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5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907篇
安全科学   1097篇
废物处理   344篇
环保管理   908篇
综合类   7129篇
基础理论   806篇
污染及防治   832篇
评价与监测   521篇
社会与环境   339篇
灾害及防治   368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20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768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80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352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小区污水处理UNITANK工艺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峰 《福建环境》2002,19(3):19-20
介绍了UNITANK工艺原理及工程实例,并对UNITANK工艺特点及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62.
电冰箱涂装生产线排出的污水水质成份复杂,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直接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生态平衡,因此,对电冰箱涂装线污水的综合利用及治理是涂装技术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重要的科研课题之一.本文以沈阳电冰箱厂从意大利察努西公司引进的电冰箱涂装生产线排放的污水为例,提出了化学混凝沉淀法和综合滤料滤池过滤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使处理后的污水中各项指标均可达到辽Q1647—83规定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该处理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63.
席志鹏 《环境》2005,(8):90-92
针对牛仔纱线浆染,梭织布退,煮,漂,印染,针织布印染的混合废水处理工程,生化工艺采用“脉冲流化床+循环流化床”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经处理COD可达40mg/L,色度可达10倍,可使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64.
市场篇     
国际生物测定集团(IBG)预测,4年内,全球用于生物测定的开支将增长近4倍:从21304年的12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46亿美元,而1999年仅为1.99亿美元。  相似文献   
965.
在数控弯管工艺的理论研究、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的经验和需求,设计与开发了数控弯管成形工艺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控弯管成形过程工艺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为实现数控弯管精确成形过程的数字化、工艺自动化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966.
我国科研人员培养出一种可用于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回用处理的耐冷微生物菌群,并通过处理工艺中控制水体的流动状态提高这种微生物菌群的“工作“效率,破解了传统污水处理方法在寒冷条件下难以奏效的难题。最近,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了“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67.
968.
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空气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 EcoPlateTM)技术,对采集自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缘5个地区的空气样品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5个地区空气样品的平均吸光度(AWCD)在培养10 d没有达到饱和且差异显著,AWCD值最高的为莎车县,和田县最低,分别为0.24和0.1;碳源利用水平表明这5个地区空气微生物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率最高,其次是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而酚类和胺类最低;主成分分析(PCA)发现有20种碳源与PC1显著相关,12种与PC2显著相关,并且这5个地区也被分为两类,和田和皮山聚为一类,乌恰、莎车和轮台聚为一类;典范对应分析(CCA)和相关分析表明一些非生物因素对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强度和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风速、海拔、湿度等;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非生物因素对空气微生物群落利用的能力影响显著,其中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醛酸和腐胺的光密度值与纬度显著正相关(P<0.05),2-羟苯甲酸和α-D-乳糖与风速显著正相关(P<0.05),D-葡萄胺酸与气压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海拔为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可知,塔克拉玛干沙尘暴源区周边地区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较低,呈现区域性特征,非生物因素显著影响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强度及微生物群落对31种单一碳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969.
春季黄渤海溶解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黄渤海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渤海DOC的浓度范围为0.96~4.71 mg.L-1,平均浓度为2.27 mg.L-1.平面分布上,DOC整体呈现南北近岸浓度高、中部外海浓度低的特点.在渤海西部近岸、山东半岛东部及长江口东北部均存在高值,尤其是渤海西部近岸,DOC浓度最高达到4.71 mg.L-1,这主要是受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影响;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外海,DOC浓度普遍低于1.50 mg.L-1.  相似文献   
970.
基于适时监测资料,对塔里木河下游2006年11月第11次输水停止后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塔里木河下游上段地下水埋深自2007年3月~2009年9月呈增加变化,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以增加变化为主;中段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主要离子的含量以下降变化为主要特征;下段地下水埋深从2008年8月起呈减小变化趋势,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各断面距离输水河道远处,地下水埋深变化首先与断面距离水源地大西海子水库的远近有关,距离大西海子水库较近的英苏断面在输水间歇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喀尔达伊断面地下水埋深在输水间歇以增加变化为主;阿拉干和考干断面地下水埋深在2008年8月以后才开始受到输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则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