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54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李磊  黄士林  唐峰华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7):1715-1719
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东海近岸海域采集了4种贝类,对不同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06年6月调查海域4种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范围为0.25-0.59mg·kg^-1,褶牡蛎(Crassostrea plicatula)体内残留量最高;2007年6月残留量范围为0.80-1.50mg·kg^-1,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残留量最高。在2次采样间4种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的平均值表现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牡蛎〈紫贻贝。2006年6月调查海域各站点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范围为ND-0.78mg·kg^-1,平均值为0.31mg·kg^-1;2007年6月残留量范围为0.20-2.22mg·kg^-1,平均值为1.19mg·kg^-1。2次采样间贝类体内挥发性酚在调查海域的分布格局为东海中部〉东海南部〉东海北部。贝类体内挥发性酚残留量主要受自身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652.
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分析MODIS数据对海洋水体反射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探测波段构成悬浮泥沙遥感参数,并根据2003~2004年福建近岸海域海洋监控区内9个站点的海洋水色数据建立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式。利用已建立的模式对2001~2005年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进行遥感反演,根据反演结果分析该海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着重分析闽江口海域的悬浮泥沙运动特点。结果表明: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浓度与基于MODIS蓝光(0.438~0.448μm)和绿光(0.545~0.565μm)探测波段数据构成的遥感参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定量反演效果比较理想,反演结果能客观地揭示福建近岸海域悬浮泥沙的浓度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为今后对该海域悬浮泥沙运动规律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3.
对烟气海水法脱硫的排水水质进行了定量估算,并讨论了工艺排水对附近海域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4.
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以宗海为管理单元,信息化、规范化用海管理程序,为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资料。对GE的二次开发和kml文件生成等关键应用技术做了介绍,并以实例展示。通过Google Earth API接口或者kml文件可与业务管理系统交互,形成办公浏览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作为"数字海洋"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55.
海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海域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价方法旨在协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海域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缓解人类社会发展对海域环境的压力。由于海域环境承载力的客观性、开放性、变化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海域环境承载力研究及管理应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海域环境承载力概念的提出背景,分析了其基本内涵,随后通过对影响和反映海域环境承载力的三类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运用模糊数学法对特定海域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56.
据2003~2007年春、夏、秋季珠江口广州海域海水与2007年夏季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石油烃含量为0.02~0.81 mg/L,平均含量为0.13mg/L;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51~1 910)×10-6,平均含量为544.9×10-6,石油烃含量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南沙港、黄埔港-莲花山及蕉门水道出海口海域。石油烃浓度夏季最高,秋季居中,春季最低。与15 a前相比,广州海域水样与沉积物样中的石油烃浓度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657.
福建治理互花米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在福建沿海滩涂蔓延,制约沿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滩涂互花米草除控制"稀释液喷湿互花米草的茎叶,15 d后互花米草的茎叶由绿转淡黄,30 d后逐渐枯死,60 d后根系开始枯烂,180 d后彻底灭除,同时无萌芽再生。经检测,"滩涂互花米草除控制剂"低毒,可溶于水,在海水、沉积物和贝类体内未检出残留物。利用"滩涂互花米草除控制剂"治理互花米草环境安全、简便、快捷、彻底。  相似文献   
658.
选取我国近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采用实验室培养技术研究了常用渔药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内TCCA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TCCA对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具有种间差异,甲藻类的耐受力明显强于其它种类.在高浓度TCCA作用下,甲藻的生长出现延滞现象:指数生长期滞后,特定比增长率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增大.从长期影响来看,在富营养条件下浮游植物对TCCA的耐受力增强.因此,TCCA等类似有毒有机物可能通过促进甲藻而抑制硅藻和其它藻类的增殖,进而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59.
于2006~2007年之间采集浙江省温州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水温较高的夏季,调查期间共发生赤潮2起,分别出现在2006年8月和10月.甲藻赤潮仅在春季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硅藻赤潮对N的消耗较大,甲藻赤潮对P的消耗较大.南麂海域合适的温度、盐度、丰富的N、P营养盐以及营养盐的及时补充是该海域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和赤潮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0.
舟山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舟山重点排污口-舟山海洋生物工业园区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Hg、As、Pb、Cd、Cu、PCB等6种污染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综合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性均为低,6种污染要素的综合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u>Pb>PCB>As>Cd>Hg,潜在生态风险性排列顺序为PCB>Hg>Cd>Cu>Pb>As,PCB是沉积物中主要的潜在污染因子,对RI的贡献率达到了4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