下迁移距离可达 1.1 m.在低水力负荷率和较长停留时间的运行条件下 ,1.3m以下土壤溶液和地下水的 P含量处于安全水平 . 相似文献
197.
探讨无回流间歇曝气系统 (简称 NBIAS) ,处理城市污水的污泥龄 ( SRT)对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原污水流程试验和人工合成污水静态模拟实验 ,试验结果表明 :在水温为 2 0℃~ 30℃ ,污泥负荷为 0 .2 5~0 .45kg CODcr/ kg MLSS· d,SRT为 1 8~ 2 2 d,HRT为 8~ 1 0 h时 ,利用原污水作为碳源 ,NBIAS在保持较高的 CODcr去除率的同时 ,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
198.
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城市污水脱氮降磷工艺的几种主要方法,指出生物法因工艺简单、处理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一种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9.
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生长的磷营养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无磷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磷,对经过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desmusobliquus进行一次性培养,比较研究磷饥饿下两种藻对外源磷的生长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两种藻的营养动力学参数(Umax、Ks)。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现存量快速增加的磷质量浓度在0.020~0.200mg·L-1之间,比生长速率快速增长的磷质量浓度在0.00~0.200mg·L-1之间,斜生栅藻现存量快速增加的磷质量浓度在0.02~4.00mg·L-1之间,比生长速率快速增长的磷质量浓度在0.020~0.500mg·L-1之间。无论在现存量上还是在生长速率上,铜绿微囊藻适宜的磷质量浓度都比斜生栅藻的低。铜绿微囊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229/d、0.026mg·L-1;斜生栅藻的最大生长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395/d、0.031mg·L-1。生长动力学参数表明:当磷缺乏的情况下,铜绿微囊藻容易形成优势,当磷丰富的情况下,斜生栅藻容易形成优势。 相似文献
200.
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宁南黄土高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5年后,区域局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章针对退耕后的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阐述了自然撂荒坡地、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灌木林地、坡耕地产生的土壤水热、养分效应,其结果对减少宁南黄土高原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合理农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径流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变化为单峰型,与雨量峰值相比,对应储水量略有滞后现象。土壤储水量整体表现为农耕地>自然荒坡>柠条林地。受植被类型影响,坡面土层温度为荒坡草地>柠条林地>农地。随坡度增加,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有降低的趋势,相同坡度下(25°)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2.76g/kg,是农耕地、柠条林地的1.2倍和1.94倍。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坡耕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柠条林地和自然荒坡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a-P(钙结合态的磷酸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达29.6%~59.07%,O-P(闭蓄态磷酸盐)最少,仅占4.73%~22.45%。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