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生物炭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海湿地盐碱土壤在全球碳氮循环及调节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剂生物炭(Biochar,BC)在缓解气候变化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前景巨大。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BC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缺乏其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本文综合分析了施用BC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植被碳库、有机碳库、有机碳矿化及生物固氮、硝化、反硝化、矿化、氨损失等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指出未来应关注长期野外研究,利用宏基因组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阐明BC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功能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生物炭技术缓解我国温室效应潜力初步评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姜志翔  郑浩  李锋民  王震宇 《环境科学》2013,34(6):2486-2492
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在实现了将植物吸收的大气CO2封存在土壤中的同时,还将产生多重农业生产效应.在调查我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可利用潜力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热解生物炭技术在缓解温室效应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可供生物炭生产的农林生物质资源总量为6.04×108t;温室效应净潜力(以CO2e计,CO2e为CO2当量)为5.32×108t,相当于每t原料可封存0.88 t.在整个温室效应潜力中,贡献最大的是大气CO2以生物炭形式在土壤中的封存,约为73.94%,其次是副产物可更新能源生产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潜力,占总潜力的23.85%.由此可见,以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的技术对于缓解我国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从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的发展入手,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二氧化碳捕集、运输与封存技术委员会(ISO/TC265)、参与国家与机构、主要工作方向及工作进展等基本情况,并对未来CCS技术标准化发展进行了展望。主要介绍了目前ISO/TC265在碳捕集、碳运输、碳封存、碳量化与验证以及其它共性问题等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并结合国内外CCS技术及标准发展的现状,从CCS标准的重要性、发展方向、时间进程、方法学以及与其它标准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世界封存CO_2驱油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控制全球变暖,评述了世界可深层封存CO2的潜力,世界各国封存CO2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CO2驱油的前景。  相似文献   
45.
废弃电容器封存点及旧工业场地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了四川资阳机车厂废弃电力电容器封存点与旧工业场地土壤与降尘中28种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与组成特征.电容器封存山洞未封闭洞口处土壤中PCBs含量最高,28种PCBs的总含量(ΣPCBs)达227 502 ng.g-1,铸铁车间窗台降尘中也有高残留的PCBs,ΣPCBs在10μg.g-1以上,封存点和铸铁车间样品中PCBs单体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高污染样品中PCBs的同族体分布均以四氯代PCBs为最高,其次为三氯代PCBs和五氯代PCBs.与封存点土壤相比,铸铁车间样品中高氯代PCBs的贡献更大.12种类二英PCBs的毒性当量(TEQ)介于75.43~24 027 pg.g-1之间,远大于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但普遍都以PCB126的毒性当量贡献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46.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都在关注利用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减排,我国也积极与欧美国家进行CCS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合作。然而,该技术在碳捕获、运输与封存阶段存在一系列环境风险,尤其封存阶段环境风险难以预知和控制。为此建议:第一,高度重视潜在环境影响,加强CCS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第二,加强现在运行项目的环境监管,完善CCS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第三,支持CCS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同时推进CCS技术试验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7.
简讯     
《环境工程》2012,(3):75+104
<正>中国将稳步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19日在北京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未来五年,将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积极发展低碳能源以及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等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当天,中国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在北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大在该领域技术研发、政策研究、项目示范等合作,并将努力实现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要求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在中国尚处于工业示范阶段,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经济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应用领域有限、盈利能力差等障碍,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以推进技术部署。本文梳理了国际上现有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化项目和相关支持政策,基于商业模式画布的研究框架,分析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化部署的现状、特点与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建议,包括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体系、布局基础设施和促进集群建设。  相似文献   
49.
针对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技术(CO2-EOR)国内尚无通用的环境监测方法的情况下,文章提出了土壤气CO2的通量以及13C监测的重要性,并结合胜利油田CO2-EOR项目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监测过程值得注意的问题:为识别CO2泄漏风险,注气前的环境监测数据至关重要;监测区域除了涵盖注气井和采油井,必须考虑注气过程中CO2地下运移的范围,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计算延伸的距离;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中,由于参数的表征方式不同,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的类比功能实现监测方法之间的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50.
采用自制的煤大样量吸附实验装置测定了常温常压条件下煤对每种烟道气体成分 的饱和吸附量,并根据电厂烟气流量与工作面配风量的计算对井下注入烟气的安全性进 行了分析。实验数据结果显示,煤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将电厂烟气注入井下采空区,每 吨煤可封存烟气中CO2约1.2 m3, N2约0.26 m3,其中烟气中SO2和NO2可全部被煤样封 存,揭示了利用烟气替代传统N2及CO2预防煤炭自燃的可行性;根据对电厂烟气流量及 回采工作面配风量的计算发现,在假定注入采空区的烟气与煤、岩没有任何吸附的情况 下,按照规定流量注入烟气未造成工作面回风巷中CO2、SO2气体浓度超标,NO2则超出 规定允许最高浓度,因此应对注入井下的烟气进行进一步脱硝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