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2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岩溶生态脆弱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岩溶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选取了平均坡度、森林覆盖率、石山裸露、耕地面积、水土流失、人口密度、.人均耕地、人均粮食、人均收入9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因素,并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具体计算与分析。评判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生态脆弱形势较为严重,在13个典型喀斯特村中有7个属于强度脆弱或极强度脆弱区,2个属于中度脆弱,属于轻度脆弱的有4个,因而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72.
环境物探技术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肖宏跃  雷行健  雷宛 《灾害学》2007,22(3):58-62
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工程地震映像法两种环境物探技术同时应用于实际的地质灾害(岩溶)勘察中,结果表明:对于岩溶这样的地质灾害,单一环境物探技术虽然能清楚反映其埋深、规模和发育情况,但各有缺陷。而多种环境物探技术的综合使用,相互补充,将能大大提高岩溶勘察的准确性,提高勘察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73.
岩溶地基土洞塌陷评价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之葵  谢永雄 《灾害学》2007,22(3):77-80
地下水(地表水)产生的渗透潜蚀作用、崩解作用等是土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工程实例中的土洞,采用极限平衡法和压力拱分析法进行了稳定性判别。在土洞中充填砼,然后采用压力灌浆,灌浆所采用的水灰比为1∶1~1∶1.5,灌浆压力一般为0.15~0.30 MPa,地基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74.
水质是岩溶区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为探讨铅锌矿周边岩溶流域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采集了思的河岩溶流域河水和地下水样品18组,测定了9种重金属的浓度(Cu、Pb、Zn、Cd、Mn、Fe、As、Cr和Sr),采用了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水质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危害商和危害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思的河水呈微碱性,河水中Cu、Pb、Zn、Cd、Mn、Fe、As和Sr浓度距离尾矿库越远其浓度越低.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思的河岩溶流域的重金属主要来自矿山废水的排放(55.42%)、碳酸岩风化溶解(21.41%)和人类活动(14.72%).河水中82%的样品为优质水,地下水样均为优质水,河水中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12,属于强污染级,所有危害指数均在1以下.Pb、Zn、As、Cd和Cr是思的河岩溶流域内有潜在威胁的金属.重金属进入岩溶管道后浓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岩溶含水层特有性质影响着重金属浓度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思的河流域和类似岩溶水流域的水资源污染防治和人类健康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5.
多环芳烃在岩溶地下河表层沉积物-水相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蓝家程  孙玉川  肖时珍 《环境科学》2015,36(11):4081-4087
利用实测老龙洞地下河水中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实际浓度,获取了溶解相-沉积物中PAHs的分配系数Kp值.研究了老龙洞地下河PAHs在水相和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其在水相和沉积物间的分配.研究结果表明水相和沉积物中PAHs质量浓度分别为81.5~8 089 ng·L-1,平均值(1 439±2 248)ng·L-1和58.2~1 051 ng·g-1,平均值(367.9±342.6)ng·g-1;PAHs组成均以2~3环为主,但沉积物中明显富集高环PAHs.沉积物-水相Kp值分布在55.74~46 067 L·kg-1范围内,随PAHs环数的增加而增大.沉积物-水相中实测的有机碳分配系数(lg Koc)大部分高于预测值上限,PAHs强烈吸附在沉积物上.lg Koc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呈较好的线性自由能关系(R2=0.75),但其斜率小于1,推测地下河沉积物对PAHs化合物的吸收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6.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岩溶塌陷易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岩溶塌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实例及专家意见,结合模糊贴近度理论,建立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讨论了岩溶塌陷评价指标隶属度的计算,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武山铜矿区上屋周地段岩溶塌陷评价为实例,利用模型分别对该地段目前和1994年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利用武山铜矿区多个已发生岩溶塌陷的地段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整个碳酸岩覆盖区域进行评价,均表明该评价模型效果良好.所提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模型原理直观,计算方法简单、快速、实用,为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7.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滇黔桂岩溶区35个点位采集的70件河漫滩表、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探究了重金属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在滇东南地区含量最高,桂西北地区最低.表层土壤Cd、Hg明显富集,As、Cr、Cu、Ni与深层土壤含量相当;As、Cd、Hg、Pb、Zn在农田、菜地中明显高于深层土壤,Cr、Cu和Ni在各类土地中与深层土壤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Cd、Cr、Cu、Ni受地质背景控制,As、Pb、Zn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为活动影响,H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深层土壤中Cd、Cr、Cu、Ni、Cr、Zn继承了区域母岩特征,As、Hg和Pb受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漫滩表层土壤中Cd、Hg污染较重,As、Cr、Cu、Ni、Pb、Zn大部分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低顺序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Ni > Pb > Cr > Zn,Cd和Hg的生态风险指数之和占综合指数的82.43%,生态风险最高;滇东南地区重金属潜在风险综合指数最高,具重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8.
79.
岩溶地下水是西南岩溶地区重要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来源,由于其赋存地质环境复杂,受到污染后极难治理。以某含油废水溢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污染区域的地质结构、溶洞通道及断层情况,评估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范围及主要迁移通道,构建基于地下水自净能力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石油烃 (C10~C40) 、氰化物和甲苯污染严重,三者检出率分别为98.7%,75.3%和59.7%,包气带内仍存在大量的石油类污染物,其质量为14.07 t;岩溶断层区地下水系统存在2条岩溶通道,且石油类污染物主要通过第一条通道迁移;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过程符合指数型衰减特征;人工冲洗情景下,污染物和示踪剂浓度下降速度加快,地下水自净能力显著提高;岩溶断层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数与泉流量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岩溶断层区含油废水溢流地下水污染的自然衰减式治理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脂肪酸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组成、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水平,2013年雨季和旱季分别于地下河中进行水样采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中PAHs和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木关地下河水中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7.3~702 ng·L~(-1)和3 302~45 254 ng·L~(-1).组成上,PAHs以2~3环为主,其比例高于90%,脂肪酸碳数范围为C10~C28,以饱和直链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布特征上,雨季:地下河水中各采样点PAHs的含量差异较小,脂肪酸的含量在入口、出露处和出口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其中出露处和出口脂肪酸的含量较为接近;旱季:地下河水中PAHs含量在入口、出露处和出口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脂肪酸含量在各采样点较为接近.总体上,地下河水中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表现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来源分析表明,青木关地下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该河流域煤和木材、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燃烧;脂肪酸主要来自该河流域内硅藻、绿藻等水生藻类和细菌,其中以水生藻类的贡献占主导.地下河水受到PAHs中轻度污染,相对于旱季,雨季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