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828篇
基础理论   269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71.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方法,比较和分析了镉(Cd)-砷(As)复合污染处理对球果蔊菜(Rorippa globosa,十字花科焊菜属,1种从农田杂草中新发现的镉超富集植物)的生长及其对Cd、As吸收和积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As复合污染条件下,由于Cd、As的拮抗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促进地上部对Cd的吸收和积累.在Cd-As复合污染处理浓度为10 mg/kg和50 mg/kg时,株高和地上部干重达到最大(分别为35.9 cm和2.2 g,盆),叶片中Cd积累量高于同浓度单一Cd处理.Cd-As复合污染高浓度处理表现出对球果蔊菜生长以及Cd的吸收和积累有协同的抑制作用.同时,球果薄菜根部对As的吸收能力大于其地上部,相应的富集系数≤0.3,转移系数≤0.6,说明球果萍菜对As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球果蔊菜有很强的忍耐Cd-As复合污染的能力,对修复Cd-As复合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在小麦幼苗中的富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污泥中Cd、Pb和Zn的化学形态分布,并通过室内土培实验研究了其在小麦幼苗中的富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Pb和Cd在污泥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相对比较稳定;Zn则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存在,具有较强的潜在生物有效性。污泥中3种金属的潜在生物有效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Cd>Pb。比较污泥中的Zn、Pb、Cd在小麦根和叶中的富集系数(EC),可发现3种金属在根中的富集系数均大于其在叶中的富集系数,说明小麦根部对这3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其茎叶部分。3种金属在小麦中富集能力的强弱顺序在茎叶中为Zn>Cd>Pb,此结果与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3.
采集了2005年8月具有代表性的道路附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分析了PM10中的离子、重金属及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哈尔滨市道路附近PM10离子组分中SO42-、NH4+、Ca2+浓度较高,其主要来源于交通尘污染;富集因子法表明元素Cr、Zn和Pb来源于人为污染;EC/TC大于0.36,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等一次污染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74.
北京市铁路站场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技术对北京市铁路站场采集的颗粒物的形貌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及元素相关性对颗粒物中的各元素来源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铁路站场所采集的主要是2μm以下的球形或椭球形富含S、Br、Zn元素的颗粒,富集因子及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铁路机车燃油排放。因此,确定颗粒物的排放源并以此进行控制,对于改善北京铁路站场周围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溴代阻燃剂的禁用,有机磷阻燃剂(OPFRs)被作为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纺织、化工、电子以及家装材料等行业,生产和使用量逐年上升.由于OPFRs在环境和生物体中普遍检出,且多种化合物具有致癌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笔者重点综述了河流、湖泊...  相似文献   
76.
活性污泥体系中聚糖菌的富集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污泥体系中,聚糖菌(GAOs)在厌氧环境下与聚磷菌(PAOs)形成对底物的竞争关系,对聚糖菌的研究对于优化生物除磷工艺有重要意义。以葡萄糖为惟一碳源,在磷限制条件下,利用特殊运行方式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出了稳定的聚糖菌颗粒污泥,厌氧阶段磷释放量与有机物吸收量浓度(mg/L)比从7.4%下降为0.25%。从培养好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获得2株聚糖菌,经菌落PCR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了所得聚糖菌菌株G1和菌株G2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鸟氨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  相似文献   
77.
惠州农业土壤、灌溉水和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GC-ECD)对惠州市51个农业土壤样品、12个灌溉水样品和21个农产品样品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进行了测定.HCH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1.66μg/kg、灌溉水5.86ng/L、农产品24.74μg/kg;DDTs平均含量分别为土壤4.98μg/kg、灌溉水2.06ng/L、农产品41.72μg/kg,土壤中有机氯农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到水体及农产品中.从HCHs和DDTs异构体组成可以看出,环境中绝大多数农药残留是由于历史上使用造成的,个别地区可能还有新的污染输入.同其它地区相比,惠州农业土壤和灌溉水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较低,但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DDTs富集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8.
广州市白云山降水的化学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广州市白云山降水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其降水样品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降水样品pH值分布为3.04—6.41,雨量加权pH平均值为4.26,酸雨频率为70.2%,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Ca^2+和NH^+4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46.4%和17.5%;主要阴离子为SO^2-4和NO^-3,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59.0%和19.9%。相对酸度(FA)和中和因子(NF)计算结果表明,约有84.7%的降水酸度被碱性成分Ca^2+和NH^+4中和。利用富集系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SO^2-4和NO^-3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而Ca^2+和K^+主要来源于岩石/土壤风化。  相似文献   
79.
类芦对铅的耐性及富集能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对Pb的耐性和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类芦对Pb耐受的临界浓度为800 mg/kg,在此浓度以下Pb对类芦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类芦生长变缓慢、出现中毒症状,但仍能存活.从富集能力来看,土壤Pb为中低浓度时,类芦的富集能力较强,但Pb浓度超过1 000 mg/kg后地上部富集量增加缓慢,而根部的含量则降低.在各种Pb处理浓度下,类芦地上部Pb含量均大于根部,说明这种植物对Pb有较好的迁移能力.研究发现,类芦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因此其地上部Pb迁移总量较高,在土壤Pb浓度为800 mg/kg时类芦地上部的迁移总量可达到221.77 mg/m2.综合分析可知,类芦对中度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0.
为探索工程改良、植物修复、钝化修复、拮抗修复、钝化-拮抗修复技术在污灌区镉(Cd)污染麦田安全利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了上述5类技术在河南省某典型污灌区应用后小麦籽粒Cd含量、土壤Cd含量和小麦Cd富集程度。结果表明:拮抗-钝化单一或复合修复可通过影响小麦籽粒Cd的富集和土壤Cd含量来降低小麦受重金属Cd的污染,如施用适量磷基+铁基矿物复合材料可降低38%小麦籽粒Cd含量,施用适量磷基矿物材料B小麦籽粒Cd含量可降低27%~48%,2种处理修复效果显著;其他技术虽有一定修复效果,但并不显著。小麦Cd富集系数(PUFCd)可作为评价污灌区Cd污染麦田安全利用工程中技术应用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