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安全科学   27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62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随着贵阳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贵阳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从贵阳市地下水发育特征、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该市城市功能划分对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2.
王雨旸  杨平恒  张洁茹 《环境科学》2022,43(10):4470-4479
为明确城市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硝酸盐污染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采集了重庆市老龙洞地下河流域内的污水、井水和地下河水,测定其水化学和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值(δ15 N-NO3-δ18 O-NO3-).结果表明:①污水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3.3‰~14.6‰和-5.2‰~20.6‰之间,说明污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排放及化肥渗漏;井水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3.1‰~12.6‰和2.9‰~8.9‰之间,说明井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粪肥及土壤有机氮矿化分解;地下河水中的δ15 N-NO3-δ18 O-NO3-分别介于5.6‰~28.6‰和-2.0‰~15.7‰之间,说明市政污水以及农田中施用的粪肥是地下河水中主要的硝酸盐来源.②基于MixSIAR模型计算得出,粪肥污水是地下河水中硝酸盐的主要贡献源,贡献占比为89.1%,土壤有机氮、化肥和大气降水贡献率分别为4.4%、3.4%和3.1%.③流域内的COD :ρ(NO3-)由低到高依次为:井水(0.14~5.15)、地下河水(0.50~9.36)和污水(4.08~89.50).仅有50%井水样品的COD :ρ(NO3-)略高于反硝化发生的化学计量比最低限(0.65),说明COD可能不足以支撑井水中发生反硝化,井水中的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未发生明显富集,验证了井水中未发生反硝化作用;90%地下河水样品的COD :ρ(NO3-)高于0.65,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同步富集,δ15 N :δ18 O为1.8,介于反硝化发生时的1.3~2.1,说明地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发生了反硝化作用;所有污水样品的COD :ρ(NO3-)远高于0.65,其中25%污水样品的COD :ρ(NO3-)高于发生异化还原为铵(DNRA)的优势化学计量比(29.34),δ15 N-NO3-ρ(NH4+):ρ(NO3-)同步升高,表明污水中可能发生了DNRA.  相似文献   
203.
GIS支持下矿区岩溶陷落柱的综合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陷落柱是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采掘笔者提出的工程设计之前,预先探测陷落柱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可避免经济损失并保证煤矿高效安全生产。为此,论述了一种在地面综合探测陷落柱的技术,即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 ation System , 简称GIS)支持下,对遥感图像、地质采矿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圈定陷落柱的可能分布区,进而实施物理勘探,确定陷落柱的具体分布参数。实践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4.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喀斯特区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本文针对广西岩溶地区5个典型县展开的石漠化专题性监测,其监测手段主要是通过历史监测数据与最新遥感影像,在ArcGIS10.1平台里进行图斑区划与解译,然后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对新旧两套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重分类,最后以制作的统计分析报告和专题图件为成果输出。该监测方法可以定期掌握并获取石漠化状况与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5.
金佛山岩溶生态环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蓓  李艳娜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2):12-14,22
重庆金佛山岩溶生态环境是在独特的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本文分析了金佛山岩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典型岩溶环境问题,以既有理论成果为依据,对今后金佛山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306-313
通过1∶5万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利用物探、钻探等手段研究江西景德镇城区岩溶塌陷地质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景德镇城区覆盖型碳酸盐岩基岩面起伏大,浅部岩溶发育,土洞较多,第四系岩性结构复杂,覆盖层厚度一般<20m,地下水埋藏浅。通过分析该区岩溶塌陷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和诱发控制因素,确定抽排地下水是该区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在预测岩溶塌陷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域进行初步预测,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保护和防治措施,为城市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7.
典型岩溶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典型岩溶地区不同植被恢复(草丛、灌草丛、灌丛、乔幼林和成熟林)过程中的土壤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随着植被的恢复呈波折状上升,但是各恢复阶段过程中的土壤有机质、有效N、P、K、有效Zn、Cu、Mn、Fe含量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弃耕后2~3年的草丛土壤养分含量可以达到成熟林的养分水平;土壤pH值与有机质、有效N、P、K、有效Zn、Cu、Mn、Fe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降低土壤的pH值,可以有效的提高石灰土肥力;土壤养分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岩溶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种植牧草和自然恢复是石漠化地区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相似文献   
208.
岩溶流域洪水过程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雅琼  孙平安  苏钊  于奭  钟丽华  何师意  徐茜 《环境科学》2019,40(11):4889-4899
岩溶流域河流水化学对暴雨/洪水过程有着快速响应,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不应忽视.本文通过2015年11月8~12日阳朔断面洪水过程水化学特征的动态监测,分析了各主要离子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计算不同来源无机碳浓度和通量.结果表明,阳朔断面洪水过程各阶段水化学类型为Ca-HCO_3型.水化学离子主要源自碳酸盐岩风化,同时有硅酸盐岩风化、降雨及人类活动的贡献.洪水过程中,受控于水文过程,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先急剧减弱后缓慢加强,HCO_3~-、Ca~(2+)和Mg~(2+)的浓度也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而SO_4~(2-)、Cl~-、Na~+和K~+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碳酸风化碳酸盐岩是无机碳的主要来源,平均占总无机碳74. 3%;因硫酸/硝酸的输入,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在洪水过程中对无机碳的贡献明显增加,最高可达31. 7%.阳朔断面地质碳汇通量在洪水前、第一次洪水过程和第二次洪水过程分别为1. 28×10~8、5. 28×10~8和11. 52×10~8g·d~(-1).洪水前地质碳汇通量与年平均通量相当,而洪水过程数倍于年平均通量.并且,因两次洪水过程碳酸盐岩风化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次洪水过程地质碳汇通量在相同流量情况下仅为第二次洪水过程的58%.  相似文献   
209.
《环境工程》2015,33(1)
贵州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地下水环境脆弱。实际工作中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地下水保护的角度出发,以贵州西南部某煤电一体化电厂灰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例,系统收集了该地区地下水位埋深、含水层介质类型、包气带介质类型、植被分布、污染途径和功能用途等资料。针对贵州特殊岩溶地下水特征及灰场灰渣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建立岩溶地区灰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经权重叠加运算得风险性评价结果,从而确定其风险性。实例结果表明该灰场的风险性评价结果为2.7295,风险性低。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灰场地下水风险评价为岩溶发育地区的灰场选址和地下水防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积累与供应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各级团聚体不同形态氮库分配特征以及团聚体氮库与土壤氮素矿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样地土壤团聚体全氮、轻组氮、碱解氮、矿质氮含量基本上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升高,峰值出现在0.25 mm粒径.除矿质氮外,各种氮形态在不同样地之间,总体上表现为弃耕地草地灌丛地灌乔林地乔木林地、人工金银花地人工林地.2各粒径团聚体有机氮库容量受团聚体粒径质量分数控制,其中5~10mm、2~5 mm粒径团聚体有机氮库容量较大,土壤氮主要贮存于大团聚体中,大团聚体对土壤碳、氮的贮存有重要意义.3团聚体全氮贮量中,0.25~1 mm、5~10 mm、2~5 mm粒径对土壤净氮矿化量贡献大,其它粒径贡献较小.随植被恢复进程,土壤中5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逐渐提高,大团聚体氮贮量相应提高,在增强土壤供氮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对有机氮的贮存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