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指数集和天津环境模式细颗粒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建立基于环流指数的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方法,研究1951~2021年天津气象和气候条件变化对PM2.5稀释、扩散和清除影响.结果表明,与天津春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高相关的环流指数有东大西洋遥相关型指数、热带北大西洋海温指数、斯堪的纳维亚遥相关型指数;夏季大气污染气象条件与副高位置密切相关,高相关环流指数为印度副高北界位置指数和南海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秋冬季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和亚洲经向环流指数高低对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有较好指示意义,北极涛动指数和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反映了影响我国秋冬季冷空气强度和频次,与秋季天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相关系数为0.45,与冬季天津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关系数为0.66.基于环流指数和基于数值模式构建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相关系数为0.80,由此数据分析,1951~2021年天津细颗粒物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年际变化平均波动在2.56%,极端峰谷值与平均值相差7%~8%,20世纪80年代最差,20世纪50年最优,21世纪10年代优于历史平均1.61%.  相似文献   
62.
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分布及其垂直风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刘建  吴兑  范绍佳 《环境科学》2015,36(11):3989-3998
基于2014年4月~2015年3月珠江三角洲(珠三角)56个环境监测子站以及9个城市的逐时PM2.5浓度数据,对珠三角地区的颗粒物污染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PM2.5的区域污染可分为3种类区,一为东莞、广州、佛山以及江门(Ⅰ型);二为中山、珠海、深圳、惠州(Ⅱ型);三为肇庆单独为一类(Ⅲ型).其在一年中所出现的天数分别为47、7和128 d.Ⅰ型污染时,除珠海、深圳和惠州外,其他城市的PM2.5浓度普遍较高;Ⅱ型污染时,整个珠三角地区的PM2.5浓度均要高于50.0μg·m-3;Ⅲ型污染时,PM2.5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肇庆、广州以及佛山地区.同时利用珠三角地区4台主要的风廓线雷达数据研究3种污染类型所对应的垂直风场特征发现:Ⅰ型与Ⅲ型污染状况所对应的风廓线相似,低层受东南风控制,高层为西南风,Ⅲ型的风速大于Ⅰ型风速,而Ⅱ型污染时的风速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其低层几乎均受偏北风影响,而高层则受偏西风的影响.Ⅱ型污染所对应的边界层中低层的风向变化很小,而其他两类则有一定的变化.同时Ⅱ型的通风量要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类型,其中Ⅰ型的通风量最小.珠三角受偏北风作用时,整个珠三角的PM2.5浓度较高;当盛行东南风时,Ⅰ、Ⅱ区的PM2.5浓度相对较低,而Ⅲ区的污染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63.
广州地区近十年来霾天气近地层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10年广州地面气象站逐时风速、风向、湿度、能见度等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 m风场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逐日局地环流指数(R系数)等方法,研究了近10年广州地区地面风场与能见度的关系,同时还利用聚类分析统计了广州出现霾天气时的大尺度流场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时,夜间风速多数时候小于1.0 m/s,白天风速虽然较大,但是依然不足1.5 m/s,最大值风速出现在14-15时左右;R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风场的有效输送能力,平均R系数与能见度的相关性较好,当R系数约小于0.75时,广州能见度小于10 km;导致广州地区出现灰霾天气的流场可主要划分为冷气团型、暖气团型和台风型3种,其中冷气团型主要出现在干季,暖气团型主要出现在湿季,台风型总数较少并且多数出现在湿季。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仪资料、海南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资料对海南地区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海南地区地闪主要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共和地区是地闪的高发区(42%),贵德地区是地闪的低发区(9%)。利用雷达资料总结凝练雷电天气雷达产品的预警阈值得出:强度为35dBz的回波顶高大于等于7.6km、强度为45dBz的回波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3kg/m2和回波强度为50dBz时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3kg/m2指标预警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5.
7月13日,较强雷暴云团袭击上海,突然形成局地性龙卷风,暴风雨将嘉定区某建筑工地的一座塔吊刮倒,掀毁50余幢农舍屋顶,造成一死两伤;狂风暴雨还肇祸浦东陆家嘴,刮塌一处工地帐篷,造成一死六伤.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青海2003年4月9日特强沙尘暴天气前期的增温现象、高空环流特征、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物理量的诊断等分析,找出了特强沙尘暴出现前具备的气候背景、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和对流指数(Ky)以及理查逊数(Ri)等稳定度指数特征。这些分析结果对今后青海沙尘暴天气的预报、预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汤克靖  杨贤为 《灾害学》1995,10(3):44-50
本文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解放以来所发生的几个降水强度大、范围广、洪涝灾害严重的典型暴雨个例分析,揭示该地区发生暴雨的一般气候特征。同时,结合暴雨发生前后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本区的地形条件,对暴雨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8.
长江中游致洪暴雨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建国以来长江中游地区发生的所有暴雨事件中选出四个典型年,并从这些典型年的暴雨个例中得出暴雨和大暴雨和大暴雨的分布范围和暴雨特征,由此而造成的特大洪水情况,以及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最后应用天气归纳方法分析了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69.
利用多尺度气象耦合模式对济南市城市热岛和山谷风局地环流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其预报和实测日均风速比值总体平均为1.18±0.39,风向差值总体平均为45±30°,温度差值总体平均为0.32±0.25(°C)。  相似文献   
70.
2005年陕西秋淋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5年陕西秋淋特征分析认为,2005年陕西秋淋明显且偏晚,降水强度大,落区广且地区较集中;秋淋造成渭河下游、汉江干流分别出现了1981年、1983年以来最大的洪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稳定及适当的副高脊线位置和西伸脊点位置是秋淋期间强降水集中的主要原因,而2005年的台风活动也为陕西秋淋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