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上海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城市污水处理规划的实施,将在2020年前使该市的城市污水厂污泥产生量从现状的85tDS/d增长至1300-1500tDS/d,将形成可观的污泥消纳压力。预期了该市的污水污泥产生状况,以现有污水污泥处置与利用技术为基础,测算了可行的污泥处置与利用方向及相应的容量,以及满足容量利用的前处理要求。以此为基础,推荐了适宜的容量利用方案,并建议以生物稳定化干化处理为污泥处置与利用前的改性处理步骤,且可在适当的条件下增加厌氧消化环节,提高处理体系的水平与容量宽余度。此污泥处理与利用体系可达到污泥消纳运行的柔性化和可靠性,兼具环境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乡村绿色住区污水就地处置技术的可行性,结合西北黄土高原乡村绿色住区示范区建设,设计了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乡村聚居区污水就地处置回用的工艺型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调研得到的北京市13座粪便消纳站2009—2011年3年的平均数据,从固液分离、絮凝脱水、污水生化处理3个单元的电耗、残渣来分析北京市粪便消纳站耗能排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单元有着自身耗能排污的特征,固液分离单元中,耗电情况受场站影响比较大,处理1 t粪便约耗电0.38~1.62 kW·h,排放残渣1.26~4.52 kg;絮凝脱水单元中,每处理1 t粪便耗电0.54~5.14 kW·h,产生粪渣0.012~0.26 kg;生化处理单元中,每处理1 t污水需耗电4.3385 kW·h,同时能得到0.9604 t的中水。  相似文献   
14.
进出水方式对高负荷浅层渗滤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渗滤柱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6%。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1.2%~67.7%,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的渗滤柱去除率最低,但出水仍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各渗滤柱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17.5%~37.2%,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强化反硝化作用是提高脱氮效率的主要途径。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1.0%~78.0%,其中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增加与填料的接触面积能增强对TP的去除效果。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下,渗滤柱对COD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是对N、P营养盐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就地处置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有机化合物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地层介质中的有机物主要以自由态,挥发态、溶解态和固态4种形态存在。有机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较差,如不进行人工清除,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可能存留长达几埏年之久,对土壤、地下水资源构成长期的威胁。传统的开挖处理技术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当贮赃物 地表被利用时则无法进行开挖处理(如有建筑物等)。近扯为,以地下冲洗法,土壤抽水法和地下水曝气法为代表的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6.
肖荔人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2):1724-1728
以硬脂酸共生稀土(RESt3)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NiDBC)为复合光敏剂研制可环境消纳聚乙烯(PE)地膜,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表征了NiDBC晶体结构,对其光敏调节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将研制的PE地膜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实验、户外曝晒实验及自然环境土壤填埋试验,以断裂伸长率保留率(F)和羰基指数(CI)作为评价PE地膜的光降解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改变RESt3/NiDBC的用量能生产出不同光降解诱导期的PE地膜,可实现PE地膜降解的可控性;将经生物活性剂表面处理过的白云石粉,N、P、K肥料和RESt3/NiDBC复合光敏剂按一定比例添加到PE地膜中,既能有效提高其降解的彻底性,又可适当改良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新研制的可降解垃圾生物消纳机的原理,并对运行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说明该机运行良好,社会和环境效益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雨水就地处置方式的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的就地处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处理雨水的方法,但是由于雨水径流水质的不稳定性,回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施雨水回灌前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上海市雨水径流中常见污染物质含量分析(包括重金属,微生物,阴阳离子以及常规水质指标4个方面),对各种监测和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在严格控制回灌区域,保证回灌雨水水质的前提下,雨水回灌不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活性剂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处理,利用碱性无机材料的吸水性能制备出含少量淀粉和碱性无机材料的光钙型可环境消纳聚乙烯制品,通过力学性能、ASTM生物降解性能和卫生性能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品达到了HJBZ12-2000标准中规定的包装制品的标准要求和生物降解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溢油就地焚烧的优点和缺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控制地注地焚烧溢油作为一处抗溢油应急措施,已在世界各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威特油井大火和艾克森.瓦尔迪兹溢油事故中,就地焚烧溢油和有控制地焚烧溢没的试验所获观测资料,为评估溢油就地焚烧的得失利弊提供了重要依据。只有对焚烧溢油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才能判断在特定的条件下溢油是否可以焚烧。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溢油就地焚烧的优点和缺点,并从经济上分析了对经了溢油就地焚烧与其它溢油清除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