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324篇
基础理论   129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7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王明珠  张运林  施坤  高贇  刘刚  蒋浩 《环境科学》2014,35(7):2528-2538
利用千岛湖2012年12月~2013年2月冬季及2013年6~8月夏季的采样数据,分析了千岛湖水体的营养水平和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特性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千岛湖营养水平夏高冬低,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冬季和夏季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40 nm的均值分别为:(0.20±0.07)m-1和(0.24±0.17)m-1;675 nm的均值为(0.07±0.02)m-1和(0.10±0.07)m-1;夏季显著高于冬季(t-test,P<0.05).冬季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可分为两种情况:西北湖区与浮游植物吸收类似,其它站点与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相似;而夏季,在可见光范围,50%以上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是由藻类颗粒物贡献,因此,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曲线与浮游植物光谱曲线类似.冬夏季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差异显著(P<0.05),440 nm均值分别为(0.10±0.03)m-1和(0.17±0.14)m-1;相应地675 nm的均值为(0.05±0.02)m-1和(0.08±0.07)m-1.冬季和夏季440 nm浮游植物比吸收系数(以Chla计)的均值分别为:(0.045±0.010)m2·mg-1和(0.039±0.013)m2·mg-1;675 nm处为:(0.022±0.004)m2·mg-1和(0.019±0.005)m2·mg-1.440 nm和675 nm浮游植物吸收系数随Chla浓度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增加线性增大;比吸收系数和Chla浓度呈幂函数关系,随Chla浓度增大而减小.冬季非藻类颗粒物吸收与无机颗粒物的相关性最好;夏季440 nm非藻类颗粒物吸收与总悬浮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呈线性关系,随着总悬浮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含量增加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增加.  相似文献   
852.
共因失效将引起冗余系统中多个组件同时失效,已有统计数据表明人的因素是导致共因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考虑人因差异是避免共因失效发生的有效方法。现有的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均没有考虑到人因差异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考虑人因差异因素的共因失效分析方法,该方法从组件降级水平的角度来定量描述人因差异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其基本思想是基于第二代人因可靠性方法(CREAM)来建立一个模糊逻辑模型,推导出人误概率,并将人误概率映射为组件降级水平值(CDV),而共因失效率与人因差异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由CDV值求出的影响向量来表示,进而找到人因差异与系统共因失效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3.
上海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化学消耗与臭氧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王红丽 《环境科学》2015,36(9):3159-3167
本研究基于夏季上海3个不同功能站点臭氧(O3)及其前体物的观测结果,分析了上海不同地区O3及其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及空间差异;采用参数化的方法估算了VOCs的大气化学消耗水平.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上海市区VOCs浓度约为20×10-9,高于西部郊区的17×10-9;两个地区VOCs最大增量反应活性(以O3/VOCs计)的平均值比较接近,约为5.0mol·mol-1.但是,市区VOCs的大气消耗水平(4.0×10-9)不足西部郊区VOCs消耗水平(8.3×10-9)的一半,这是西部郊区O3污染更重的重要原因;东部沿海郊区O3浓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区域输送.不同地区VOCs消耗水平与O3生成浓度的比值接近,说明不同地区VOCs消耗生成O3的效率接近;烯烃和芳香烃是最主要的VOCs消耗物种,二者对VOCs消耗量的总贡献高达90%.VOCs的消耗水平在正午达到最大,夜间消耗水平最低,日分布曲线与O3生成的日变化曲线相似,但O3峰值出现时间略晚于VOCs消耗水平峰值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854.
草地是区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元素迁移及生态多样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对比分析寒旱区典型草地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空间结构差异,在5月初(新的生长季开始之前,即非生长季),对内蒙古乌梁素海东部流域草地土壤样品进行了采集,获得不同区域30 cm和60 cm深度土壤样品各5个,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样品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Actinobacteriota、 Proteobacteria、 Chloroflexi、 Acidobacteriota、 Gemmatimonadota、 Planctomycetota、 Methylomirabilota和Crenarchacota等菌门在30 cm和60 cm样品中相对丰度占比均超过1%,且60 cm样品中相对丰度高于30 cm样品的优势菌门有6个,优势菌属有5个,OTU则为8个.不同深度样品中优势菌门、菌属乃至OTUs的相对丰度变化和其在细菌群落结构中的贡献性趋势并不完全对应;(2)来源于Armatimonadota和Verrucomicrobiota门的norank_f__norank...  相似文献   
855.
简要介绍了引种油橄榄在我国的栽培现状,特别是国内外油橄榄在遗传背景分析、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利用分子遗传研究分析油橄榄产油率差异原因和油脂成份改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56.
利用2005—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数据,采用双尺度对比、产业结构变动系数等方法解析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与沿海10省份差异和省内市域分异特征。发现浙江海洋产业特征为:①规模与质量明显落后于辽、鲁、沪,结构变动速度落后于辽、鲁、沪、琼。②宁波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50%,但海洋产业对地方贡献率却远低于舟山的68%。③甬、台、舟、嘉4市海洋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④省际与省内市际分析显示浙江海洋经济与港口规模存在较高正相关关系。提出海洋产业优化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57.
魏振铎 《青海环境》2013,23(2):61-66,72
本文简述了观赏植物的定义问题、青海野生观赏植物的总体特征以及地域差异,列举了一些标志性群落和标志种,可能有益于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8.
从基尼系数的角度研究中国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的变化特征,依据电力消费在不同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之间的分配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反映电力消费结构对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中国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②第二产业对电力消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③居民生活用电起着缩小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9.
在对理论和经验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Panel Data模型,并运用4大区域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支出数据(1991-2008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具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262,说明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每增加1%,会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262%;中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237;东北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145;西部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系数为0.087,可见,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最小。就其他解释变量来说,各地区的人均GDP对其居民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GINI系数对其居民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他地区的GINI系数对其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影响;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对其居民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地区的城市化率对其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影响。这些充分说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本文还提出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提高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60.
贵州省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在全国省际经济发展中属于落后省份。县域是省级区域的重要单元,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构成部分。以县域为单元,选取了3类10项指标,运用定量方法系统分析贵州省经济空间差异现状,借助于GIS技术将贵州省县域发展状况可视化。研究表明:贵州省内同等发展层次的县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聚集;多数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没有体现;交通通达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显著相关;少数民族区域普遍落后;旅游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贵州省未来发展方向是对中心城市、少数民族县域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加快区域性干道、地区性支线公路以及当地便道等次级交通道路的建设,方便物资的流通、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把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主导产业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