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2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8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8篇 |
废物处理 | 94篇 |
环保管理 | 191篇 |
综合类 | 2089篇 |
基础理论 | 515篇 |
污染及防治 | 391篇 |
评价与监测 | 108篇 |
社会与环境 | 54篇 |
灾害及防治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55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49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43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188篇 |
2006年 | 163篇 |
2005年 | 138篇 |
2004年 | 119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07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水葱修复土壤镉污染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野外观察与研究发现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可以耐受土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并对镉(Cd)有很高的生物富集量.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了两个主要因素,营养液pH与Cd含量,对水葱生物量以及Cd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可耐受高浓度Cd (30 mg/L)和大范围pH变化 (3.7~7.7).当营养液pH为4.7, Cd为25 mg/L时,水葱富集的Cd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264.71 mg/kg,地下部分234.39 mg/kg,平均转运系数1.13.这显示了它用于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超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声辐照技术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渗滤液中氨氮超声去除的机理主要是氨氮以游离氨的形式在空化泡内发生高温热解反应,生成氮气和氢气而排出. 相似文献
73.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75.
含铁化合物对有机氯化物的脱氯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钯/铁,二硫化铁,硫化铁,三氧化二铁,绿锈等含铁化合物在降在降解六氯乙烷,四氯化碳,五氯乙烷,四氟乙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有机氯化物中的应用以及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6.
石灰湿法脱硫过程中pH条件对结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石灰湿法脱硫中存在的结垢问题,在鼓泡床中模拟了石灰湿法脱硫过程,通过分析液相的组成,结合反应机理探讨了pH对结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6.0~4.0时,既能避免结垢,又能获得较高的脱硫率。提出了实际中预测结垢倾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随着能源问题及全球变化关注,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研究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选择南京、宁波和常州作为长三角典型城市,基于典型居住小区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城市居民出行基础数据,估算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长三角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出行交通碳排放约1 1219 kg CO2/人,日常通勤和远距离出行碳排放量之比为75[DK]∶25;城市居民日常通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家庭年收入、年龄和性别;远距离出行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出行距离、交通方式和家庭年收入。建议采用差别化的行政干预和经济杠杆有效调控家庭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消费,兼顾汽车产业发展、家庭小汽车刚性需求与节能减排需求之间的博弈平衡;优化城市功能格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加强节能减排与低碳意识宣传,鼓励与引导公共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